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

飛鳥時代的佛教寺廟

法隆寺,又稱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是聖德太子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院,據傳始建於607年,但精確年代無從考證。法隆寺佔地面積約18萬7千平方米,寺內保存有大量自飛鳥時代以來陸續累積,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及文物珍寶。

法隆寺
金堂與五重塔
基本資訊
別稱斑鳩山法隆學問寺
斑鳩寺
位置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法隆寺山內1-1
座標34°36′53.06″N 135°44′3.02″E / 34.6147389°N 135.7341722°E / 34.6147389; 135.7341722
宗教日本佛教
宗派聖徳宗日語聖徳宗總本山
本尊釋迦如來
札所等南都七大寺7番
文化遺產金堂、五重塔、夢殿他(國寶
中門金剛力士像他(重要文化財
世界遺產
開基推古天皇、聖德太子
開山時間(傳)推古天皇15年(607年)
隸屬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蹟
標準文化:(i)(ii)(iv)(vi)
參考編碼660
登錄年份1993年(第17屆會議
地圖
地圖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法隆寺
假名ほうりゅうじ
平文式羅馬字Hōryū-ji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全世界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之名義列為世界遺產。1950年時法隆寺從法相宗獨立,現在是聖徳宗日語聖徳宗的本山。

歷史

 
金堂
 
大講堂
 
中門
 
聖靈院

推古天皇9年(601年,當仁壽元年),聖德太子在斑鳩地區建立斑鳩宮,在其附近建立了法隆寺。金堂「東間」內安置的銅造藥師如來坐像(國寶)的光背銘記有如下的記述:「用明天皇為祈禱自己病癒而起誓建立伽藍,但是用明天皇不久之後去世,繼承其遺志的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在推古天皇15年(607年,當大業三年)完成了佛像和寺院的建立」。但是,正史《日本書紀》上雖然載有其後的670年火災的紀錄,關於法隆寺創建沒有任何的記述。另外相傳是百濟工匠把來自中國佛塔和木結構傳到日本,並修建了法隆寺。

關於前文中的金堂藥師如來像,在昭和8年(1933年),福山敏男日語福山敏男提出以下疑點:

  1. 佛像的樣式及鑄造技法上推測實際的製作年代應該是7世紀後半葉
  2. 607年時,日本是否存在藥師如來信仰?
  3. 銘文中的用語不似當時

由此推斷,雕像並非銘文所記為607年鑄造。另外,金堂中央安置着記有「623年止利為聖德太子求冥福所造」等內容的光背銘的釋迦三尊像,比這更為古老的藥師如來像(如果它確實是在607年被鑄造的話)卻沒有被安置為主佛,而是在『東間』被設為側侍佛,也是不合常理之處。[1]

雖然存在諸多不明之處,但是法隆寺的創建時代,可追溯到7世紀前半葉聖德太子在世時這一點,通過發掘調查等已經得到了肯定。皇極天皇2年(643年,當貞觀十七年),蘇我入鹿襲擊山背大兄王之際斑鳩宮被焚,法隆寺卻倖免無事。

日本書紀卷27載:「夏四月癸卯朔壬申 夜半之後 災法隆寺 一屋無餘 大雨雷震」〔天智9年670年(當總章三年)法隆寺被徹底焚毀沒有一間房間存留〕。關於此記事的真偽,有人以為,現存法隆寺西院伽藍仍是聖德太子創建時的原物;另有觀點認為,670年火災後,法隆寺進行了重建。這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引發了「再建/非再建爭論」。另外,通過發掘調査以及建築用材的採伐年代的科學調査推斷,現存法隆寺西院伽藍是670年火災後重建。

但是,皇極天皇2年(643年)上宮王家(聖德太子家)滅亡後,由誰主持的西院伽藍再建等眾多謎團仍未解開。火災前的舊伽藍即「若草伽藍」並非位於現存西院伽藍位置,而是在隔得很遠的東南方向。另外,現存西院伽藍幾乎是照南北方向中軸線建立。與此相對,舊伽藍的中軸線是朝西北方向大幅度傾斜的。再者,現存西院伽藍的土地是挖山脊將兩側山谷填埋平整而成,為何動用大規模土木工事將伽藍位置方位進行變更,仍不得而知。

再建時期雖然沒有明確的記録,從現存西院伽藍的建築,細部的様式等來看,金堂年代最為久遠,推測為7世紀末,持統天皇時期建立。五重塔年代稍後,中門、迴廊的建立又在其後。據《法隆寺伽藍緣起並流記資財帳》記載,中門的仁王像和五重塔初層安置的塑造雕刻群是和銅4年(711年,當景雲二年)所製作,據推測,這一時期西院伽藍全體已經完成。另外,平安時代的《七大寺年表》上也記載了和銅年間法隆寺建成。

