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富羲
|
巴富羲(Emil Fischbacher,1903年8月9日—1933年5月27日)是蘇格蘭中國內地會醫療傳教士,1930年代在新疆傳教,因救死扶傷而染病殉職。安葬於新疆烏魯木齊東山墓園。
1903年8月9日,巴富羲,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家庭,父母信仰虔誠,願意自費支持兒女到海外傳教,不用差會支持。他們的8個兒女,都從小參加主日學和教會聚會,立志到海外傳教。巴富羲排行第六,上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下有一弟一妹。大姐巴若蘭小姐(Miss Elizabeth Fischbacher)於1922年首先加入中國內地會,前往中國山西省傳教,影響該省中國傳道人楊紹唐牧師。1939年以後與倪柝聲同工。弟弟巴輔勝(Theodore Fischbacher)在1933年巴富羲殉職的同年加入內地會,在中國山西省工作15年。
巴富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考取倫敦皇家內科醫師學會(L.R.C.P)等資格,在曼徹斯特等地開業行醫。
1931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巴富羲從英文版《億萬華民》(China's Millions)上讀到一封公開信,呼召200位宣教士前往中國。巴富羲受感加入到中國內地會的宣教行列,成為200名宣教士之一。這是一個信心差會,一切需要皆禱告仰望基督的供應,因而婉言拒絕了父親的經濟支持。1931年12月31日,巴富羲乘船離英前往中國。1932年2月1日到達上海,當時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中日戰事使他們滯留上海,他們參與救治國軍傷兵,姐姐巴若蘭也從山西洪洞趕來上海與巴富羲相聚。
巴富羲乘船抵達安慶,與72名西方傳教士在語言學校接受了兩個月的語言訓練課程,有6人被分派到新疆的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工作,除了他,另外五位是趙立德(Raymond H. Joyce,英國)、朱佩儒(William J. Drew,英國)、何仁志(George F. Holmes,英國)、柏愛生(Aubrey F. Parsons,澳大利亞)和石愛樂(Otto F. Schoerner,美國)。新疆資深宣教士胡進潔(George Hunter)當時正在上海,陪同這些新兵經北平、1932年9月13日從張家口出發,巴富羲駕駛福特貨車,穿越內蒙古的茫茫戈壁,於10月17日到達新疆哈密,直到11月9日才到達迪化。旅途歷時57天。
當時甘肅回族軍閥馬仲英部隊進攻新疆,資深宣教士胡進潔、馬爾昌(Percy C.Mather)和六位新來傳教士都投入到救治數百傷兵的緊張工作。巴富羲身心過度勞累,體力透支,而感染傷寒,於1933年5月27日清晨去世, 葬於迪化。去世時只有29歲。
傳記
- 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為何枉費?》(To What Purpose?)倫敦,1933年
- 石愛樂(Otto F. Schoerner):Serving Christ (Pine: Focalpoint 1997)
參見
參考資料
- Short Biography (in Chinese)
-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巴富羲. 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 [202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