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所
慰安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東亞戰場設置的為日軍提供性服務的場所。1931年11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將日僑在上海虹口經營的4家風俗場所指定為日本海軍特別慰安所,這是世界首批慰安所,「慰安所」一詞首次出現。[1][2]
慰安所 | |||||||
漢語名稱 | |||||||
---|---|---|---|---|---|---|---|
繁體字 | 慰安所 | ||||||
簡化字 | 慰安所 | ||||||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위안소 | ||||||
漢字 | 慰安所 | ||||||
| |||||||
日語名稱 | |||||||
漢字 | 慰安所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和同盟國軍進入亞太戰場後,日本和韓國為防止美軍騷擾當地婦女,也曾設立針對美軍的慰安所。[3][4][5][6]。
歷史
1931年11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將日僑在上海虹口經營的4家風俗場所指定為日本海軍特別「慰安所」,「慰安所」一詞正式出現。[1][2]其中「大一沙龍」(上海東寶興路125弄)為是世界第一個日軍慰安所,亦是存在時間最長的慰安所。[7]其它三所是「小松亭」(虬江路大富里5號)、「永樂館」(狄思威路)、「三好館」(吳淞路松柏里)[8] 1932年1月中國的上海事變以後,日本開始在上海組建「慰安婦團」並開始增加上海慰安所的數量。[9]1937年12月,日軍進佔南京之後隨之而起的性侵案件不斷,造成中國人更強烈的抗日意識,國際輿論也對日本激烈譴責。為此,日本開始在中國有組織地廣泛推廣上海的模式,標誌着慰安婦制度的正式形成。[9]
運營
慰安所大致分為「軍直營」、「軍專用」、「軍利用」。「軍直營」是由軍方設置、運營、利用。「軍專用」是軍方設置、由民間業者負責經營、利用者限定為軍人。「軍利用」是民間的賣春設施、提供給軍方軍人使用。「軍專用」的慰安所佔大多數。
一般認為日本慰安婦是出於被迫的。有各式各樣的支付形式、如利用者直接向慰安婦提供金錢與軍票。亦有由經營者以保管、貯金的名義從慰安婦手中收回金錢與軍票。亦有人以化粧品與鏡子之類的小東西送與慰安婦當作金錢。
日本政府的調查
1993年8月4日,日本內閣官房內閣外政審議室發表「いわゆる從軍慰安婦問題について」調查報告。
設置的原因
慰安所的開設是由於當時軍部的請求。設置理由為:防止日本軍人於佔領地域對居民實行強姦等不法行為而引起反日情緒、防止性病造成戰鬥力下降、防諜的必要性。
設置的時期
一二八事變至日本投降。
存在地域
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新幾內亞、法屬印度支那[4][5][6][1][2]。
經營及管理
慰安所多由民間經營,部份地域由舊日本軍直接經營。民間經營的場合,舊日本軍對慰安所的開設許可、提供施設、制定規定、經營管理慰安所等直接有關的項目皆有參與。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上海149家慰安所是日軍暴行鐵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華網
- ^ 2.0 2.1 2.2 讓曾被凌辱的同胞永被銘記-揭秘日軍慰安所(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新聞網
- ^ 日本戰後招募七萬女子 為佔領美軍慰安內幕[永久失效連結],人民網
- ^ 4.0 4.1 두 美軍慰安婦 身勢悲觀自殺(釜山). 東亞日報. 1957年7月21日 [2010年7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7月22日).
- ^ 5.0 5.1 UN軍 相對 慰安婦 13日부터 登錄實施. 東亞日報. 1961年9月14日 [2010年7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6日).
- ^ 6.0 6.1 美軍慰安所에 大火 五棟全燒. 東亞日報. 1957年2月26日 [2010年7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0月27日).
- ^ 上海將保留世界第一家日軍慰安所 不忘侵華鐵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搜狐網
- ^ "大一沙龍":亞洲第一個日軍慰安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網易新聞
- ^ 9.0 9.1 「慰安婦」問題的過去與近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世界軍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