以八角堂的夢殿為中心的東院伽藍,是天平10年(738年,當開元二十六年)行信僧都為懷念追憶斑鳩宮舊地的聖德太子而建。

延長3年(925年,後唐同光三年)西院伽藍的大講堂、鐘樓燒毀,永享7年(1435年,當宣德十年)南大門燒毀,雖然幾度遭遇這樣的火災,但幸運的是未曾有過燒盡全山的大火災,建築、佛像等各時代的眾多文化財產得以保存至今。

慶長年間(17世紀初)的豐臣秀賴元祿寶永年間(17世紀末—18世紀初頭)江戶幕府的5代將軍德川綱吉的生母桂昌院等人對伽藍進行了修建。

近代以後,受到「廢佛毀釋」的影響,寺院的維持變得困難,1878年(明治11年)管長千早定朝決定將聖德太子畫像(唐本御影)等300餘件寶物獻納當時的皇室,獲得了一萬元的賜與。這些寶物被稱為「法隆寺獻納寶物」,其中大部分被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法隆寺寶物館保管。

1934年(昭和9年)開始了「昭和大修理」對金堂、五重塔等諸堂宇進行了修理。「昭和大修理」長達半個世紀,即使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也未停止,1985年(昭和60年)舉行了完成記念法事。此間,1949年(昭和24年)落架(修理解體)工作中金堂發生火災,金堂初層內部柱子和壁畫被燒毀。依此為契機制定了「文化財保護法」。

1981年(昭和56年)通過『昭和資財帳調査』,對寺內龐大的文化財產進行了再調査,有諸多新的發現。調査的成果『法隆寺の至宝-昭和資財帳』由小學館發行。

建築

法隆寺佔地面積約十九公頃,分東西兩院,東路有夢殿等建築;西院伽藍有金堂,五重塔,山門,迴廊等木造結構建築。法隆寺的一個特點是雲拱。法隆寺被稱為飛鳥樣式的代表。

西院伽藍

 
西院伽藍迴廊

西院位於從南大門進入後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進入伽藍右為金堂、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迴廊。迴廊正南面開中門、中門左右延伸出的迴廊與北側大講堂左右相接。迴廊途中「凸」字型的肩部東有鐘樓、西有經藏。以上伽藍稱為西院伽藍。金堂、五重塔、中門、迴廊非聖德太子在世時原物而是7世紀後半葉再建,但卻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

中門(國寶)重檐歇山頂(日語稱做入母屋造)門。日本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3間、5間、7間等),此門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南北朝時,中國亦流行偶數開間的建築,如洛陽、建康太極殿均闢十二間,可以相參。門內左右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作為日本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十分貴重,但是由於安置場所受風雨侵蝕、難於修補,吽形像身體部已經用木造的替代。(參見哼哈二將)此門現在不用作出入口,參觀者由迴廊西南隅進入。

金堂(國寶)重檐歇山頂佛堂。上層沒有設房間,將屋頂設為二重是為了外觀的氣派。金堂的斗拱稱為雲斗、雲肘木,是多用曲線的獨特款式。此外,二層的卍字形高欄(扶手)、將其支撐起來的「人」字形束也很獨特。這些特色是僅能在法隆寺金堂、五重塔、中門;法起寺三重塔、法輪寺三重塔等處才能見到的様式,是日本7世紀建築的特色。

支撐第二重的屋檐的四方的雕刻有的柱子,這是為了強化建築構造在在鎌倉時代的修理時附加的。金堂的壁畫是日本佛教繪畫的代表作,在國際上也十分著名,1949年、壁畫模寫作業中發生火災,第一層內壁和柱子燒損。被燒焦的舊壁畫(重文)和柱子現在仍保存在寺內大寶藏殿北方的收藏庫內,不對外公開。另外、因為是落架(解體修理)時發生的火災,第一層層外側和第二層的全部以及堂內諸佛像完好無損。以此次火災為戒,制定了文化財產保護法、發生火災的1月26日成為了日本的文化財產保護日。

堂內分中間、東間、西間(其間並沒有用牆壁等隔開)、各自供奉着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金堂安置有不少日本佛教美術史上著名的造像,但是堂內光線暗淡,不容易鑑賞。

 
五重塔

五重塔(國寶)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佔1/3高,上有九個相輪。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塔的特色是底層到頂層的房檐的遞減率高,第五重頂層房檐的一邊只有底層房檐的約一半左右。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着稱作「塔本四面具」(國寶)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為國寶。東面是「維摩經」中文殊菩薩與維摩居士問答的場面、北面是釋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諸國王分配釋迦遺骨的場面、南面是彌勒之淨土。北面為釋迦圓寂而悲傷的佛家弟子像尤為出名。塔內部嚴禁進入而且光線不足、塑像的鑑賞十分困難。五重塔內部也有壁畫但剝落嚴重,現在別處保管為重要文物。

迴廊(國寶)-與金堂為同時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區分聖境與外界的牆圍。但是靠近大講堂附近灣折部分以北是平安時代所建。當初的迴廊在大講堂前閉合,大講堂在迴廊以外。

