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王國 (1918年)

立陶宛王國立陶宛語Lietuvos Karalystė,德語:Königreich Litauen)是於1918年2月建立的立陶宛君主立憲制國家。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建國的,當時立陶宛地區被德意志帝國軍事佔領。1918年11月,王國正式解散。

立陶宛王國
Lietuvos Karalystė立陶宛語
Königreich Litauen德語
1918
立陶宛王國 (1918年)國旗
1918年立陶宛王國在歐洲的位置
1918年立陶宛王國在歐洲的位置
地位德意志帝國附屬國
首都維爾紐斯
常用語言立陶宛語
波蘭語
白俄羅斯語
俄文
政府臨時政府下的單一君主立憲制
當選國王 
• 1918
威廉·卡爾
立法機構立陶宛國民大會
歷史時期一戰
1917年9月18日
1918年2月16日
1918年3月3日
• 德意志帝國承認
1918年3月23日
• 施行君主制
1918年6月4日
• 威廉·卡爾當選國王
1918年7月11日
• 廢除制暫停
1918年11月2日
1918年11月11日
前身
繼承
東部領地
俄羅斯共和國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立陶宛王國行政區劃圖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國民大會宣佈立陶宛獨立,但由於德國軍隊的持續存在,國民大會無法組成政府汗其他國家機構。德國人給出各種提議,其中普魯士提議希望將立陶宛併入德意志帝國。但立陶宛並不接受這個提議,並希望透過建立一個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來維護自己的主權。

1918年6月4日,國民大會人投票將立陶宛王位授予德國貴族第二代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1918年7月,威廉·卡爾接受了這項提議,並採用了尊號明道加斯二世。但事實上,他從未在立陶宛生活過。他的當選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使國民大會內部產生了分歧,這也導致國民大會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於德國戰敗並陷入十一月革命,1918年11月2日,立陶宛王國暫停了邀請威廉·卡爾的決議,結束了威廉·卡爾的統治。

參見

參考文獻

立陶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