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元觀
崇元觀,俗稱曹老公觀、曹公觀、曹老虎觀,是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丁字路口北的東新開胡同內的一座道教宮觀。現已不存。[1]
歷史
崇元觀的創建人有爭議。清朝以來的一些文獻如《京師坊巷志稿》、《宸垣識略》、《順天府志》、《燕都叢考》等均稱崇元觀為 「明璫曹化淳建」。「璫」為中國古代婦女作耳環用的玉飾,因為在漢朝被當作武職宦官官帽上的裝飾,所以後世以此指宦官。曹化淳是明朝末年崇禎年間的司禮太監。[1]
徐苹芳在其著作《明清北京城圖》崇元觀條目中稱:「明為曹老虎觀,改名或別稱崇玄觀。明天順二年(1458年)建。地點為日中坊紅橋北。今地為西直門大街崇元觀。」並稱:「《乾隆御製詩碑》注中誤為曹化淳建。」《乾隆御製詩》為七律二首,其中第二首第二句下有註:「此寺為明璫曹化淳所建,故俗名曹老虎觀。」[1]
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版的張爵所著《京師坊巷胡同集》中「日中坊」內有「曹老虎觀」條目。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沈榜所著《宛署雜記》中「日中坊」內有「崇玄觀,天順二年建」的記載。[1]
綜上所述,可知崇元觀應建於明朝天順二年(1458年)。而且其創建人並非曹化淳。1937年出版的《北平旅遊指南》中稱:曹老公觀「在西直門內大街路北,原為崇玄觀。系明英宗時太監曹吉祥創建。」但不知道此說的出處,尚需進一步證實。然而此說與該觀建於天順二年之說正好相符合,因為天順二年正是明英宗復辟的第二年,當時曹吉祥因與宦官石亨迎英宗復辟有功,正紅極一時。[1]
乾隆二十三年(1769年),崇元觀重修(一說為乾隆三十三年,《日下舊聞考》的內容自相矛盾)。據乾隆御製詩的註釋稱,乾隆帝在孟冬時祭祖之後赴御花園向太后問安,途經西直門,正逢崇元觀舉辦重修竣工典禮,便觀禮並寫下了兩首詩。[1]
自乾隆年間重修後,崇元觀再未重修,日趨衰敗。由於傳聞建崇元觀者在觀內藏有巨金,以備該館倒毀後重建時用,即所謂「觀倒觀修」,故來該觀尋寶者很多,該觀因此而又不斷遭破壞。清朝光緒年間只存山門、大殿,還有十多座木胎神像仆倒於地。庚子(1900年)之後,僅存廢墟。[1]
1920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將崇元觀改建為陸軍大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此處改為馮庸大學。後張學良將該校更名為東北大學,並親任校長,曾在該校內設飛行訓練大隊,訓練飛行員。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此處挖防空洞,還曾挖出兩個飛機頭。[1]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北平,此處為日軍修械所。一說此處為日軍憲兵隊,折磨市民,侮辱婦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繕此處房屋時,曾挖出少女骨架一副,即為罪證。[1]
抗日戰爭勝利後,此處為華北中學,該中學一直辦至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後,該處新辦了幹部子弟小學——華北小學,後來改辦為第二師範學校。1959年,該處開始興建一座四層蘇聯式大樓,1963年完工,女十中遷至該樓,後更名為北京市第一五七中學,該處的東南部為北京市第八十七中學。[1]
如今,崇元觀舊址被三個單位佔據。南部是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北部是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附屬中學,是由北京市第一五七中學和北京市第五十三中學合併而成。中部是四棟十一層的教育局家屬樓。[1]
建築
崇元觀南為東新開胡同,北至新街口北大四條,長將近400米,東西寬100多米,佔地將近4萬平方米。[1]
《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崇元觀的建築較為詳細:[1]
廟會
每月逢初一、十五為崇元觀的集日。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為廟市,百貨眾多,花燈尤多,被譽為「奇巧花燈認不明」。燈節時,崇元觀舉辦大型燈會。民謠稱:「財神廟里借元寶,覺生寺里撞大鐘,東嶽廟里栓娃娃,白雲觀里摸猴精,城隍廟里看火判,崇元觀里看花燈,火神廟里晾寶會,廠甸廟會甲帝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