 
鐘樓

經藏(國寶)-奈良時代建築。兩層,安置觀勒僧正坐像(重要文物)內部非公開。

鐘樓(國寶)-建於經藏對稱位置上平安時代建立。

大講堂(國寶)-平安時代建立。安置藥師三尊像(平安時代、國寶)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

東院伽藍

東院伽藍在聖德太子一族住居過的斑鳩宮遺蹟上建立。以八角圓堂夢殿為中心四周環繞迴廊,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繪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

 
夢殿

夢殿(國寶)天平時代建立。堂內安置聖德太子等身像的救世觀音像。

  • 觀音菩薩立像(救世觀音)(國寶)飛鳥時代木造像。安置於夢殿中央廚子內。曾長期被用白布包裹成為秘佛,明治初期岡倉天心等人首先將白布取下發現佛像,天心等人的發現過程有部分被神化,具體真相不明。現在春秋一定期間開放,平時依舊是秘佛。被認為是原有的金箔保存狀態良好。
  • 行信僧都坐像(國寶)天平時代的乾漆像。行信是為東院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坐像特色是極端的吊目和怪異容貌。
  • 道詮律師坐像(國寶)平安初期作。這一時代佛像多為木雕,本像是極為珍貴的塑造。道詮是為荒廢的東院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物。
  • 聖觀音立像(重要文物)-設於救世觀音的背後。
 
繪殿、舍利殿

繪殿及舎利殿(重要文物)鎌倉時代建立。

傳法堂(國寶)曾在寺院間傳言為橘夫人(県犬養橘三千代藤原不比等的夫人、光明皇后的生母),但是現在認為聖武天皇夫人・橘古奈可智一説比較可信)的住所改造的佛堂,是貴重的奈良時代住宅遺產。安置有眾多佛像,但通常不公開。內部分中間、東間、西間各自供奉乾漆造阿彌陀三尊像(奈良時代、重要文物)。此外安置有梵天帝釋天立像、四天王立像、藥師如來坐像、釋迦如來坐像、彌勒佛坐像、阿彌陀如來坐像,均為平安時代木造、重要文物。

東院還有南門(鎌倉時代、重要文物)、四腳門(鎌倉時代、重要文物)、鐘樓(鎌倉時代、國寶)。

大寶藏院

大寶藏院公開着百濟觀音像等寺內珍寶。

  • 觀音菩薩立像(百濟觀音)(國寶)飛鳥時代木造佛像。本來安置於金堂內陣裏側,佛像展現着特異的纖細九頭身容姿。和辻哲郎的『古寺巡禮』等眾多文藝作品中飽受讚美的著名佛像,但是其由來及造像的過程不明。「百濟觀音」的通稱來自近代以後,明治初期前寺內稱之為「虛空藏菩薩像」。
  • 觀音菩薩立像(九面觀音)(國寶)從唐傳來的佛像。佛像用香木不施彩色,稱作檀像。身上裝飾細緻細,游離於身體部的耳飾以及天衣等都是完全一木雕成,是極具工藝水準的造像。
  • 觀音菩薩立像(夢違觀音)(國寶)奈良時代、銅造佛像。本為東院繪殿本尊。傳說能將悪夢轉為好夢而得名。
  • 地藏菩薩立像(國寶)平安時代、木造。本來安置於櫻井市大神神社的神宮寺大御輪寺,明治「神佛分離」時將之移動到法隆寺。大寶藏院建成前安置在金堂內背面。
  • 六觀音像(重文)奈良時代、木造。通稱六觀音像、重要文化財產的指定名稱為「觀音・勢至菩薩」、「日光・月光菩薩」、「文殊・普賢菩薩」。其本來名稱不詳。由樣式稍有差異的3対像組成。東京根津美術館有酷似這六觀音像的菩薩像,另說原有8尊像。
  • 梵天・帝釋天立像、四天王立像(重要文物),均為奈良時代塑像,本來安置於食堂本尊的藥師如來像周圍。
 
玉蟲櫥子
  • 玉蟲櫥子(國寶)飛鳥時代。本來是安置於金堂的佛堂形櫥櫃。樣式顯示是作於較法隆寺西院伽藍更早的時代,是飛鳥時代的建築、工藝、繪畫的重要遺品。透瓏鏤刻的裝飾金屬飾件下用真正的吉丁蟲(日語稱為玉蟲)的背甲裝飾佈滿,由此得名。現在甲蟲的背甲僅殘存一部分很難想像當初的華麗。廚櫃的門和壁面的裝飾畫也很著名,尤其是釋迦牟尼前世「捨身飼虎圖」廣為人知。
  • 橘夫人廚子及阿彌陀三尊像(國寶)奈良時代。曾安置於金堂。廚櫃內的阿彌陀三尊像是奈良時代金銅佛像的代表作,蓮池生出的三朵蓮華上安置着三尊像。
  • 金堂小壁畫(重要文物)1949年金堂火災之際,因為被搬走而倖免於難,有天人壁畫20面。20面中一部分公開展示。

