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

希腊城市

科林斯希臘語Κόρινθος發音 [ˈkorinθos] ),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格林多,是希臘的歷史名城之一,位於連接歐洲大陸及伯羅奔尼撒半島科林斯地峽上,西面是科林斯灣、東面是薩羅尼科斯灣,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38,132人(2011年)。

科林斯
Κόρινθος
從北向南俯瞰科林斯地峽及科林斯(圖片右上角臨海城市)
從北向南俯瞰科林斯地峽及科林斯(圖片右上角臨海城市)

在大區內的位置
科林斯在希臘的位置
科林斯
科林斯
在希臘的位置
座標:37°56′19″N 22°55′38″E / 37.9386°N 22.9272°E / 37.9386; 22.9272
國家 希臘
大區伯羅奔尼撒
面積
 • 總計102.2 平方公里(39.5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10 公尺(30 英尺)
最低海拔0 公尺(0 英尺)
人口(2021)
 • 總計30,816人
 • 密度302人/平方公里(781人/平方英里)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郵區編號20 131
電話區號2741
車輛號牌ΚΡ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內陸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環繞該城的是沿海狹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灣、科林斯運河、薩羅尼科斯灣、奧涅亞山(Oneia),和建有中世紀衛城的獨石「科林斯衛城」。

歷史

科林斯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已經有人生活。在青銅器時代這裏可能已經有一座王宮。科林斯多次在希臘神話中出現:西緒福斯在此創立了運動會,伊阿宋在此離棄他的妻子美狄亞等等。

古代船隻要經過科林斯地峽就得被在陸路上從地峽的一邊拽到另一邊,因此科林斯位於希臘的交通要道上。它是雅典、底比斯的最強大的競爭者。它也是阿芙蘿黛蒂的崇拜中心。科林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包括敘拉古。在波斯戰爭中科林斯付出了巨大貢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它與斯巴達聯合對抗雅典。

前146年古羅馬摧毀科林斯。前44年凱撒在這裏重新建城。在羅馬時代它是一座以其奢侈和昂貴的生活而著稱的繁榮的商業城市。在城內羅馬人、希臘人共居

史前時期

該城建於大約公元前6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按照神話,該城是由太陽神希路斯的兒子科林托斯英語Corinthus所建立;其他神話則說由埃費拉英語Ephyra (mythology)女神所建立,所以本城在古代亦稱作「埃費拉」。有證據顯示本城在公元前2千年被摧毀。

邁錫尼時代末期多利亞人試圖定居在科林斯。雖然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他們在首領阿勒忒英語Aletes (Heraclid)的指揮下從安蒂里奧(Antirio)沿科林斯灣捲土重來終於攻佔了此地。

因此該地的古代名稱如「Korinthos」來源於前希臘語言,即土著(Pelasgian)的語言;科林斯可能還是一個青銅時代邁錫尼的宮殿/城市,如同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一樣。根據神話傳說,西緒福斯是古代科林斯王族的創始者。

古典時期

 
科林斯的阿波羅神廟

在隨後的古典時期,科林斯市是財富上匹敵雅典底比斯的城邦,主要經濟來源於地峽的貿易與交通。直到前6世紀中葉,科林斯一直是主要的黑像陶的出口地,產品銷往全希臘各地。在它之後,雅典的陶器才佔據了市場。科林斯衛城上的雄偉神廟是供奉阿芙羅狄忒。根據大多數資料,神廟內奉養了超過一千名廟妓,因此後世的基督徒都指科林斯是一個非常墮落的地方。這一位神廟到今時今日還矗立在科林斯,見證着往日的歷史。前5世紀開始,科林斯還是地峽運動會的主辦地。

 
佩里安德 Περίανδρος(約前627-585)

前7世紀,科林斯由僭主庫普塞羅(約前657-627)和他的兒子佩里安德(約前627-585)統治時期,該城派遣殖民者建立許多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埃庇達諾斯敘拉古阿姆巴西亞英語Ambracia科爾庫拉英語Korkyra (polis)阿納克托里翁英語Anactorium。佩里安德還建立了阿波羅尼亞城和波提狄亞英語Potidaea。科林斯還是九個出資在古埃及建立殖民地瑙克拉提斯的希臘城邦之一。該城建立於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普薩美提克一世在位期間,以促進希臘世界和埃及的貿易。

