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低氣壓劍魚 (2019年)

2019年颱風

熱帶低氣壓劍魚(英語:Tropical Storm Kajiki,國際編號:19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9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Kabayan)是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劍魚」(日語:カジキかじき座)一名是由日本提供,即劍魚座[1][2]

熱帶低氣壓劍魚
Tropical Storm Kajiki(英文)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劍魚的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劍魚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19年8月30日
消散日期2019年9月7日
最低氣壓996 hPa
瞬間最大陣風95 km/h
影響
影響地區中國大陸海南)、香港澳門越南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發展過程

8月29日,一個低壓區在呂宋以東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

8月3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為熱帶低氣壓

8月31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為低壓區。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度將其升為熱帶低氣壓。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18,並對其發佈路徑預測。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也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9月1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8時,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隨着風暴離開責任區,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9月1日上午11時給予最後警告,當時位於佬沃西北方390公里。

9月2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佈該熱帶低氣壓在海南萬寧市登陸,該系統逐漸轉向西南方移動。

9月3日凌晨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914,並命名「劍魚」[注 1]。同時,劍魚登陸越南順化市。上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6W[注 2]。晚間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翌日凌晨4時對其發佈最後警告。

隨後幾天,劍魚離開越南,由西向東橫過南海。9月7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劍魚的殘餘低壓區已完全消散。

事後調整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20年9月發表的最佳路徑中,將其巔峰上調至35節(約65公里/每小時),即是將其補升至熱帶風暴強度。

影響

香港

 
 
長洲
63 km/h
 
赤鱲角
39 km/h
 
青衣
26 km/h
 
啟德
31 km/h
 
西貢
42 km/h
 
沙田
24 km/h
 
流浮山
36 km/h
 
打鼓嶺
22 km/h
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之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以下風速(共6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強風(共1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烈風(共1個氣象站)
 
 
長洲
43 km/h
 
赤鱲角
34 km/h
 
青衣
20 km/h
 
啟德
25 km/h
 
西貢
34 km/h
 
沙田
19 km/h
 
流浮山
25 km/h
 
打鼓嶺
16 km/h
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之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以下風速(共7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強風(共1個氣象站)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9月1日上午8時40分,香港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4],當時劍魚集結在香港東南約470公里[5],並表示會在當日下午考慮是否需要改發三號強風信號[6]。隨着該系統繼續靠近香港,加上同時受大陸反氣旋影響,同日下午4時20分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7],當時劍魚集結在香港東南偏南約340公里[5]。劍魚在當晚9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以南約330公里掠過[5]。9月2日上午10時40分,天文台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劍魚集結在香港西南約550公里[8]。雖然熱帶低氣壓繼續遠離,但環流影響香港,為當地帶來大雨,香港天文台在同日下午12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9]。受雨帶影響,西貢風力再度升至強風下限程度,並錄得風暴期間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42公里,比三號信號生效時更高。由於預料劍魚會移至越南中部沿岸後再以「回馬槍」再影響香港,加上離岸仍間中吹強風,故此天文台在劍魚移離香港800公里警戒範圍後仍維持一號信號。期間劍魚曾一度遠離香港約1000公里。[10]。隨着離岸和高地不再吹強風,天文台在上午9時2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劍魚集結在香港西南約990公里[11],並表示有需要時會考慮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不過劍魚在越南中部登陸後,翌日在海南島西南海域減弱為低壓區,故此天文台不需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其殘餘則繼續向東北偏東移動並在9月7日凌晨掠過香港以南約300公里的海域後逐漸消散[12]

劍魚吹襲期間,天文台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只有2個錄得強風、其中1個錄得烈風[13],三號信號不達標,當中機場以些微之差,未能錄得強風。長洲及西貢錄得之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63和42公里。不過,港內的北角中環碼頭亦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43公里,表示市區亦受強風影響。