其外還有以下的重要文物佛像。乾漆彌勒菩薩坐像(奈良時代)、銅造觀音菩薩立像(3體、飛鳥~奈良時代)、銅造觀音菩薩立像(金堂阿彌陀如來舊側侍佛、奈良時代)、銅造藥師如來坐像(奈良時代)、木造聖德太子坐像(7歳像、平安時代)。 另外、佛畫、佛具、舞樂面、經典等不定時更換公開展示。 此外由於保存上的理由不常時公開的寺內珍寶有四騎獅子狩文錦(唐代、國寶)、黑漆螺鈿卓(平安時代、國寶)等。

大寶藏殿

和大寶藏院不是同一建築。1939年建設、大寶藏院完成以前在此大寶藏殿中公開了眾多文物。現在僅在春秋旅遊旺季開館,公開展示大寶藏院沒有辦法完全展示的其他各種文物。重要文物的佛像有,元安置於金堂的聖觀音立像(2體)、普賢延命菩薩坐像、元安置在食堂的千手觀音立像、元安置於傳法堂的藥師如來坐像、釋迦如來、阿彌陀如來、阿閦如來坐像、彌勒菩薩坐像、彌勒菩薩半跏像(以上皆為平安~鎌倉時代)

其他主要堂宇

上述幾處以外法隆寺內還有眾多的堂宇及稱為「子院」的付屬寺院。西圓堂以外的堂內及佛像原則上不對外公開。

 
南大門
 
東大門
  • 南大門(國寶)西院伽藍南方、境內入口處。單檐歇山頂門。室町時代(1438年)建立。
  • 西園院客殿(重要文物)、西園院上土門(重要文物)、西園院唐門(重要文物)西園院是法隆寺本坊(住職的居所)位於南大門進入後左側、築地牆的內側。另外西院、東院的築地牆也被指定為重要文物。
  • 大湯屋(重要文物)、大湯屋表門(重要文物)位於西園院西方、築地牆內側。
  • 新堂(重要文物)接西園院而建的持佛堂。安置藥師三尊像、四天王像(均為重要文物)。
  • 護摩堂建於南大門進入後右側的子院,接彌勒院。安置有不動明王及二童子像、弘法大師坐像(均為重要文物)。
  • 聖靈院(國寶)位於西院伽藍東側,是祭祀聖德太子之處。建立於鎌倉時代。安置有聖德太子及眷屬像(平安時代、國寶)、如意輪觀音半跏像(重要文物)、地蔵菩薩立像(重要文物)。聖德太子的忌日舊曆2月22日左右(現在是3月22日~24日之間)法隆寺會舉行寺內最大的儀式。
  • 東室(國寶)緊接聖靈院北而建。後世多有補修改造但基本是奈良時代的建築,作為當時僧坊建築遺蹟十分貴重。
  • 妻室(平安時代、重要文物)位於東室之東的細長建築物。
  • 三經院及西室(國寶)位於西院伽藍的西側、與聖靈院対稱的位置上。鎌倉時代建立。安置着阿彌陀如來坐像持國天・多聞天立像(均為重要文物)。
  • 西圓堂(國寶)西院伽藍西北的山丘上建立的八角圓堂。鎌倉時代建立。堂內被本尊藥師如來坐像(國寶)填滿,坐像是奈良時代的乾漆像。本尊台座周圍有小的十二神將立像(重要文物)、千手觀音立像(重要文物)。因為只能在堂外拜觀除本尊像以外其他佛像鑑賞困難。
  • 藥師坊庫裏(重要文物)位於西圓堂的背後。
  • 上御堂(重要文物)位於西院伽藍大講堂正後方(北面)。鎌倉時代建立。安置了釋迦三尊像(國寶)、四天王立像(重要文物)。通常不開放,僅限毎年11月1日~3日堂內公開。
  • 地藏堂(重要文物)位於西圓堂東側石段下。安置了地藏菩薩半跏像(重要文物)。
  • 食堂(奈良時代、國寶)及細殿(鎌倉時代、重要文物)位於西院伽藍東方北方向。食堂本尊藥師如來坐像(重要文物)是奈良時代塑像但有眾多補修。本尊以外佛像都已移往大寶藏院安置。
  • 綱封藏(國寶)建於聖靈院東,是奈良時代~平安初期的倉庫。
  • 東大門(國寶)位於從西院到東院的路上是奈良時代的八腳門。
  • 舊富貴寺羅漢堂(重要文物)西院至東院道路的南側,築地牆內側不顯眼的位置。本是奈良縣川西町富貴寺後荒蕪被細川護立(侯爵、美術史家)接手保存、其後寄贈法隆寺。殘留有平安時代三重塔底層。

子院

  • 中院本堂(重要文物)位於寺內西端。
  • 寶珠院本堂(重要文物)位於寺內西端。堂內安置文殊菩薩像(重要文物)。
  • 律學院本堂(重要文物)位於西院到東院道路的北側。
  • 宗源寺四腳門(重要文物)位於西院到東院道路的北側。
  • 福園院本堂(重要文物位於西院到東院道路的南側。
  • 北室院本堂、北室院太子殿、北室院表門(均為重要文物)位於東院伽藍北方。本堂安置阿彌陀三尊像(重要文物)。

