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里雅斯特區

的里雅斯特是意大利羅馬的第 17新城分區(quartieri),由首字母Q. XVII標識。該區位於城市的中北部地區。

Q. XVII Trieste
科佩德街區明喬廣場的青蛙噴泉
的里雅斯特區在羅馬市的位置
的里雅斯特區在羅馬市的位置
坐標:41°55′33″N 12°30′48″E / 41.92593°N 12.51339°E / 41.92593; 12.51339
國家意大利
大區拉齊奧大區
羅馬
市鎮羅馬
面積
 • 總計1.4310 平方英里(3.7063 平方公里)
人口[1]
 • 總計62,142人
 • 密度43,420人/平方英里(16,766人/平方公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該區的東北部的路名以原意大利殖民地命名,而被稱為非洲區

歷史

該區的城市化開始於1926 年,名為「薩沃亞區」(「quartiere Savoia」) ,得名於附近的皇家住所(現在的阿達別墅),即今日的科佩德街區;今天在韋爾巴諾廣場附近的托皮諾街上豎了一塊牌匾說明。當時該區是高品質甚至豪華住宅區。

1930 年代,該區開始密集的城市化,在別墅區建起了大型公寓。

1946 年 意大利共和國誕生後,該區改為現在的名稱[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約四十座鐵路工人宿舍完全拆除。沿着厄立特里亞大道-利比亞大道軸線,形成了今天的非洲區。

  • 鉛色年代,這個街區發生了無數的政治殺戮; 1976 年,地方法官維托里奧·奧科西奧被暗殺,四年後警察弗朗切斯科·伊萬格利斯塔在學校前被暗殺。1979 年 6 月 16 日,年僅 17 歲的年輕右翼激進分子弗朗切斯科·切欽 死於維斯科維奧廣場附近的一次襲擊;1983 年 2 月 9 日,保羅·迪內拉在貢德爾廣場附近遭到毆打昏迷後死亡。

民用建築

科佩德街區

在毗鄰布宜諾斯艾利斯廣場的區域,有科佩德街區,自由-折衷主義風格,由建築師吉諾·科佩德設計。明喬廣場2號 的大門,可追溯到 1926 年,是這位大師最後的作品,是 1914 年電影《卡比里亞》場景的精確複製品。

阿爾巴尼別墅

阿爾巴尼別墅位於薩拉里亞街和瑪格麗特王后大道之間,50 年來一直是歐洲文化的中心,是最重要的旅行者的必經之地,也是新古典主義考古學等藝術史的文化現象的推動力。這座別墅建於 18 世紀中葉,由樞機主教亞歷山德羅·阿爾巴尼建造,他是教皇克勉十一世的侄子,是一位高雅的古代鑑賞家和藝術家的保護者,根據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 的建議,保護了安東·拉斐爾·蒙斯的古代藝術收藏。因此誕生了皮拉內西等經營的「新古典主義實驗室」,以及幾個世紀以來無法進入的「藝術畫廊」,收藏了佩魯吉諾范戴克丁托列托里貝拉 、圭爾奇諾、朱利奧·羅馬諾盧卡·焦爾達諾大衛、萬維泰利 的作品。

宗教建築

  • 地下墓穴

地名

該區的主要街道之一是內米湖街,得名於內米湖。它附近的許多街道都以意大利重要湖泊的名字命名:

其他街道以意大利河流命名:

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

該區的東北部通常稱為」非洲區「(Quartiere Africano),4 條大道以非洲的四個意大利殖民地的名字命名,周圍環繞着以殖民地本身的城市和歷史地區命名的街道。

厄立特里亞
埃塞俄比亞
利比亞
索馬里
列蒂省薩比納山谷的地名

維斯科維奧廣場 (Piazza Vescovio) 的名字來源於列蒂省托里-因薩比納市的同名古城。在廣場附近,許多街道以列蒂省薩比納山谷的地名命名:

意大利收復主義

幾條街道以意大利人現在或過去全部或部分居住的地理區域命名,這些區域當時不在意大利國境內;或者相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勝奧匈帝國後,移交給意大利的地方: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

在索馬里大道附近,有一組街道的名字是為了紀念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博伊托皮埃特羅·馬斯卡尼 等 。

該區的古蹟

安尼巴利亞諾廣場的名字取自君士坦丁娜皇后的丈夫,她的陵墓就在幾米開外。

參考

  1. ^ Roma Capitale – Roma Statistica. Population inscribed in the resident register at 31 December 2016 by toponymy subdivision.
  2. ^ Deliberation of the Governor of Rome n. 3554.
  3. ^ Deliberation of the Governor of Rome nr. 3241 of 13 September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