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

唐高祖李渊第四子

李元吉(603年—626年7月2日),又名[註 1],小字三胡中國唐朝唐高祖的第四子,也是嫡四子。死於玄武門之變

李元吉
姓名李元吉
封號姑臧郡公→齊國公→齊王→追封海陵郡王→追封巢王
出生隋文帝仁壽三年
603年
隋朝
逝世唐高祖武德九年
626年7月2日(626歲—07—02)(22—23歲) 
唐朝長安
諡號
親屬
父親唐高祖李淵
母親太穆皇后竇氏
巢王妃楊氏
梁郡王李承業
漁陽王李承鸞
普安王李承獎
江夏王李承裕
義陽王李承度
新野縣主李令
和靜縣主
壽春縣主
文安縣主
歸仁縣主

早年

李元吉為竇夫人所生,《新唐書》[2]稱其出生時,母親竇夫人「惡其貌,不舉,侍媼陳善意私乳之。」大業十二年(616年),李淵被任為太原留守,只將次子李世民帶往太原,長子李建成、李元吉、五子李智雲等都留在河東。次年,李世民說服李淵反隋,李淵派密使去河東召諸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潛回太原,十四歲的李智雲卻被留下,後被隋朝殺害。

參與建唐

太原起兵時,李淵以李建成、李世民為大將,封李元吉為姑臧郡公。李淵出兵伐西時,讓李元吉留守太原,後來封他為齊國公,管理十五郡的軍事。李淵建唐後,封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封齊王,為并州總管。武德二年,劉武周并州,於是高祖派右衛將軍宇文歆助李元吉守之。李元吉兇猛好兵,在邊地久了,愈發驕侈。乳母陳善意因勸阻他而死。李元吉好畋獵,稱「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縱左右搶奪百姓。輔佐他的宇文歆勸諫無效便向皇帝李淵上表稱李元吉遊獵擾民,甚至當街射箭,以看人躲箭為樂,百姓怨恨。李元吉因而被免,又說服元老在宮門前請命,不久即復職。劉武周率五千騎至黃蛇嶺,李元吉派車騎將軍張達率五百步兵迎戰,張達稱軍隊少,李元吉堅持派他出戰,全軍覆沒。張達懷恨,引劉武周攻陷榆次,進逼併州。李元吉起初擊退劉武周進攻,但後來太常卿李仲文、尚書右僕射晉州道行軍總管裴寂等援軍都被劉武周所敗後,晉州以北城鎮都被劉武周所得,李元吉害怕,以率強兵出戰為由騙司馬劉德威率老弱守城,趁夜率妻妾棄軍奔回京城,并州失陷。劉德威也棄太原,轉移到馬邑。李淵因李元吉年少沒有苛責,不久加授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武德三年,李世民收復并州。

武德四年,李世民征鄭國王世充,夏王竇建德來救王世充,李世民進軍虎牢關迎戰之,留李元吉和屈突通王世充洛陽。王世充出兵,李元吉設伏擊破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及甲士千餘人。李世民敗俘竇建德,王世充害怕而投降,李世民和李元吉都因功受賞,李元吉加司空,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唐高祖嚴格禁止鑄錢,但允許李世民和李元吉各用三個爐子鑄錢、裴寂用一個爐子鑄錢。同年竇建德部將劉黑闥反唐並奪取竇建德故地,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去平定,李世民於次年春擊敗劉黑闥,迫使其逃往東突厥。兄弟倆又攻打叛首魯王徐圓朗,李世民回長安,留李元吉對徐圓朗作戰。但劉黑闥從突厥返回復奪竇建德故地,李元吉不能制止。