佩里安德是古希臘七賢之一。在他統治期間鑄造了第一枚科林斯幣。他是第一個試圖打通地峽以建立科林斯人和薩羅尼科灣的海路聯繫的人,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沒有實現他的想法,不過他代以建造了一個石造陸上斜坡「Diolkos」。庫普塞羅王朝的統治結束於佩里安德的侄子普薩美提庫斯德語Psammetich (Tyrann),以親希臘的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一世(見上)的名字命名。這段時期是科林斯城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科林斯人發展了科林斯柱式——古典建築在愛奧尼柱式多立克柱式之後的第三種柱式。科林斯柱式是三種柱式中最複雜的,顯示這個古代城邦積累的財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多立克柱式體現斯巴達等多利亞人刻苦簡單的生活方式,而秉承以雅典為代表的愛奧尼中庸哲學,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和諧的平衡。

有一句古代名言:"Ou pantos plein es Korinthon"(不是每個人都能去科林斯),說到該城昂貴的生活標準。該城以它愛神廟的妓女而聞名,為居住和旅行該城的富裕商人和有權勢的官員提供服務。她們之中最著名的科林斯的拉伊斯據說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美貌,為得到她的眷顧需要支付天文數字的費用。

該城有兩個主要港口,分別位於科林斯灣和薩羅尼科斯灣,分別服務地中海的西方和東方商路。利開翁英語Lechaeum港位於科林斯灣,連接該城在西方的殖民地以及大希臘,而薩羅尼科灣的堅革哩英語Kechries港主要服務於雅典、愛奧尼亞塞浦路斯以及其餘黎凡特地區。這些港口都有停泊龐大的戰艦的船塢。

作為希波戰爭中的主要參戰者,該城派遣了40艘戰船在阿得曼托斯英語Adeimantus of Corinth指揮下參加薩拉米海戰,5000名裝甲步兵穿着標誌性的科林斯頭盔參加了後繼的普拉提亞戰役。不過之後它經常成為雅典的敵人,同斯巴達結盟於伯羅奔尼撒同盟。前431年,引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因素之一即為科林斯和雅典之間對於科林斯殖民地科爾庫拉的爭奪,源於兩個城市在貿易上的傳統敵對。

 
科林斯陶罐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以後,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昔日盟友科林斯和底比斯不滿於斯巴達在同盟內的霸權,挑起了針對其的科林斯戰爭,進一步削弱了伯羅奔尼撒各城邦的力量。這最終導致了北方馬其頓人的入侵,以及馬其頓的菲利普二世掌控下成立的對抗波斯帝國科林斯同盟。菲利普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的第一個將軍。

科林斯是前4世紀著名的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的家鄉。

羅馬時期

盧西奧·穆米烏斯(Lucius Mummius Achaicus)率領的羅馬軍隊在前146年的圍攻後摧毀了科林斯,將所有男人屠於劍下,婦女兒童賣作奴隸,然後把整個城市付之一炬。他因而得到了Achaicus稱號,作為對亞該亞聯盟的征服者(參見科林斯戰役)。考古學發現,隨後幾年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城市原址上,凱撒即於前44年被刺殺前不久重建該城作為Colonia laus Iulia Corinthiensis(榮耀的愛奧尼亞科林斯殖民地)。根據阿庇安,新的定居者都為來自於羅馬的自由民。在羅馬人統治下這裏成為希臘南部或亞該亞的省會(使徒行傳 18:12-16)。以其財富、奢侈和人民不道德的生活習慣著稱,有大量羅馬人、希臘人和猶太人混居。

使徒保羅第一次到達該城時(51年或52年),省長是盧基烏斯·朱尼厄斯·加里奧·安那埃努斯。保羅居住這裏18個月(18:1-18)。在這裏他和亞居拉和百基拉同住,在他離開不久後亞波羅以弗所來。儘管他希望在訪問馬其頓之前第二次經過科林斯,當時的條件是缺少了提多(Titus),因此他轉從特羅亞(Troas)到馬其頓,可能之後他有機會途徑科林斯作「第二次的恩典」(哥林多後書1:15),在那裏停留了三個月(使徒行傳 20:3)。

