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約翰·韋斯頓·埃文斯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2月27日) |
羅伯特·約翰·韋斯頓·埃文斯(英語:Robert John Weston Evans,1943年—)是威爾斯學會(Learned Society of Wales)建立者及會員、英國學院會員,歷史學家。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中歐和東歐的後中世紀歷史,特別是1526年至1918年的哈布斯堡王朝領地。他曾在切爾滕納姆的Dean Close School和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接受教育。[1]1997年至2010年,在牛津大學任現代歷史學欽定講座教授。 他也是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的成員。[1]
羅伯特·埃文斯 | |
---|---|
出生 | 羅伯特·約翰·韋斯頓·埃文斯 1943年 |
教育程度 | 丁克洛斯中學 |
母校 | 劍橋大學耶穌學院 |
職業 | 歷史學家 |
知名於 | 中歐和東歐的後中世紀歷史 |
頭銜 | 現代歷史學欽定講座教授 |
頭銜時期 | 1997年-2010年 |
他對歷史進程中語言所扮演的角色頗感興趣,現在的研究方向是1740年至1945年的匈牙利歷史,同時也涉及威爾斯歷史,他是牛津大學威爾斯語言學會的President of Cymdeithas Dafydd ap Gwilym。
出版物
- 「白山對捷克文化的重要意義」,「歷史研究」,44 (1971), pp. 34-54.
- 「魯道夫二世和他的世界——思想文化史研究,1576-1612」(牛津,1973)
- 「中歐大學裏的人文主義和反革命」,「教育史」,3: 2 (1974),pp. 1-15.
- 「十七世紀德國的學術團體」,「歐洲歷史回顧」, 7 (1977), pp. 129–51.
- 「哈布斯堡君主政體的形成,1550-1700. 一個解釋」(牛津,1979)
- 「Rantzau和Welzer:德國人文主義面面觀」,「歐洲思想史」,5: 3(1984),pp. 257–72.
- 「帝國統治下的文化與無政府主義,1540-1680」,「中歐史」, 18: 1(1985年3月),pp. 14–30.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羅伯特·埃文斯和Hartmut Pogge von Strandmann著(牛津,1988)
- 「哈布斯堡家族和匈牙利問題,1790-1840」,「皇家歷史學會報告」,5th ser., vol. 39 (1989), pp. 41–62.
- 「瑪利亞·特蕾莎與匈牙利」和「約瑟夫二世和哈布斯堡王室土地上的民族」,發表於「開明專制: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的改良與改良派」,H.M.斯科特(Houndmills, 1991),pp. 189–207及209-19.
- 「皇冠,教堂與地產——十六十七世紀的中歐政治」,羅伯特·埃文斯和T.V.托馬斯著,(倫敦,1991)
- 「文章及反思:中歐的邊境與國家認同」,「國際歷史學報告」,14: 3(1992年8月),pp. 480–502.
- 「歷史的語言和語言的歷史:1998年5月11日牛津大學的一份開幕式講稿」(牛津,1998)
- 「十九世紀的語言與社會:一些中歐的比較問題」,發表於「十九世紀的語言與社區」,吉倫特·H.詹金斯著(卡迪福,1999)
-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即將到來的革命」和「哈布斯堡君主政體下的1848」,發表於「歐洲的革命,1848-9:從改革到復古」,羅伯特·埃文斯和H. Pogge von Strandmann(牛津,2000)pp. 9–26,181-206.
- 「威爾斯在歐洲歷史中:一些歷史的回聲」(阿伯里斯特威斯,2001)
- 「大不列顛與中東歐,1908-48——認知研究」(倫敦,2002)
- 「賽切尼與奧地利」,發表於「歷史與自傳:一篇關於Derek Beals的榮耀的文章」,T.C.W.Blanning和David Cannadine(劍橋,2002)pp. 113–41.
- 「一段捷克的亂世史:J. V. Polišenský」,「過去和現在」,176: 1 (2002), pp. 257-74.
