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英語:Editorial,美國英語又稱 leading article,英國英語又稱leader)是由報紙雜誌或任何其他書面文檔的高級編輯或出版者撰寫的文章(通常不署名或以集體署名),用以表達其(通常是編輯、編委會或出版者)對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見態度,當中或有個人觀點、主觀期望,或與讀者觀點有分歧及共鳴。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主要報紙,如《紐約時報》[1]《波士頓環球報》[2],經常會在「意見」(英語:Opinion)標題下對社論進行分類。

一篇發表於1921年美國影迷雜誌《Photoplay英語Photoplay》上的社論,倡議讀者不看一部含有裸體場景的電影

插圖的社論有可能會以政治漫畫的形式出現。[3]

通常情況下,一家報紙的編委會英語Editorial board會評估他們的讀者在意哪些問題,而想要了解該報的意見。[4]

社論通常發佈在專門的頁面上,即「社論」頁面,該頁面通常刊載讀者來信英語letters to the editor;其對頁常被稱為社論對頁版(英語:opposite editorial,縮寫為op-ed),並且經常包含不直接隸屬於該出版物的作者的意見文章。但是,報紙可能會選擇在頭版發佈社論。在英語媒體中,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只發生在被認為特別重要的主題上;然而,在一些歐洲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國[5]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及其解體前的東歐諸國等),這種情況更為常見。[6]在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其官方報紙的社論通常被視為執政當局的態度與觀點。[7][8]

在時尚雜誌的領域,這個詞已被[誰說的?]改編為「照片社論」(英語:photo-editorials)——通常以全版照片為特徵。該照片常具有特定主題、設計師、模型或其他單一主題,或者沒有伴隨的文字(如在專題攝影)。[9]

另請參見

參考文獻

  1. ^ Staff. Opinion. The New York Times. 23 May 2012 [23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3). 
  2. ^ Staff. Opinion. The Boston Globe. 23 May 2012 [23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 
  3. ^ Staff. AAEC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Editorial Cartoonists.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Editorial Cartoonists. 2012 [23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4. ^ Passante, Christopher K.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Journalism – Editorials. Penguin. 2007: 28 [2010-02-21]. ISBN 1-59257-6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0). 
  5. ^ Christie Silk. Front Page Editorials: a Stylist Change for the Future?. Editors' Weblog. World Editors' Forum. June 15, 2009 [July 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1). 
  6. ^ 李明. 以《人民日报》社论透视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 (PDF). 新聞大學. [2018-03-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3). 
  7. ^ 李玉. 詹全旺. 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例. 江淮論壇. [2018-03-22]. doi: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3.05.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3). 
  8. ^ 1949-2017,《人民日报》头版的中国. www.china50plus.com. [2018-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中文(中國大陸)). 
  9. ^ "Various editorial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odels.com. Retrieved 2012-04-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