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壬子餉銀
新疆壬子餉銀是新疆迪化銀圓局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的成立而鑄造發行的銀圓。分為「餉銀一兩」或「餉銀伍錢」兩種。是新疆自鑄銀幣中唯一未鑄寫維吾爾文的銀幣,也是新疆境內流通銀幣中唯一既鑄有民國紀年也鑄有干支紀年的銀幣。
新疆壬子餉銀一兩 | |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 |
價值 | 1湘平兩 |
直徑 | 39.5毫米(1.56英寸) |
厚度 | 3毫米(0.12英寸) |
重量 | 34.8克(1.12金衡制盎司) |
成分 | 銀 |
鑄造年份 |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 |
新疆壬子餉銀伍錢 | |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 |
價值 | 5湘平錢 |
直徑 | 33.5毫米(1.32英寸) |
厚度 | 2.1毫米(0.083英寸) |
重量 | 17.5克(0.56金衡制盎司) |
成分 | 銀 |
鑄造年份 |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 |
背景與歷史
辛亥革命後,原清代阿克蘇道尹楊增新出任新疆都督並宣佈共和,開始了他主政新疆的生涯。在楊增新治理新疆時期,並未對新疆的貨幣制度進行太多改革,仍然使用清代的貨幣制度。施行新疆紅錢與新疆天罡銀圓平行本位的制度,大數使用銀圓,而小數則使用紅錢。另外在民國初年,中央對新疆的經濟支援完全中斷,新疆當局不得不在準備金不足的情況下將新發行的新疆省票投入市場,新疆省票以兌換券的形式與其他銀塊、銀圓、銅錢、紅錢一起在市場流通。不過時常因為準備金不足、發行量過大導致省票無法兌換。為了穩定市價,迪化省庫曾向市場投放銀圓,不過鑄造數量較少,作用也隨之不大。當時,新疆境內自製的銀圓以湘平作為衡量單位,而其他省市所鑄銀圓多以庫平作為衡量標準[a],兩種單位的銀圓都在新疆市面上流通,且銀圓成色不一。經常出現往來客商在進行貿易時需要折算的情況,非常不便也容易帶來損失[1][2]。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壬子年)7月,新疆迪化銀圓局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的成立,鑄造了新疆壬子餉銀。新疆壬子餉銀由迪化城外的水磨溝銀圓局用機器鑄造,是在清代蟠龍餉銀的基礎上修改而來[1][2]。
形制特徵
新疆壬子餉銀面值分為湘平一兩和伍錢兩種。一兩新疆壬子餉銀直徑39.5毫米,厚3毫米,重34.8克。伍錢新疆壬子餉銀直徑33.5毫米,厚2.1毫米,重17.5克[3]。餉銀正背面的設計沿用了清代餉銀銀圓的字體、工藝及風格,正面正中有圓形珠圓,珠圓內鑄的面值漢字大小寫不一,分別是「餉銀一兩」或「餉銀伍錢」。珠圓外圈沿逆時針方向鑄有「中華民國元年」六字。新疆壬子餉銀背面鑄有交叉的兩面五色旗圖案,交叉的旗杆上下分別鑄有「壬」、「子」二字。新疆壬子餉銀正背面均僅有漢字,並沒有維吾爾文等其他文字,是新疆自鑄銀幣中唯一未鑄寫維吾爾文的銀幣[4]。也是新疆境內流通銀幣中唯一即鑄有民國紀年也鑄有干支紀年的銀幣[4]。新疆壬子餉銀的特點還有五色旗不是橫條而是豎條。而且根據條紋的內飾可將新疆壬子餉銀分為兩種版式,其一為「雙排花」式,靠旗杆的第一條、第三條和第五條為五個小圓圈,第二條和第四條為連鈎狀花紋。其二為「四排花」式,為靠旗杆第一條為五個小圓圈,剩下的第二、三、四、五條均為連鈎狀花紋[5]。
新疆壬子餉銀為機鑄銀幣,工藝精細且文字端正,並且保證分量標準[3]。但餉銀文圖鑄造的很淺,可能是由機器陳舊壓力不足而導致的。而將五色旗鑄成豎條圖案,可能的原因是新疆地域廣闊且遠離中央,交通不便且信息閉塞,未見到國旗的標準圖形,只能靠憑空想像來設計錢幣。這個錯誤一直到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都不曾改正[6]。
註釋
參考來源
- ^ 1.0 1.1 黃志剛.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260–261. ISBN 9787228141180.
- ^ 2.0 2.1 董慶煊; 穆淵. 新疆近二百年的货币与金融.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9: 90–91. ISBN 7-5631-1120-4.
- ^ 3.0 3.1 張建功. 清末民初新疆饷银银币. 收藏. 2008, 182 (02): 114–117.
- ^ 4.0 4.1 王必旭. 民国元年新疆饷银背壬子双旗银币. 收藏. 2018, (01): 73.
- ^ 沈飛. 清末民初新疆发行的饷金币与饷银币. 收藏. 2018, (08): 51–52.
- ^ 張建功. 略谈新疆银元错版现象. 收藏. 2010, (12):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