與尉遲融比武

李元吉善於使用馬槊,聽聞尉遲融擅長避槊,輕視之,想親自試探尉遲融的本事,約定去掉槊刃,用竿互相刺。尉遲融卻說即使有刃的槊也不能傷到自己,只去掉自己的槊刃,李元吉卻始終不能用有刃的槊刺中尉遲融。李世民又命尉遲融奪取李元吉手中的槊,李元吉騎着馬拿槊要刺尉遲融,但不一會兒就被尉遲融三次奪槊。李元吉素來驍勇,驚嘆於尉遲融的本事,也引以為恥。

參與爭儲

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李元吉認為李建成必能為帝,支持他,李建成也許諾以後以他為皇太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唐高祖的寵妃尹德妃張婕妤交好,她們在高祖面前支持李建成,勸他不要改立李世民為太子。

武德五年(622年),李建成在王珪魏徵建議下,請纓率軍討伐劉黑闥。高祖派他和李元吉前去。十一月,李元吉遣兵在魏州擊破劉黑闥的弟弟劉十善。十二月,劉黑闥攻魏州受阻,李建成、李元吉率大軍到昌樂,劉黑闥引兵拒戰,但沒有交戰。李建成、李元吉領大軍在館陶擊潰劉黑闥。劉黑闥北逃突厥,卻被部將諸葛德威伏擊擒獲交給李建成,李建成殺劉黑闥。唐朝至此幾乎一統中國。李元吉加授隰州總管。

李元吉與李建成各自招募壯士,多藏匿罪人,不但和妃嬪勾結,還厚賂中書令封德彝以為黨助。唐高祖漸漸疏遠李世民而愛李元吉。李世民曾隨高祖幸齊王府,李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刺殺李世民。李建成阻止李元吉,元吉怒道:「我是為兄長打算罷了,對我有何益處!」齊王典簽裴宣儼免官,去秦王府做官,李元吉懷疑他泄密,鴆殺之。

武德七年,李世民讓李建成因楊文干事件的謀反罪被唐高祖囚禁,高祖派李世民平定楊文干,許諾以李世民為太子,改封李建成為蜀王。但李世民出征後,高祖妃嬪、李元吉、宰相封德彝等都為李建成說話,高祖改變主意釋放了李建成,仍以他為太子。同年,因突厥屢屢入侵,唐高祖想燒毀長安城,遷都樊城,李建成、李元吉、裴寂都同意,李世民卻反對,遷都未能實行。

唐高祖在城南打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相從,高祖命三子馳射角勝。李建成將肥壯卻喜歡蹶倒的胡馬給李世民,李世民乘之,馬屢蹶倒,李世民卻總能及時跳到數步外,便對宇文士及說:「他想這麼殺我,但死生有命,怎麼能傷到我?」有官員上疏夜觀天象指李世民有天命為天下主。高祖大怒,先召李建成、李元吉,再召李世民指責,但正逢突厥入寇,高祖又改變態度與李世民商議對抗突厥,詔命李世民、李元吉率軍出幽州禦敵,並於蘭池餞行。

八月,突厥可汗率萬餘騎到豳州城西,列陣於五隴阪,唐軍震恐。李世民對李元吉表示不能顯示怯戰,應該與之一戰,並問李元吉是否願意同行。李元吉畏敵不肯戰,於是李世民讓李元吉留下,顧自出陣,最終和平說退突厥。

後來李世民在李建成的太子東宮飲酒時,中毒吐血,世民和唐高祖都認為這是一起謀殺,高祖想派李世民去守衛洛陽,避免兄弟進一步衝突,但李建成和李元吉交換意見後認為這會使李世民在洛陽建立自己的勢力,提出反對,高祖也就沒有這麼做。

九年(626年),轉左衛大將軍,不久進位司徒、兼侍中,并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等職如故。

