聖佐治堂 (皇后區)

聖公會聖佐治堂(St.George's Church)是美國聖公會在紐約市法拉盛的一座跨文化、多語種教堂。教堂會眾分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教堂施法拉盛的地標建築,為不斷變化的會眾們提供了超過300年的服務。

聖公會聖佐治堂
2016年新尖頂
地點135-32 38th Avenue, 法拉盛, 紐約 11354
坐標40°45′37″N 73°49′52″W / 40.76028°N 73.83111°W / 40.76028; -73.83111
佔地面積1.5英畝(0.61公頃)
建於1854
建築師Henry C. Dudley和Frank Wills
建築風格新哥德式
網址www.stgeorges1702.org
NRHP編號08000143[1]
NYCL No.2053
重要日期
NRHP收錄2008年3月7日
指定NYCL2000年2月8日

歷史

1702年,英國國教會在美國傳教,其英國聖公會差會建立聖佐治堂。牧師George Keith、John Talbot和Patrick Gordon被派到皇后區牙買加。[2][3]Keith之前是個貴格教徒,於1702年9月跑到法拉盛貴格教聚會點,宣佈自己是來傳教的,參與教牧和討論。這種事情發生了許多次,使得聖佐治堂在早期與牙買加的Grace Church由千絲萬縷的聯繫。Patrick Gordon曾在Grace Church任職。1704年,William Urquhart牧師接替Gordon職務。Urquhart在牙買加主持一周後,會輪替到法拉盛和牛頓(現為艾姆赫斯特)。牙買加社區的Grace Church壯大;法拉盛的則成為聖佐治堂;牛頓的成為聖詹姆士堂。

禮拜最初是在老舊的警衛室里舉行,到1746年才建起第一所教堂。1760年,紳士John Aspinwall捐助了600英鎊,購置了尖塔和大鐘。[4]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弗朗西斯·劉易斯曾在1765至1790年間任聖佐治堂監察他的兒子,小弗朗西斯·劉易斯曾在1791至1794年間任監察。[5]三個聯合教區維持了一個世紀。1803年,Rattoone牧師辭職,聖佐治堂教區委員會決定於牛頓教區聯合,任命Clarke牧師;之前的聯合教區宣告解散。1809年,Clarke跑到了牛頓教區,法拉盛教區牧職缺席,聖佐治堂宣告獨立。[4][6]

1821年,教堂換了建築。1854年,教堂第三次翻修重建,由紐約教堂建築協會的Henry C. Dudley和Frank Wills設計,為哥德復興式建築。教堂頂部大鐘使用了之前的老鍾材料,在特洛伊 (紐約州)重鑄,依然印刻着「The gift of John Aspinwall, Gentleman, 1760」。1761年6月17日,教區得到大不列顛喬治三世的皇家認可。獨立戰爭後,公禱書的「為國王祈禱」改成了「為總統祈禱」。[4]

隨着拉美和亞洲移民湧入,教堂出席人數下降,聖佐治堂隨即向新移民敞開雙手。1988年,Franco Kwan博士被任命,向亞裔社區傳教,成為華裔會眾主任牧師。[7]同樣,教堂從其它教區聘請兼職牧師,做西班牙語會眾的主任牧師。一段時間後,一些評論家指出聖佐治堂三個語系會眾(即英語、漢語、西語會眾)同住一個屋檐下,卻不相往來。[8]由於Franco Kwan博士大受歡迎,教堂打算任命他做正事牧師,但因故沒有成功。目前的漢語牧師為謝松齡。在特殊場合下,教堂會主持三個語種聯合崇拜。

2000年,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將教堂、老房和周圍的墓地正式列為紐約城市地標建築。2002年,聖佐治堂迎來三百年堂慶。

2010年9月16日,一股微下擊暴流襲擊布魯倫和皇后區,颳倒了教堂45英尺木質尖塔,砸在停在緬街旁的兩輛公交車上。[9]事故具體是由每小時100多英里強風還是由閃電造成的還不大清楚。2013年,尖塔重建。[10]

2012年,貝立德牧師成為聖佐治堂的主任牧師。自從他來到聖佐治堂以來,聖佐治堂持守 「我們的心思意念在基督的愛里合而為一」 的宗旨,定期舉行中文、英文和西文三語崇拜活動。聖佐治堂是多民族、多語言的聖公會教堂,歡迎所有人。

腳註

  1. ^ National Register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9-03-13. 
  2. ^ J. Carpenter Smith, History of St. George's Parish, Flushing, Long Island.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Flushing: St. George's Sword and Shield, 1897); St. George's Church, Flushing New York, 300th Anniversary 1702-2002 (N.p., 2002).
  3. ^ Smith did not list Keith as the first Rector, but the church's 300th anniversary book lists him as the first.
  4. ^ 4.0 4.1 4.2 J. Carpenter Smith, History of St. George's Parish, Flushing, Long Island.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Flushing: St. George's Sword and Shield, 1897).
  5. ^ St. George's Church, Flushing New York, 300th Anniversary 1702-2002 (N.p., 2002).
  6. ^ Cultura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CRIS). New York State Office of Parks, Recreation and Historic Preservation. [2016-07-01]. (原始內容 (Searchable database)存檔於2015-07-01).  Note: This includes Travis Bowman and Page Ayres Cowley.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Registration Form: St. George's Church. December 2007 [2016-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7-20).  and Accompanying 13 photograph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A Missionary from the East" (Biography of the Rev. Dr. Franco Kwan)..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8. ^ E. L. Wasson, "After Ethnic Rivalry, St. George's Calls a Rector," Cityscape (Nov. 2002)..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3). 
  9. ^ Tornado fells bell tower spire at St. George's, Flushin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Episcopal Diocese of Long Island website.
  10. ^ A Message from your Recto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9-08. 2013 Oct 3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