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典(1859年8月20日—1915年8月14日),字伯純湖南省湘鄉縣景慶鄉泉井坳一字牆人。清朝末年維新派人士,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武昌起義後,推動「江蘇獨立」。

生平

維新派人士

張通典生於一個士大夫家庭,其父張海英曾在同治年間任浙江省嚴州府知府。張通典15歲應考入庠。他自幼受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的影響,一心救國,後遂無意科舉。20歲之後,張通典到長沙武昌遊學。1889年,他應邀入兩江總督曾國荃幕,負責奏牘,併兼任江南水師學堂提調。1896年,應湖南巡撫陳寶箴之邀,張通典在長沙倡辦湖南礦務總局,總局下設有十幾個分局,其中設在龍王山水口山黃金洞礦的各分局,年收入達200萬兩。張通典還設立寶善成機器廠,創用電燈並設立和豐火柴公司[1]

1898年,張通典在長沙投入維新運動,經陳寶箴黃遵憲支持,和譚嗣同陳三立康有為梁啓超等倡辦南學會,並興辦時務學堂,創辦《湘學報》、《湘報》、《時務報》。清廷開經濟特科後,兩江總督劉坤一將張通典的才學上奏清廷,並寫信勸張通典到北京應徵,被張通典婉拒。不久,戊戌政變發生,陳寶箴遭革職,張通典乃離開湖南赴湖北武昌[1]

自立軍起義

1899年,張通典應邀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幕,負責湖北全省軍務。他編練新軍,並推薦黃澤生以及族叔張紫峰任新軍軍官。同時,他聯繫唐才常畢永年,發動鄂軍中下層軍官及士兵加入唐才常的組織,成立自立軍。1900年初,張通典、容閎嚴復等人在上海張園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國會,決定8月9日在湖南、湖北、安徽等處共同起義。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唐才常被處決,張通典逃往上海,入兩江總督劉坤一幕。1902年,劉坤一在任上病逝,周馥繼任,任命張通典為兩江學務處參議,兼編纂《學務雜誌》。張通典排除困難,創辦了養正學校養正女學湖南旅寧公學[1]

參加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張通典當即加入,並且奉孫文手令主持江南江北黨務,推介《民報》,結交蔡鍔趙聲禹之謨秦力山等革命人士。清廷聞訊,乃密令兩江總督端方偵辦。張通典遂接受同盟會同志邀請,到安徽蕪湖皖江中學校長,任內邀請陶成章蘇曼殊等來校任教。後因受地方官員疑忌,一年後,張通典辭職回到南京。[1]

1907年,張通典應江蘇巡撫陳啟泰的邀請,赴蘇州幫助陳啟泰推行新政。不久,兩江總督端方得知此消息,急電陳啟泰稱,「聞張通典為亂黨巨魁,着即逮捕解省候審。」陳啟泰接到來電,將電報示於張通典,張通典說:「我是否亂黨,姑且不論,但一入端方之手,決無生還之理。我一介草民,死固不足惜,但大人這任用亂黨的失察之罪,是免不了的,端方醉翁之意不在酒耳。」陳啟泰遂親自到南京力保張通典決未參加亂黨,張通典乃得免。但是,端方聘請張通典的次女張默君為設在南京的江蘇省立粹敏女校教務長,企圖以張默君作為人質牽制張通典。1908年,端方直接調張通典到兩江總督衙門任職,並令其全家遷居南京。[1]

1909年,清廷捕殺了許多革命黨人。在南京同張通典聯絡的革命黨人楊卓霖仇匡被捕並遭處決,孫毓筠遭到拘禁,龔百鍊逃走。他們平時購置的一部分軍火仍然藏在張通典家裏。此時端方懷疑龔百鍊逃入張通典家,乃派張通典出差。張通典剛出發,軍警便奉端方的手令沖入張通典家搜查,但因張通典離家前已囑咐妻子何承徽、女兒張默君轉移或燒毀了黨內文件及秘信,將軍火沉入池塘,故軍警一無所獲。張通典回到家後,乃辭職。[1]

此後,兩廣總督張鳴岐邀請張通典赴廣西柳州督辦柳州墾務。張通典認為自己不適合留在南京,又準備協助在廣西練兵的蔡鍔掌握所部新軍以投入革命,於是接受了邀請,將次女張默君留在南京粹敏女校任上,自己和妻子到柳州赴任。[1]

1911年春,張通典、趙聲潛赴香港,和黃興等人策劃廣州起義,此後張通典到廣州,在警署內準備策應起義。起義失敗後,張通典脫險,又潛回柳州。[1]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次女張默君從上海發出急電,請張通典從柳州來上海領導起義。11月3日,張通典抵達上海。當時,辛亥上海光復陳其美任都督。張通典拜會陳其美,答應光復蘇州,以策應上海南京。11月4日,張通典攜次女張默君、長子張元祜及革命黨人50多人潛入蘇州,並連夜召集新軍中已投向革命黨的陸軍標統朱琛甫章逖秋,水師管帶王扶軒及江蘇各界代表一百多人開會,商議光復甦州。當時江蘇巡撫程德全面對革命形勢猶豫不決,不敢投向革命黨。11月5日,張通典率部攻入江蘇巡撫衙門,解除了衙門衛隊的武裝。江蘇巡撫程德全被迫就任江蘇都督,投向革命黨方面[1],是謂「江蘇獨立」。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張通典被孫文聘為內務司長,不久任臨時總統府秘書。臨時政府解散後,張通典回到湖南家鄉。[1]

1915年8月14日,張通典在湘潭逝世,享年57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