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爾的三個世界

波普爾的三個世界是觀察、定義現實的一種方法,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爾1978年在一次演講中提出,在《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有發展成為完整的知識論體系。[1]這個概念包含了三個互相影響的世界,分別是「世界一」、「世界二」、「世界三」。[2]

世界一、二和三

波普爾將世界分成三個種類:

  • 世界一:由物理客體和事件組成的世界,包括生物的存在。
  • 世界二:由心靈主體和其感知事件組成的世界。
  • 世界三:客觀知識組成的世界。

笛卡爾問題、康德問題

波普爾指出世界一與世界二的劃分是源自笛卡兒的心物問題;而世界二與世界三的劃分是源自於康德的對客觀知識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 卡爾·波普爾的三個世界 - The Tanner Lecture on Human Value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0-04. - Delivered by Karl Popp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on April 7, 1978.
  2. ^ Heller, Michael. Philosophy in Science: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Springer, 2011, p. 118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