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鏡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3月16日) |
徐鏡心(1874年12月10日—1914年4月14日 ),字子鑒。山東黃縣黃山館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同盟會山東主盟人,國民黨山東支部理事長。在中國辛亥革命時期有"南宋北徐"之稱。
生平
早年生平
1874年12月10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徐鏡心出生於山東省登萊青道登州府黃縣(今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黃山館後徐家村的一戶富庶地主家,父親徐德聲創辦有一家名為「東福興順」的商號[1]。徐鏡心5歲入私塾,20歲時已成為縣廩生。1901年,徐鏡心感到舊學「不足以致用」,遂進入煙臺毓才學校學習西學,並在1902年轉入山東大學堂學習。[2]
1903年,徐鏡心東渡日本,前往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學,1905年徐鏡心與孫中山相識,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在中國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上,徐鏡心被委任為同盟會北方支部長兼山東主盟人,在其影響下,1905年一年內加入同盟會的山東學生有46人之多。1906年回國後,徐鏡心在煙臺創立東牟公學,此學校也成為膠東乃至山東革命的中心。在此期間,徐鏡心也曾只身前往遼東、奉天、吉林等地宣傳革命。[3]
參與革命
1910年,徐鏡心返回膠東組織革命,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徐鏡心迅速在山東組織起義,其時徐鏡心與丁惟汾、劉冠三等人在濟南草擬出山東獨立大綱7條,迫使山東巡撫孫寶琦於11月13日宣佈山東獨立。然而由於孫寶琦與清廷暗通款曲,在12日後宣佈山東取消獨立,徐鏡心出走上海避禍,不久後前往煙臺。此時煙臺名義上已經光復,實際上由王傳炯把控,革命成果搖搖欲墜。徐鏡心籌劃在煙臺發動政變拘捕王傳炯,不過不幸失敗。直到1912年煙臺才重新光復。1912年1月15日,徐鏡心與邱丕振、連承基一道從大連派兵,一夜之間渡過渤海海峽襲取登州,並於次日成立山東軍政府。在攻克登州後,徐鏡心立即派兵西征黃縣、萊州等地。[4]
反袁被害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年底,徐鏡心當選為國會參議院議員,並在1913年赴北京任職。[5]
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害後,徐鏡心在參議院彈劾袁世凱,因此為袁世凱所恨。1914年3月15日,袁世凱指示軍法處密造偽證,將徐鏡心逮捕下獄。4月14日清晨,徐鏡心被處死。死後遺體由長子徐煥章等運回山東黃縣原籍安葬,1936年6月10日,國民黨五屆二次會議通過決議,南京國民政府追授徐鏡心為陸軍上將,進行國葬,葬於濟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
參考資料
- ^ 探访黄山馆镇馆前后徐村. 龍口文明網. 2020-04-23 [2021-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 ^ 丁惟汾《徐鏡心傳》
- ^ 徐镜心:中国同盟会山东第一人. 中國新聞網.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 ^ 徐镜心. 山東大學.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2).
- ^ 山東革命元老徐鏡心烈士. 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