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奎特隆
弗蘭克·奎特隆[1](英語:Frank Quattrone,1955年—)是一位美國科技投資銀行家[2],他在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旗下科技部門開創了特許經營業務之先河。
弗蘭克·奎特隆 | |
---|---|
出生 | 1955年(68—69歲) |
母校 | 賓夕法尼亞大學 斯坦福商學研究生院 |
職業 | 投資銀行家 |
配偶 | 丹尼斯 |
在20世紀90年代的科技熱潮時期,奎特隆幫助多家科技公司實現上市[3],包括網景、思科和亞馬遜[4]。後來,他因干擾政府對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分配「熱門」IPO的行為的調查而被起訴[5]。該案最終被撤銷[6]。他在該公司工作的巔峰時期,年收入約為1.2億美元[7]。他現為投資銀行公司卡特利斯特集團(Qatalyst Group)的負責人,該公司是他在2008年3月創立的[8]。
生平與事業
奎特隆在費城長大,在獲得學術獎學金後,就讀於聖約瑟夫預科中學。他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錄取並以優異成績畢業[9]。在斯坦福商學研究生院畢業後,他供職於摩根士丹利科技投資銀行部[10]。
2003年,奎特隆在一系列廣為人知的審判中面臨着據稱是能夠指認他有罪的電子郵件的證據。一些證據包括奎特隆在得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被大陪審團調查後,向他的全體員工轉發了一封標題為「回覆:是時候清理這些文件了」的電子郵件[11]。他的第一次審判中,陪審團懸而未決。在第二次審判中,他被判有罪[12]。奎特隆上訴後,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推翻了對他的定罪,其裁決部分依據「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訴美國聯邦政府」(Arthur Andersen LLP v. United States)這一案例[13]。奎特隆一案的陪審團得到了錯誤的指示[7][14]。上訴法院還同意辯方的意見,即為了公正起見,後續的訴訟應在不同的法官面前進行。
2006年8月22日,奎特隆達成了一項延期起訴協議,從而避免了鋃鐺入獄的命運,「一些法律觀察家因此將其稱為免罪協議」[15]。全美證券商協會(NASD)也撤銷了他們對奎特隆的指控。隨後,他便被傳出「打算重返商界」的消息[16]。據報道,只要奎特隆遵守協議,一年內不違法,他將獲得1億至5.5億美元的逾期賠償。在這項延期起訴協議達成前,瑞士信貸便已支付了奎特隆的法律費用。
自2004年伊始,奎特隆和他的妻子丹尼斯一直在資助設在聖克拉拉大學法學院的北加州清白項目(NCIP)[17]。奎特隆是該組織的顧問委員會主席,也是該項目積極的籌款人。
創立卡特利斯特
2008年3月,奎特隆創辦了卡特利斯特集團,這是一家專注於科技領域的高端企業諮詢公司。據報道,幾乎就在該公司發佈成立新聞稿之後,它正在就雅虎與微軟的未決收購交易向谷歌提供諮詢服務[18]。
此後,卡特利斯特為業內一些引人注目的項目提供了諮詢和建議。譬如,它代表Data Domain公司將其出售給EMC,實際成交價幾乎是原收購價的兩倍,並代表陷入窘境的流動裝置製造商Palm將其出售給惠普。
參考文獻
- ^ 美国著名银行家奎特隆打算重返商界. FT中文網. 2006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 ^ Craig Coben. Spitzer's research settlement at 20. Financial Times.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 ^ Anne Fisher, Adam Lashinsky, Oliver Ryan. Frank Quattrone 2.0. Fortune Magazine. 2006-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5).
- ^ Andrew Ross Sorkin. Frank Quattrone is back, with an opinion on the state of research.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
- ^ Peter Lattman. In Dot-Com Lawsuit, a Blast From the Past.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 ^ Paul Davies. Quattrone Charges Are Officially Dismisse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 ^ 7.0 7.1 Randall Smith. Court Decides For Quattrone, Reversing Verdic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6).
- ^ Andrew Ross Sorkin, Michael J. de la Merced. Behind Frank Quattrone's Comeback in New Tech Era.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 ^ Maureen Farrell. Quattrone Steps Aside as CEO of Qataly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 ^ Sujeet Indap. Tech banker Frank Quattrone rides high again. Financial Times.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 ^ Confidential Communica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3-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 ^ Dan Ackman. Quattrone Prosecutor Plays Fast and Loose. Forbes. 200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5-16).
- ^ Cases - All terms - The Oyez Project at IIT Chicago-Kent College of Law. www.oyez.or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 ^ David Glovin, Andrew Harris. Wall Street Banker Quattrone Wins Right to New Trial (Update9). Bloomberg. 2006-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Guynn, Jessica. Quattrone triumphant, his future wide open / Deal with U.S. prosecutors may presage banker's return.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6-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 ^ Power Banker Settles Criminal Case. CBS News. 2006-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24).
- ^ Home for Northern California Innocence Project. www.ncip.scu.edu.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31).
- ^ Google Taps Quattrone to Advise on Yahoo.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