58年春天,保羅第二次來訪,在這裏寫了《羅馬書》。保羅的《哥林多前書》反映了在這樣一個大都市維持基督徒團體(教會)的困難。

拜占庭時期

該城在375年被一次地震摧毀,551年又重建。在亞拉里克入侵希臘期間,即395年—396年,科林斯是他洗劫的城市之一,將許多公民賣作奴隸。

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期間,建造了從薩羅尼科灣到科林斯灣的巨大石牆,以保護該城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不受北方蠻族的侵略。石牆大約10公里長,名為六里牆(Hexamilion)。這時科林斯是希臘軍區首府。

12世紀科穆寧王朝統治期間,該城與西歐拉丁國家的絲綢貿易積累的財富,引來了西西里的羅傑統治下的西西里諾曼人的入侵,他們於1147年洗劫了這個城市。

亞該亞公國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戈弗雷一世英語Geoffrey I of Villehardouin,同名著名歷史學家的侄子,在君士坦丁堡之劫後分到了科林斯城,並被命為亞該亞大公。在1205年—1208年間,科林斯人在希臘將軍利奧·斯格魯斯英語Leo Sgouros的帶領下佔據科林斯衛城頑強地反抗法蘭克人的統治。法國騎士紀堯姆一世 (亞該亞)領導十字軍部隊。1208年列奧·斯古羅斯從城牆上摔下而死,但科林斯人繼續抵抗敵軍到1210年。

抵抗運動被鎮壓之後科林斯成為完整的公國,由維勒阿爾杜安家族英語Villehardouin family在位於伊利亞州的首都安茲拉維扎英語Andravida統轄。科林斯是亞該亞北端同另一個十字軍國家雅典公國邊界上最重要的城市。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1458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五年以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征服該城。

希臘獨立戰爭期間,1821年-1830年該城被土耳其軍隊徹底摧毀。該城在1832年倫敦條約後正式被解放。1833年,科林斯以其歷史聲望和戰略位置成為剛成立的希臘王國新首都的候選者。最後選出雅典(當時還是一個無名的村莊)成為首都。

現今

 
科林斯灣

今天的科林斯位於科林斯運河以西約4公里處。鐵路和公路通過科林斯,此外它還有一個港口。1858年老城(古科林斯,今天是新城西南3公里的小鎮)被一次地震徹底摧毀,新科林斯城建在科林斯灣岸邊。

科林斯是伯羅奔尼撒邊緣卡拉馬塔之後的第二大城市(53,659居民,2001年)。1991年統計該城有28,071人口,2001年顯示居民增長2,363人,達到30,434(+8,4%)。1981年和1991年兩次人口統計顯示科林斯是該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科林斯市(Dimos Korinthion),2001年有36,991人口。該市包括古科林斯(1,770居民),建造在科林斯衛城石山腳下,距離現在的城市中心3公里;埃克薩米利亞鎮(Examilia,1,547居民)和小居民點克希洛克利扎(Xylokeriza,777居民)以及索羅摩斯(Solomos,686居民)。

承載西地中海和愛琴海的航運的科林斯運河位於城東4公里處,橫貫科林斯地峽

城市廣場近旁有一個港口,在廣場的北面。它服務於當地工農業,主要是貨物出口業務。

科林斯是國家的一個主要工業樞紐,附近的主要工業品為銅線、石油製品、醫療器械、大理石、石膏、陶瓷片、礦泉水以及釀造品、肉製品以及樹脂。2005年去工業化進程開始初露端倪,一家大型管道生產企業、一家紡織品廠以及一家肉類包裝企業已經停止運營。

該城東北大約12公里有一家大型煉油廠,是地中海東部最大的設施之一,有人認為這屬於雅典的城市範圍。它被A8高速公路以及一條雙向3+1道的高速公路所環繞。

該城是一條新建的現代電氣鐵路的終點站,將它連接於雅典大都會區。這個建設可能會給該城帶來經濟和人口的顯著增長。

該城還是聯繫希臘西南地區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主要道路的控制點。

參考資料

  • J. B. Salmon: Wealthy Corinth. A History of the City to 338 B.C., Oxford 1984. (英文)
  • Themelis, Petros G.: Ancient Corinth – The site and the museum, briefly illustrated archeological guide, Editions Hannibal, Athens 1998. (英文)
  • Hanns-Peter Mederer: „Lasst die dröhnende Harfe uns wecken「. Die Schauplätze der Wettkämpfe und Siegesfeiern in Pindars Epinikien. In: Antike Welt 8. 2003. S. 433- 440. (德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