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話江淮官話洪巢片中的一片,又稱寧廬方言,大致包括江蘇省南京市淮安市盱眙縣揚州市儀徵市西部,鎮江市句容市;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大部,以及馬鞍山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的城鎮地區。淮語安慶小片(包括安徽省安慶市市區、桐城縣樅陽縣池州市區、青陽縣九江市區、瑞昌縣)的歸屬具有爭議,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歸入洪巢片,而近來學者研究已將其歸入黃孝片[1][2]此外,泗洪話可能是淮西話與中原官話的過渡方言。

淮西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
區域淮西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分佈地域

 
江淮官話洪巢片包括淮揚片寧廬片

語音特點

  1. 大部分地區平翹音不混,平翹舌的分配方法為南京型(參見南京話條目內列出的分平翹舌的方法),只有蕪湖小片都讀作平舌音;
  2. n、l不分;
  3. 前後鼻音不分;
  4. 第一人稱通常用吾(通常視作「我」的變音)
  5. 南京小片有兒化音,合肥小片蕪湖小片無兒化;
  6. 南京小片蕪湖小片中古咸、山攝開口一等字、合口二等字(即an、uan等),與宕、江攝(即ang、uang)相混,合肥片以上兩組字不混;
  7. 入聲韻有喉塞音尾[-ʔ],大體仍維繫入聲韻與陽聲韻相配的格局。其中巢湖小片廬江話入聲依據中古聲母清濁分陰陽(全濁大多歸陽入,部份併入陰入),且音調陰高陽低;而合肥小片六安舒城等地入聲則依據主元音舌位高低相應分為高入與低入,有異於淮揚方言。舒入不同變,入聲變化更快。[3]部分地區入聲韻歸併嚴重,如合肥僅有三組十一個入聲韻母。[4]

內部分區

按語音及詞彙特點,內部又可分為南京小片、合肥小片、蕪湖小片、巢湖小片、安慶小片、樅東小片六個小片。大致範圍如下:

南京小片南京市區(不含高淳區溧水區南部),馬鞍山市區、當塗縣鎮江市句容市滁州市區、全椒縣來安縣明光市淮安市盱眙縣西南部。

合肥小片合肥市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東南部,六安市區、舒城縣霍山縣霍邱縣南部、金寨縣東南部、定遠縣西南部,鳳陽縣東南部。

蕪湖小片蕪湖市區、南陵縣繁昌縣部分城鎮地區、蕪湖縣部分城鎮,宣城市區、郎溪縣北部、旌德縣部分城鎮、寧國市部分城鎮、廣德縣部分城鎮,銅陵市區(不含義安區)。

巢湖小片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馬鞍山市和縣含山縣

安慶小片安慶市區、樅陽縣西部中部、桐城市

樅東小片樅陽縣東部橫埠鎮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周潭鎮廬江縣南,無為市西南。

引用註釋

  1. ^ 孫宜志.《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2006年.
  2. ^ 趙日新.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 方言. 2008,. 2008 (4) (中文). 
  3. ^ 孫宜志.《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第112頁.
  4. ^ 王光漢,《廬州方言考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志·方言志》,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方志出版社,1997年。
  2. 《江蘇省志·方言志》,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3. 《南京方言詞典》,劉丹青等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4. 《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孫宜志,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5. 《巢湖方言詞彙》(一)、(二)、(三)、(四),許利英,《方言》,1998年第2、3、4期、1999年第1期。
  6. 《安慶方言詞彙》,郝凝,《方言》,1982年第4期。
  7. 《安徽廬江方言音系》,周元琳,《方言》,2001年第3期。
  8. 《廬州方言考釋》,王光漢,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