法隆寺七大不可思議

法隆寺的七大不可思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七條,但是寺院沒有具體正確的記録、七大不可思議這樣的說法開始於江戶時代

實際上伽藍內不可能完全沒有蛛網鳥糞。這有可能是院內僧眾希望法隆寺保持清靜的良好願望的一種表現。

  • 南大門前有一塊稱為石的大石

南大門階梯下的地面埋有魚形的大石。據說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也不會漫過石頭,可能含有希望魚(或者水)只到此處打止之意。

  • 五重塔上的九輪插有四把鎌刀

一說鎌刀是為了封住聖德太子怨靈而設,還有一種說法是祈求防止擊。這可能受到中國古來五行說影響、五行中雷屬「木」,鎌刀屬「金」。金克木,所以用鐮刀鎮雷。此外還傳說如果看到鐮刀向上為豐年,向下為荒年。

  • 法隆寺中有三個伏藏

伏藏就是地下的倉庫,這是法隆寺破損時,為再建而暫時存放財寶的地方。分別位於金堂東北角、經藏內、迴廊南西角,被石蓋覆蓋。

  • 因可池內青蛙都是獨眼

位於連接西院伽藍與東院伽藍的石板路的附近的因可池,在古代曾建有聖德太子居住的斑鳩宮。據傳聖德太子在學習的時候因為蛙聲太吵而用毛筆點了青蛙的眼睛一下,從此此池中的青蛙都只有一隻眼睛了。

  • 夢殿的禮盤(僧人用座台)背面出汗

夢殿救世觀音像前的禮盤。毎年2月將這個禮盤暴曬,根據蒸發出的水汽多少預測一年的糧食收成(日語稱做『夢殿のお水取り』)。

  • 地面沒有排水口

實際排水口是有的,這一說法推測是為了表現法隆寺排水好地盤好。

法隆寺獻納寶物

明治維新以後的「廢佛毀釋」,使法隆寺遭到日本民眾的破壞。此外,失去了幕政時代的政府庇護後,日本全國的佛教寺院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眾多寺院堂塔老朽,甚至到了要用鐵棒支撐不堪重負的屋檐落下的慘境。當時,如現在將古代寺院當作文化遺產的觀念還沒有形成,法隆寺等眾多寺院因難以維持,多被迫將老朽的伽藍堂宇放棄或賣出。

法隆寺在1878年(明治11年)將貴重的寺寶300多件獻給日本皇室,獲得一萬日元的賞賜。由於皇室的援助,7世紀以來的伽藍堂宇得以維持。獻給皇室的寶物曾保管於正倉院,1882年(明治15年)被轉移到帝室博物館的「法隆寺獻納御物」作為皇室所藏品收藏。二戰後,日本宮內省所管轄的東京帝室博物館變為國立博物館,除去歸還法隆寺的四件及宮中留下的十件寶物,全部轉交國立博物館收藏。此後,宮中殘留寶物的一部分讓給了國家,約320件的寶物目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內保存着。有名的『聖德太子及二王子像』及『法華經義疏』等仍為皇室私有御物。

法隆寺的影響

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

法隆寺是聖德太子創建的南都七大寺中的一寺,是佛教傳入日本時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成為其後日本佛教興盛的基礎。據傳比同為聖德太子所創建的大阪四天王寺的建成要晚約20年(具體已無從考察),但是作為一處日本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古剎,法隆寺在日本佛教寺院中擁有極其特殊與崇高的地位,堪與奈良東大寺齊名,是眾多日本佛教徒的朝聖之地。

法隆寺的正式名稱是法隆學門寺,正如這一正式名稱所述,是一處佛教教學的道場。法隆寺宗派在中世稱為「三經宗」或「太子宗」。在此以前主要研究的是法相、律、三論等學派。特別是到了鎌倉時代,聖德太子撰述的勝鬘經維摩經法華經得註釋書「三經義疏」備受推崇、合「三論宗」、「法相宗」、「真言宗」、「律宗」成為四宗兼學之寺。明治五年,太政官佈告建議「真言宗」、「淨土宗」等大宗派統合,結果法隆寺一度被「真言宗」所轄,法隆寺與興福寺傳統上成為共通信仰「法相宗」的寺廟。現在法隆寺宗派上現在是聖德宗本山,但是1951年(昭和26年)之前,法隆寺是與興福寺藥師寺清水寺(清水寺在這一年也脫離法相宗自立北法相宗)同屬法相宗的寺院,從此法隆寺脫離了長期有藤原一門為後盾的興福寺的支配。作為聖德宗獨立以後,作為法隆寺下屬分寺的有中宮寺法輪寺法起寺等合計二十九寺。

