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蜻蜓

猩紅蜻蜓(學名:Crocothemis servilia)是一種蜻蜓。全身幾乎為鮮紅色,腹部背面有一微細黑色線條,翅透明,基部有些許橙色。後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脈也稍有不同。休息時四翅展開,平放於兩側。稚蟲短粗,具直腸鰓,無尾鰓。是台灣最常見的蜻蜓之一,生活於13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區。成蟲出現月份為4-12月。成熟的雄性藏在水域周圍的枝條或草本植物上停棲佔據領域。雌性或未成熟的雄蟲則經常在水域附近草叢間活動覓食。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地區,常棲息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域。雌蟲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成蟲期為3 ~11月。分佈於整個亞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日本琉球群島,大,小巽他群島,菲律賓蘇拉威西。在西方,它延伸到伊拉克伊朗亞美尼亞土耳其。也被意外地引進美國佛羅里達州

猩紅蜻蜓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蜻蛉目 Odonata
科: 蜻蜓科 Libellulidae
屬: 紅蜻屬 Crocothemis
種:
猩紅蜻蜓 C. servilia
二名法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1773)

外形特徵

猩紅蜻蜓體長30~44毫米。顏色艷麗。雄蟲複眼紅色,胸部及腹部為鮮艷的的紅色,此為命名的由來。腹部背面具一條不明顯的縱向黑線,後翅翅基具褐色斑塊,翅痣黃褐色。雌蟲複眼上褐下灰藍色,胸部及腹部黃褐色,腹背的黑線特別明顯,後翅基具褐斑,翅痣黃褐色,老熟個體體色變為灰褐色。未熟雄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的攫握器或尾毛分辨。[2]

觸角短小,剛毛狀,3~7節。複眼發達,佔頭部的大部分,單眼3個。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前胸較細如頸。中、後胸合併,稱合胸。合胸構造特殊,側板擴大,中胸上前側片尤甚。左右兩邊的上前側片在合胸背前方的背中線相遇。從側面看,中胸側縫上端較長的一段向後方傾斜。接連在翅突上的四翅向身體後方位移到最適於飛翔的重心,側縫下端較短的一段與身體縱軸垂直。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後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於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於植物枝葉上。跗節3節。腹部圓筒形或扁形,10節。雄性在性成熟時,把精液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時,雄蟲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蟲頭頂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後,一起飛行。有時雌蟲把腹部彎向下前方,將腹部後方的生殖孔緊貼到雄蟲的交合器上,進行受精

棲息環境

生活於中、低海拔地區,常棲息沼澤池塘,湖泊,水坑和流速緩慢的溪流。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

生活習性

猩紅蜻蜓一般都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區,比如水壩或溝渠比較多的地方。它的這種生活習性主要是因為它的繁殖方式所導致的,它繁殖的一個重要媒介就是水,它的卵是要產在水中的,而卵的孵化、成長,以及成為一隻正式的猩紅蜻蜓以前,它都是在水中進行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猩紅蜻蜓的捕食,猩紅蜻蜓的捕食一般也都是在水面上進行的,因為那裏有大量的昆蟲供它們食用。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亞美尼亞柬埔寨中國香港印度印尼峇里島爪哇加里曼丹小巽他群島蘇拉威西島蘇門答臘),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日本韓國朝鮮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沙巴,沙撈越),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台灣泰國土耳其越南。 引進:美國[3]

繁殖方式

前稚蟲期

蜻蜓幼蟲稱水蠆,蜻蜓的卵在剛孵時有一特殊的型態,六隻腳、頭部都跟身體縮在一起,像只沒腳小蝦米一樣,不怎麼活動,稱這階段為「前稚蟲期」。 這一階段非常的短少則三、五秒,多則兩、三分鐘,前稚蟲的背部就會裂開,第一齡稚蟲就蛻皮而出不久它會慢慢的將頭及六隻腳伸展開來自由活動。

稚蟲期

蜻蜓稚蟲隨着種類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齡期,從8~16個齡期都有,整個稚蟲期所需時間依照不同種類及季節而有所不同,從一個月到三、四年都有,蜻蜓稚蟲都是水棲昆蟲,尚無發現陸棲性種類。 水蠆靠腹部內直腸鰓呼吸水中溶氧,因此會藉着從尾端緩慢吸水、排水來呼吸,平常除六隻腳可供爬行之外在緊急時刻則會將腹部所吸的水向後噴出,所產生的作用力會帶動它們向前快速移動以達避敵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蠆為了避天敵以及捕食獵物,體色跟環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種保護色。棲息於溪流蜻蜓幼蟲主要以蜉蝣稚蟲、石蠅稚蟲、搖蚊等雙翅目幼蟲以及一些小魚為食,棲息於靜水域的種類則主要以蝌蚪、小型蝦類、小魚、水蚤、體型較小的蜻蛉稚蟲、仰泳樁、孑孓搖蚊等雙翅目幼蟲為主食。稚蟲天敵則是鳥類、大型雜食性魚類、紅華娘、負子蟲、龍虱等。

成蟲期(羽化)

水蠆經過多次蛻皮,成長到終齡稚蟲,可以看到期胸部會有明顯的翅芽,這是與其他齡期稚蟲的一個簡單的區別方法。通常蜻蜓的終齡稚蟲會在羽化前幾個小時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葉子、石塊、圍牆、橋墩等物體都可供蜻蜓穩定攀爬以進行羽化,大多數蜻蜓於夜晚羽化,少部分蜻蜓成員在清晨羽化。剛羽化的成蟲通常體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強烈金屬反光,等過一天之後,成蟲體色就會加深,翅膀也會變硬且沒有明顯反光,未成熟的成蟲要經一些日子才會成熟,少則十日內,多則一、兩個月以上,從未成熟到成熟過程外部型態上都會有差異,而且絕大都數蜻蜓的雌、雄蟲在外觀上也不一樣,所以同一種蜻蜓成蟲不論雌、雄或不同的生長時期會有很多不同外貌,這就是所謂的「多態型」。

產卵方式

蜻蜓的產卵方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蜻蜓點水:蜻蜓將腹部末端貼近水面,直接產卵於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第二種是將腹部插入水中,產卵於水草莖杆中;第三種是雌雄蜻蜓潛水進入水下,將卵產於水草莖杆中;第四種是蜻蜓一面飛翔交配,一面將卵空投至水中,最後一種是蜻蜓將卵產於水面上的樹幹或樹枝上,待卵孵化後稚蟲掉入水中展開幼蟲階段。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