事後有網民指出離岸和高地在中午起已持續吹強風,長洲更在下午2時許錄得烈風下限的風速,認為天文台太遲發出三號信號。此外,劍魚在移離香港800公里警戒範圍後,因同時受大陸反氣旋影響,離岸仍吹強風,再加上預料劍魚會以「回馬槍」再影響香港,因此天文台仍維持一號信號。有意見認為,劍魚在移離800公里警戒範圍後,天文台可以先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再待劍魚重新進入800公里警戒範圍才重發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澳門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14.8
 
大炮台山
20.2
 
外港碼頭
27.4
 
污水處理廠
 
海事博物館
16.6
 
友誼大橋
北峰

49
 
友誼大橋
南峰

53.6
 
嘉樂庇
總督大橋

47.5
 
西灣大橋
47.5
 
澳門大橋北
 
澳門大橋南
 
大潭山
33.1
 
東亞運站
 
九澳
37.8
 
路環分站
11.9
 
澳門大學
34.2
澳門氣象局氣象站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單位為公里每小時(km/h)。圖例:
 代表沒有數據
 代表錄得清勁以下風力
 代表錄得清勁至強勁風力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風球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9月1日上午9時30分發出一號風球,當時劍魚集結在澳門之東南約540公里。下午5時,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發出三號風球,當時劍魚集結在澳門之東南偏南約330公里。9月2日下午1時,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改發一號風球,當時劍魚集結在澳門之東南約560公里。隨着劍魚繼續遠離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9月3日上午11時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距離澳門約960公里。此為氣象局首次在熱帶氣旋移離800公里範圍後,仍然維持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表示劍魚正逐漸遠離,同時推出在11時20分發出特別報告: 熱帶低氣壓「劍魚」已登陸越南,並離開澳門800公里範圍,預期會在該區停留一段時間,對澳門的威脅暫時解除。然而預計「劍魚」於未來一兩日會再度重整,有機會移近廣東沿岸,請市民保持警惕。

中國大陸

當地發佈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海南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廣東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中國大陸

國家氣象中心 颱風預警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下一熱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楊柳 颱風塔巴

香港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戒備信號
    2019-09-01 08:40-16:20
    2019-09-02 10:40-2019-09-03 09:20
下一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楊柳 熱帶風暴鸚鵡
熱帶風暴韋帕   三號強風信號
    2019-09-01 16:20-2019-09-02 10:40
熱帶風暴鸚鵡

澳門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球
    2019-09-01 09:30-17:00
    2019-09-02 13:00-2019-09-03 11:00
下一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楊柳 熱帶風暴鸚鵡
熱帶風暴韋帕     三號風球
    2019-09-01 17:00-2019-09-02 13:00
熱帶風暴鸚鵡

參見

註釋

  1. ^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負責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2019),後兩位代表劍魚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14個升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2.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是一個聯合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的專責小組,並會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編號。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兩種:前者由2個英文字母及6位數組成,前兩位為洋域代碼(WP代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2019);後者則由二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位數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W同前述之WP範圍),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故無專屬性。換言之,「WP162019」及「16W」皆指劍魚是2019年第16個於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惟注意「16W」指稱劍魚僅限於2019年。[3]

參考資料

  1.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9-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6). 
  2.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4). 
  3.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國海、空軍. 2011 [201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26). (英文)
  4.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61號-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9-09-01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繁體中文)
  5. ^ 5.0 5.1 5.2 香港天文台. 熱帶低氣壓劍魚報告正文. 2019-12-12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繁體中文)
  6.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75號-熱帶氣旋警報. 2019-09-01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繁體中文)
  7.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54號-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9-09-01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繁體中文)
  8.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39號-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9-09-02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繁體中文)
  9.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73號-暴雨警告信號. 2019-09-02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繁體中文)
  10.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079號-熱帶氣旋警報. 2019-09-03 [202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繁體中文)
  11.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09號-熱帶氣旋警報. 2019-09-03 [201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繁體中文)
  12. ^ 位於南海北部的劍魚殘餘今日繼續向東北偏東移動並在香港以南約300公里掠過後,差不多回到六天前的位置,日本氣象廳在晚上8時正式對其停止定位. 香港地下天文台於Facebook. 2019-09-07
  13. ^ 香港天文台. 熱帶低氣壓劍魚報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8個參考測風站錄得強風時段. 2019-12-12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