法隆寺的美學影響

法隆寺在伽藍配置上,可以稱得上創造出了日本獨自的新的美學意識。 比法隆寺更古的伽藍配置樣式有飛鳥寺遺蹟、四天王寺等,拿飛鳥寺來說,從中門進入後塔配置在中心位置,周圍有三金堂環繞,四天王寺的塔與金堂在寺院的縱軸上呈左右對稱的配置。上記二寺與百濟,高句麗發現的寺院遺蹟配置極為相近,稱不上日本的獨特創意,但是法隆寺將塔與金堂在寺院橫軸上配置成左右非對稱形態,不但是在日本開先河,而且現在已經定型為一種日本獨創的法隆寺式伽藍配置,至今對日本寺院配置產生顯着影響。

法隆寺金堂以及迴廊立柱造型系梭柱,即上下卷殺造(柱子中間鼓起上下逐漸變細),此式梭柱系源自古希臘、古埃及,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柱形,如義慈惠石柱、河南嵩岳寺塔、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等皆可見,法隆寺梭柱系受中原、百濟地區建築影響所致。

與法隆寺相關的著名人物

聖德太子

601年(推古9年),聖德太子營造斑鳩宮,在政治基調上採用佛教,為日本的文化進步與佛教的興隆做出了貢獻。聖德太子與推古天皇在607年(推古15)完成用明天皇建寺造像的遺志。621年(推古29年)間人皇后死去,次年(推古30年)聖德太子也病倒,為太子看護的妃子膳夫人也臥床不起。此時,其他的太子妃以及山背大兄皇子等皇子、諸臣為聖德太子造等身釋迦像祈福,但是膳夫人、聖德太子相繼薨去。643年(皇極2年),蘇我入鹿攻山背大兄皇子一族,皇子一行在斑鳩寺自殺,聖德太子一族滅亡。

聖德太子對法隆寺影響至今,現在法隆寺作為聖德宗本山,立聖德太子為開宗祖師,將聖德太子撰述的《三經義疏》奉為聖典,遵從聖德太子「以和為貴」的思想。

指定文化財

國寶

(建造物)

名稱 場所 年代 特點
金堂 西院 白鳳時代 位於西院伽藍的中心擁有梭柱,皿斗・雲形肘木,人字形割束等白鳳前期建築的諸多典型特徵、金堂、入母屋造、帶有二重裳階,塔初層帶有裳階,高32.5米
五重塔 西院 白鳳時代
中門 西院 白鳳時代
西迴廊 西院 白鳳時代
鐘樓 西院 藤原時代 桁行三間梁間二間、樓造、切妻造、本瓦葺、與講堂迴廊獨立、鐘樓和講堂曾遭遇火災
經藏 西院 藤原時代
大講堂 西院 平安時代 創建時位於迴廊之外、990年京都普明寺轉移而來
食堂 西院 天平時代 屬於政所含細殿
南大門 西院 1028年創建1439年再建 3間1戶八腳門
西圓堂 西院 鎌倉時代 八角堂、鎌倉時代被颱風颳倒後再建,入妻造
東室 西院 不詳 僧人物品放置用 桁行十二間,梁間四間,樓造,切妻造,本瓦葺
綱封藏 西院 天平時代 政所一隅桁、行九間,梁間三間,高床、寄棟造,本瓦葺
聖靈院 西院 鎌倉時代 密教寺院形式
三經院及西室 西院 鎌倉時代 太子法華・勝鬘・維摩三經講義之所 桁行7間,梁間4間,入母屋造・桁行12間,梁間4間,切妻造,本瓦葺
夢殿 東院 鎌倉時代 八角堂、鎌倉時代經過大改造、屋根寶珠、風鐸獨具特色
傳法堂 東院 天平時代 殘存東院講堂、東院創建當時模樣
鐘樓 東院 鎌倉時代 桁行3間,梁2間,袴腰付、入母屋造,本瓦葺
東迴廊 東院 飛鳥時代 桁行42間,梁間1間,本瓦葺
東大門 東院 天平時代 八腳門,3間1戶,切妻3棟造,本瓦葺

(美術工藝品)