身亡

護軍薛寶曾上符籙讖字於元吉,「元吉合成唐字」,李元吉大喜,認為自己代表「唐朝」,只要除掉秦王李世民,取東宮易如反掌。

當年,高祖要去太和宮避暑,李世民、李元吉當相從,李元吉對李建成說:「等到了宮所,應當興精兵襲取之,置於土窟中,只開一孔以通飲食。」正逢東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在李建成建議下,唐高祖打消了派李世民出征的念頭,改派李元吉,要李世民部將秦瓊、尉遲融、程知節、段志玄等都隨征。原為李世民控制的軍隊大多被授權給李元吉統領。在魏徵鼓勵下,李建成又說服高祖罷免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齡杜如晦。高祖知其謀卻不制止。李元吉又密請加害李世民,說:「秦王常違詔敕,平東都的時候就觀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只需要速殺,何患無辭!」高祖不答,李元吉遂退。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如今已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我與秦王至昆明池,宴別的時候令壯士拉之於幕下,說是暴卒,主上不會不信。我當使人進言讓我執掌國務。正位以後,以你為太弟。敬德(尉遲融)等已入你手,一時坑之,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聞其謀,密告李世民。李世民召府僚以告,府僚都說:「大王若不正斷,社稷非唐所有。若使建成、元吉肆其毒心,群小得志,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李世民因而派尉遲融密召房玄齡、杜如晦回府,一夜,向唐高祖彈劾李建成、李元吉與庶母尹德妃張婕妤通姦偷情,淫亂後宮。高祖下令次早召見李建成、李元吉,計劃召集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來核實李世民彈劾的內容。次早,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元吉與李建成途徑臨湖殿時,發現異常,急忙調頭回走,此時伏兵殺出。李元吉三次對李世民射箭,都未能拉滿弓,李世民卻一箭射殺李建成。尉遲融率七十騎趕到,李世民左右將李元吉射落馬下。這時李世民馬受驚,馳入林中,李世民墜馬不起,李元吉趕到,奪其弓,欲用弓弦勒殺之,尉遲融騎馬趕到呵斥他,李元吉丟下李世民,欲逃到武德殿中尋求父皇庇護,卻被尉遲融追上射死。李世民軍入宮,迫使李淵以李世民主軍國事。李建成、李元吉的手下聞訊攻打玄武門,李世民手下將二人首級割下示眾,其眾便潰散。事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都被處死,父子皆從宗室中除名。李元吉遺孀王妃楊氏還為李世民生下一子李明,後來封為曹王。

身後平反

李世民後被李淵立為皇太子,即位後,追封元吉為海陵郡王,諡「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642年),又追封巢王。唐高宗時,以曹王李明嗣其後。

家庭

妻妾

  • 王妃楊氏(?-647年),元吉死後受唐太宗寵愛,其後生子李明
  • 某姬,生歸仁縣主,墓誌提及歸仁縣主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丁某憂」,可能是指生母逝世

子女

  • 長子 李承業(梁郡王)
  • 次子 李承鸞(漁陽王)
  • 三子 李承獎(普安王)
  • 四子 李承裕(江夏王)
  • 五子 李承度(義陽王)
  • 某女 和靜縣主 嫁薛元超
  • 某女 壽春縣主 嫁楊師道子楊豫之
  • 某女 文安縣主(623年-648年) 嫁段儼[1]
  • 六女 新野縣主李令,字淑絢,武德七年(624年)生,637年受封,次年嫁裴重暉,662年卒
  • 某女 歸仁縣主(625年-668年9月17日),644年嫁天水姜氏長道縣公姜謩第二子

註釋

  1. ^ 《唐文安縣主墓誌銘》[1]:父巢剌王劼……

參考文獻

  1. ^ 1.0 1.1 毛漢光; 耿慧玲(助理)、郭長城(助理).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73年(1994年). 文安縣主誌 
  2. ^ 《新唐書·卷七十九》

延伸閱讀

[]

 舊唐書·卷64》,出自劉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079》,出自《新唐書
  • 《舊唐書》卷六十四
  • 《新唐書》卷七十九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至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七至卷一百九十二
前任:
首任
隋朝:楊雄
唐朝司空
621年—626年
繼任:
裴寂
前任:
李世民
唐朝司徒
626年
繼任:
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