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邁可 (英國)

林邁可,全名米高·弗朗西斯·莫里斯·林賽,第二代貝克爾的林賽男爵(Michael Francis Morris Lindsay, 2nd Baron Lindsay of Birker, 1909年2月24日—1994年2月13日),是一位英國貴族、學者、中國抗日戰爭的參加者,作家。[1]

生平

林邁可出身英國世襲貴族。祖父Thomas Martin Lindsay英語Thomas Martin Lindsay蘇格蘭長老會的領袖、神學家、格拉斯哥大學三一學院英語Trinity College, Glasgow院長。

父親桑迪·林賽英語Sandie Lindsay, 1st Baron Lindsay of Birker,哲學教授,1924年成為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院長,1935年至1938年是牛津大學校長(Vice-Chancellor of Oxford University),1938年在牛津選區競選國會下議員,採取獨立進步立場,反對慕尼黑協定,得到工黨自由黨以及一些保守黨員如溫斯頓·丘吉爾的支持,但最終敗選於保守黨官方候選人昆汀·霍格。1945年11月13日獲得世襲男爵貴族頭銜。[2]

林邁可是三兄弟中最小的。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學過自然科學、經濟學、哲學及政治學畢業後,1937年與白求恩同船,經加拿大溫哥華、日本橫濱、改乘火車經日佔朝鮮、滿洲國抵達北平,在燕京大學任經濟學教師。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三次進入河北省的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考察,與聶榮臻呂正操結識,利用他的白種人身份進出北平城門不受檢查,為中共地下組織偷運無線電器材與藥品、手術器具、機油、技術書籍出城。[3]1941年6月25日在燕京大學與他的女學生李效黎英語Hsiao Li Lindsay, Baroness Lindsay of Birker(山西離石縣人)結婚。

1941年12月8日早晨,林邁可在燕南園大地63號的家中從廣播中聽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總統羅斯福向日本宣戰新聞後,立即駕駛自己的汽車,攜妻子、燕大物理系的英籍教授班維廉夫婦以及可能要他命的「兩隻裝有無線電零件的箱子」(其中有一個萬用表和一把計算尺)出逃,在中共幫助下至平西抗日根據地(軍分區司令員肖克)。其他在北平的日本的交戰敵國公民都被逮捕送入集中營。林邁可幫助八路軍改進無線電技術,從事電台設備的整修改進和教學工作,利用自學的無線電知識,藉助繳獲的日軍器材,製作了上百部形式各異的電台,幫助八路軍重建無線電站,加強了電話與電報的收發能力。1942年春轉移到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林邁可和班維廉主持晉察冀軍區舉辦的無線電高級研究班(沿革為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教學,培養了鍾夫翔王士光林爽等26名學員。高級研究班分為甲、乙二個班,甲班由林邁克和班威廉用英語教學,林爽(齊魯大學物理系肆業,後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和王士光(清華大學肆業,後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是二位洋教員的隨行翻譯,在高級班甲班聽完課,再把聽課內容翻譯成漢語給乙班同學輔導。開設了必修課高等數學、高等物理、電工原理(交流及高頻)、無線電工程學四門,選修課高等電磁學、光學、無線電理論、量子論、相對論[4][5]長女艾麗佳(Erica,李海文,1942-1993)出生於晉察冀邊區。使用日晷確定標準時間,並寫了《日晷的原理與製造》小冊子。

林邁可認為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處於一種同外界完全隔絕的狀態,這不利於發揮同盟國在中國戰場上的作用。為此,1944年5月林邁可攜帶妻女赴延安。林邁可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三局(通信局)的技術顧問,幫助改進新華社的新聞文字廣播電台的天線形狀和定向,向美國西海岸與印度發送英文新聞電文。林邁可向中央指出以日晷確定的本地時間為延安時間是不妥的,不利於與外地無線電台的約定時間通聯,並建議改用東七時區隴蜀標準時作為延安時間,這一建議被採納。李效黎在軍委外事組做翻譯,為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服務。二人的獨子詹姆斯英語James Lindsay, 3rd Baron Lindsay of Birker於1945年1月29日出生在延安的醫院的窯洞產房。[6][7]林邁可後參加新華社英文部的新聞稿的譯校工作,林邁可提出新華社的英文新聞稿很多會被敵方與中立方認為是濫用辱罵語言,這會造成相反的輿論宣傳效果,並建議改正,時任中宣部部長兼新華社負責人的博古接受了這一意見。

1945年12月,林邁可與妻子、兒女,乘美軍飛機從延安經重慶回到英國。林邁可後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任教。次女Mary Muriel出生於1951年。

1952年林邁可繼承了其亡父的男爵爵位,並成為英國上議院議員直至1994年去世。1959年,男爵及夫人移居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任美利堅大學遠東研究專業教授。1975年退休留在美國定居。

林邁可與夫人在1949和1954年兩次訪問中國大陸,其中在1954年他充當了英國工黨訪華代表團的翻譯。但此後由於男爵批評中共領導層,因此男爵及夫人不再獲得中國簽證,直到毛澤東去世之後才再次訪問中國。[6]

家人

  • 夫人李效黎,1916年生於山西省離石縣,1931年考入太原女子師範,1937年考入燕京大學,1941年6月與林邁可結婚。1944年到延安後被聘為中央軍委外事組顧問,參與接待美軍駐延安觀察組[8]
  • 獨生子詹姆斯·林賽,第三代貝克爾的林賽男爵曾是澳大利亞外交官,1994年繼承爵位及英國上議院議席,1999年由於英國上議院改革失去議席。曾應邀到訪其父人交過的西北電子科技大學

著作

註釋

  1. ^ Lundy, Darryl. The Peerage. The Peerage. [2015-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2. ^ 存档副本. [2006年8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9月5日). 
  3. ^ Bold Plum: With the Guerrillas in China's War against Japan. [2015-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英)班威廉 /(英)克蘭爾:《新西行漫記》,新華出版社,1988年1月版,ISBN9787501100910
  5. ^ 林爽:「憶晉察冀軍區無線電研究組」,發表於:《通信兵史料回憶選編》(抗日戰爭時期第一輯)
  6. ^ 6.0 6.1 Lady Lindsay of Birker. The Guardian. 1 June 2010 [21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7. ^ Hsiao Li Lindsay obituary. The Guardian. 1 June 2010 [21 October 2012].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8. ^ 《延安情:燕京大學教授林邁可及其夫人李效黎的抗日傳奇》,肅宜譯,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年7月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