名稱 場所 年代 特點
銅造釋迦如來及兩脇侍像 金堂 飛鳥時代 銅像鍍金中尊,像高86.4 cm,左尊像高90.7 cm,右尊像高92.4 cm,止利佛師作
銅造藥師如來坐像 金堂 飛鳥時代 銅像鍍金,像高209.4 cm,受中國南北朝時代影響,止利佛師作
木造四天王立像 金堂 飛鳥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133.3 cm,134.8 cm,山口大口費作
地藏菩薩立像 金堂 平安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173.0 cm,由大神神社移設而來
毘沙門天立像 金堂 藤原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123.2 cm
吉祥天立像 金堂 藤原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116.7 cm
藥師如來及兩脇侍坐像 大講堂 藤原時代 木造漆箔,中尊像高247.2 cm,脇持像高172.1 cm
觀音菩薩立像(救世觀音) 夢殿 天平時代 木造箔押,像高178.8 cm,天衣曲度大,4月11日-5月5日・10月22日-11月3日對外開放
行信僧都坐像 夢殿 天平時代 脫活乾漆造彩色,像高89.7 cm,東院伽藍建立功臣
道詮律師坐像 夢殿 天平時代 塑像彩色,像高89.7 cm,東院伽藍復興功臣
觀音菩薩立像(夢違觀音) 大寶藏院 白鳳時代 銅像鍍金,像高87.0 cm,三面寶冠
觀音菩薩立像(百濟觀音) 大寶藏院 天平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209.4 cm,受中國南北朝時代影響
聖德太子・山背王・殖栗王・卒末呂王・慧慈法師坐像 聖靈院 藤原時代 木造彩色,像高52.0~83.2 cm 描繪了聖德太子勝鬘經講義之像, 3月22‐24日對外開放
阿彌陀如來及兩脇侍像 大寶藏院 天平時代 銅像鍍金,中尊像高33.3 cm,脇侍像高27.0 cm,橘夫人念持佛
釋迦如來及兩脇侍坐像 上御堂 藤原時代 木造漆箔,中尊像高227.9 cm,左尊像高155.7 cm,右尊像高153.9 cm,11月1‐3日對外開放
藥師如來坐像 西圓堂 天平時代 脫活乾漆造,漆箔,像高246.3 cm
觀音菩薩立像(九面觀音) 大寶藏院 唐代 木造素地,像高37.6 cm,白檀像,與金剛峰寺的諸尊佛龕都是海外傳來的檀像雕刻之代表作。
玉蟲櫥子 大寶藏院 白鳳時代 木造黑漆,玉蟲翅裝,高233.0 cm,繪有本生譚,錣葺
橘夫人廚子 大寶藏院 天平時代 木造黑漆彩色,高233.3 cm,宮殿95.7,47.7:35.2 cm
黑漆螺鈿卓 大寶藏院 天平時代 木造高95.5,133.9:54.5 cm,面5角形,魚子地相華門之金具
塔本四面具 五重塔 天平時代 塑像彩色漆箔17.1~98.0 cm(東)維摩詰像(南)彌勒淨土(西)分舍利(北)涅槃像
 
迴廊柱呈現出兩頭尖中間鼓的形態,類似福州華林寺大殿使用的梭柱造
 
柿く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正岡子規關於法隆寺的俳句

重要文化財

  • (建造物)
  • 西院大垣
  • 西院西南隅子院築地
  • 西院東南隅子院築地
  • 西園院唐門
  • 西園院上土門
  • 西園院客殿
  • 新堂
  • 大湯屋
  • 大湯屋表門
  • 中院本堂
  • 寶珠院本堂
  • 藥師坊庫裏
  • 地藏堂
  • 上御堂
  • 細殿
  • 妻室
  • 律學院本堂
  • 福園院本堂
  • 舊富貴寺羅漢堂
  • 宗源寺四腳門
  • 東院四腳門
  • 東院南門
  • 東院迴廊
  • 東院禮堂
  • 東院毀殿及舍利殿
  • 東院大垣
  • 北室院本堂
  • 北室院太子殿
  • 北室院表門

(繪畫)

  • 金堂外陣舊壁畫 12面
  • 金堂內陣舊壁畫 20面
  • 五重塔初層舊壁畫 18面
  • 絹本着色五尊像
  • 絹本着色孔雀明王像
  • 絹本着色十六羅漢像 八曲屏
  • 絹本着色星曼荼羅圖
  • 絹本着色聖皇曼荼羅圖 堯尊筆
  • 絹本着色聖德太子像
  • 絹本着色毘沙門天像
  • 絹本着色蓮池圖(舊舍利殿須彌壇後壁貼付) 二曲屏風
  • 紙本着色扇面古寫經
  • 絹本着色星曼荼羅圖(2004年重文指定)
  • 絹本着色法華曼荼羅圖(2004年重文指定)

(雕刻)

