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轉變
流行病學轉變(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是人口學與醫學地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人口隨着醫學的進步而快速增長,但之後又由於生育率的降低而使人口重新穩定下來。該理論由阿布德爾·歐姆蘭(Abdel R Omran)於1971年提出。[1]
歐姆蘭將人類死因分為三個階段,在最後一個階段中慢性疾病成為了主要死因。[2]這三個階段分別為:
- 大流行與饑荒期(The Age of Pestilence and Famine):此階段死亡率高且變化幅度大,因而妨礙了人口的增長,同時預期壽命很低,在20至40歲間浮動。
- 流行減退期(The Age of Receding Pandemics):此階段死亡率逐漸降低且降速加快,流行病死亡高峰減少。平均預期壽命增加到30至50歲。人口開始呈指數增長。
- 退化及人為疾病期(The Age of Degenerative and Man-Made Diseases):此階段死亡率繼續降低,最終達到相對低水準的穩定狀態。預期壽命增加並超過50歲,生育率開始成為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1]
一個國家中的流行病學轉型隨着其經歷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過程而出現。現代醫療保健及抗生素等藥物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嬰兒死亡率並增加了平均預期壽命。之後生育率逐漸降低,慢性及退化疾病轉變成為更主要的死因。
參考文獻
- ^ 1.0 1.1 Omran, A.R,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A theory of the epidemiology of population change (PDF),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5. First published 1971, 83 (4): 731–57 [2012-01-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01) . Reprinted from 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49 (No.4, Pt.1), 1971, pp.509–538
- ^ Corruccini, Robert S., & Kaul, Samvit S,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minor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Medical Anthropology, 1983, 7: 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