- 「1884年的中歐:事件與回憶」,發表於:「1848: Ereignis und Erinnerung in den politischen Kulturen Mitteleuropas」,巴巴拉·海德 與Hans Peter Hye著(維也納,2003) pp. 31–55.
- 「Kossuth與Štúr:兩個民族英雄」,發表於「Lajos Kossuth Sent Word...」,László Péter, Martyn Rady和彼得·舍伍德著(倫敦,2003),pp. 119–34.
- 「大不列顛與中歐,1867-1914」,羅伯特·埃文斯、Dusan Kovac和Edita Ivanickova著(布拉迪斯拉法,2003)
- 「語言與國家建設:哈布斯堡王朝的案例」,「奧地利歷史年鑒」,第三十五卷,(2004),pp. 1–24.
- 「The Making of October Fifteenth:C.A. Macartney and his Correspondents」,發表於:「1848年以來不列顛與匈牙利的關係」,拉茲洛·彼得和Martyn Rady著(倫敦,2004),pp. 259–70.
- 「「手稿」:中歐的政治文化與偽造文書」,發表於:「A Rattleskull Genius: The many faces of Iolo Morganwg」,吉倫特·H.詹金斯著(卡迪福,2005)pp. 51–68.
- 「文藝復興到啓蒙運動的好奇與奇跡」,羅伯特·埃文斯和亞歷山大·馬爾著(奧爾德肖特,2006)
- 「奧地利、匈牙利與哈布斯堡家族——中歐研究, c.1683-1867」(牛津,2006)
- 「Europa in der britischen Historiographie」,發表於:「ationale Geschichtskulturen. Bilanz, Ausstrahlung, Europabezogenheit」(美因茨/斯圖加特,2006),pp. 77–93.
- 「與哈布斯堡家族妥協:中歐歷史編纂的一些反映」,發表於:「中歐是否依然存在?歷史,經濟,同一性」,托馬斯·羅(維也納,2006),pp. 11–24.
- 「民族主義和法西斯歐中中的捷克斯洛伐克,1918-1948」,英國學會第140號會議記錄,羅伯特·埃文斯與馬克·康沃爾著(牛津,2007)
- 「繼承國」,發表於:「坎坷之路:歐洲1914-1945」,Robert Gerwarth著(牛津,2007),pp. 210–36.
- 「語言的政治與政治的語言:十八世紀匈牙利的拉丁語與方言」,發表於:「漫長的十八世紀中歐洲的權力文化」,哈米斯·斯科特和布蘭登·姆斯(劍橋,2007),pp. 200–24.
- 「忠誠的局限」,發表於:「忠誠的局限:哈布斯堡王朝末期的帝國符號,通俗意義上的忠誠與愛州主義」,勞倫斯·科爾和Daniel Unowsky著(紐約,2007),pp. 223–32.
- 「溝通的帝國:哈布斯堡家族與他們的批評者們,1700-1919 (「The Prothero Lecture」)」,英國學會會議記錄(2009),pp. 117–38.
- 「克萊頓世紀:不列顛歷史學家們與歐洲」,「歷史研究」(2009),pp. 320–39.
- 「重塑中東歐歷史:國家、文化與少數民族」的「編後記」,Robert Pyrah和馬呂斯·圖爾達着(里茲,2010),pp. 155–8.
- 「威爾斯與更廣闊的世界:國際環境中的威爾斯史」,T.M.查理斯-愛德華茲和羅伯特·埃文斯著(Donington, 2010)
- 「中世紀對現代歐洲國家的作用」,羅伯特·埃文斯和Guy P. Marchal著(貝辛斯托克,2010)
- 「神聖羅馬帝國:1492-1806」,羅伯特·埃文斯、Michael Schaich和彼得·H.威爾森著(牛津,2010)
- 「現代中歐早期的懺悔與民族」,「中歐」, (2011年5月),pp. 2-17.
- 「官方語言:簡明史前史」,發表於:「語言與歷史,語言學與歷史編纂學」,尼爾斯·蘭格,Steffan Davies和維姆·范登布斯徹著(牛津,2011),pp. 1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