 
金剛力士立像・吽形中門安置
 
金剛力士立像・阿形中門安置

由於指定件數較多按照安置場所加以了區分。同名文物按照像高、文物指定年度注記。

  • (中門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吽形躰部木造)
  • (金堂安置)金銅阿彌陀三尊像(康勝作)[2] 塑造吉祥天立像
  • (經藏安置)木造傳觀勒僧正坐像
  • (大講堂安置)木造四天王立像
  • (聖靈院安置)木造地藏菩薩立像 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
  • (三經院安置)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 木造持國天・増長天立像
  • (西圓堂安置)木造十二神將立像[3] 木造千手觀音立像
  • (地藏堂安置)木造地藏菩薩半跏像
  • (上御堂安置)木造四天王立像
  • (食堂安置)塑造藥師如來坐像
  • (新堂安置)木造藥師如來兩脇士像 木造四天王立像
  • (護摩堂安置)木造不動明王及二童子立像 木造弘法大師坐像
  • (寶珠院本堂安置)木造文殊菩薩騎獅像(寶珠院所有)
  • (夢殿安置)木造聖観音立像 木造聖德太子立像
  • (傳法堂安置)乾漆阿彌陀如來及兩脇侍像(1909年重文指定、中間本尊) 乾漆阿彌陀如來及兩脇侍像(1902年重文指定、西間本尊) 木心乾漆阿彌陀如來及兩脇侍像(東間本尊)[4] 木造梵天・帝釋天立像木造四天王立像 木造藥師如來坐像 木造釋迦如來坐像 木造彌勒佛坐像 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
  • (北室院本堂安置)木造阿彌陀如來及兩脇侍像(北室院所有)
  • (大寶葬院所在) 金銅藥師如來坐像(傳西圓堂藥師如來胎內佛)木心乾漆彌勒菩薩坐像 木造文殊普賢菩薩立像(傳六觀音之內) 木造日光月光菩薩立像(伝六観音之內) 金銅観音菩薩立像[5] 金銅觀音菩薩立像3軀[6] 塑造梵天・帝釋天立像 塑造四天王立像 廚子入木造聖德太子坐像圓快作 廚子入銅板押出阿彌陀三尊及僧形像・銅板押出如來及兩脇侍立像(板扉貼付)・銅板舟形後屏(銅板押出天蓋付) 磚製阿彌陀如來及脇侍像 木造伎樂面1面 木造舞樂面35面 木造行道面(聖靈會所用)10面 木造菩薩面3面
  • (大寶蔵殿所在) 木造千手觀音立像 木造彌勒菩薩坐像 木造彌勒菩薩半跏像 木造藥師如來坐像 木造釋迦如來坐像 木造阿閦如來坐像 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像高92cm、1906年重文指定) 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像高34cm、1906年重文指定) 木造聖觀音立像(像高165cm、1897年重文指定) 木造聖觀音立像(像高182cm、1909年重文指定) 木造普賢延命坐像  木造天鼓音如來坐像 木造觀音勢至菩薩立像 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 木造善女龍王立像 金銅釈迦如來文殊菩薩像一座(戊子年銘) 銅造観音菩薩立像(傳・金堂藥師如來脇侍)2軀 木造光背 金銅僧德總等造像記(甲午年銘) 木造追儺面3面
  • (其他) 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東京國立博物館寄託、1909年重文指定) 金銅釋迦如來立像(1910年被盜)

(工藝品)

  • 銅水瓶
  • 銅壺(香水壺)
  • 金銅鉢 3口
  • 金銅裝唐組垂飾殘闕
  • 無文磬 銘東院
  • 金銅雲形磬
  • 金銅火舍
  • 金銅花瓶
  • 金銅法具類 一具
  • 鋳銅六器 盞一口欠缺 12口
  • 銅錫杖
  • 銅錫杖(輪頂五輪塔)
  • 銅錫杖(輪頂寶瓶)
  • 銅鐘(西院鐘樓)
  • 銅鐘(東院鐘樓)
  • 木造天蓋(金堂)3箇
  • 鼉太鼓 一對
  • 木造鉦鼓台 附舞台 3基
  • 黑漆華形大壇
  • 黑漆布薩手洗2口・黑漆布薩花器1口・銅水瓶3口
  • 黑漆六角廚子
  • 石燈籠(西院伽藍內所在)
  • 蜀江錦 3面

(書跡典籍、古文書、歴史資料)

  • 七大寺巡禮私記 殘卷
  • 法隆寺一切經 890卷
  • 法隆寺緣起白拍子
  • 法隆寺文書 1卷
  • 法隆寺領播磨國鵤莊繪圖 嘉曆四年卯月日
  • 木造百萬塔(百萬小塔100基 十萬節塔1基 一萬節塔1基)[7]
  • 十七條憲法板木
  • 調布
  • 法隆寺枡 2口

參見

註釋

  1. ^ 高田良信,《法隆寺I(歴史と古文獻)》(日本の古寺美術1),保育社,1987,頁26-28。
  2. ^ 1899年に『金銅彌陀三尊像 康勝作 3軀』被指定為重要文物(舊國寶)。3軀之中中尊像和左脇侍像(觀音菩薩)是鎌倉時代佛師康勝所作、右脇侍像是奈良時代所作觀音菩薩像(大寶藏院所在)。原本的右脇侍像(勢至菩薩)在明治時代初期流出寺外,現在被法國吉美博物館(MUSEE GUIMET)收藏。現在金堂的右脇侍像是吉美博物館像模造品。
  3. ^ 12軀中戌神像、亥神像2軀與其他10軀區分別特別指定為重要文物。
  4. ^ 中尊像和兩脇侍像被別個指定為重要文物。
  5. ^ 同(註1)。
  6. ^ 1902年に金銅誕生釋迦佛立像1軀、金銅觀音菩薩立像5軀合計6軀一併被指定為重要文物(舊國寶)。誕生釋迦佛和觀音像2軀1903年遭盜難、寺內僅存觀音像3軀。
  7. ^ 據昭和資材帳調査結果,稱德天皇發起製作的「百萬塔」在法隆寺內存在4萬5千基余。其中被指定為重要文物的僅僅是1908年指定的102基。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