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馬爾托夫
尤里·奧西波維奇·馬爾托夫(俄語:Ю́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Ма́ртов;1873年11月24日—1923年4月4日),筆名列夫·馬爾托夫(Лев Мартов),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孟什維克的領導人[1]。
尤里·馬爾托夫 | |
---|---|
出生 | 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 | 1873年11月24日
逝世 | 1923年4月4日 魏瑪共和國巴登卡爾夫縣 | (49歲)
國籍 |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共和國 蘇維埃俄國 |
母校 |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
組織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孟什維克) |
信仰 | 無 |
早年生活
出生在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里,其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擁有俄羅斯國籍,崇拜革命家亞歷山大·赫爾岑。後來,馬爾托夫跟隨父母遷居沙俄的敖德薩,當時在沙俄當局的宣揚下,俄國的反猶太主義情緒嚴重。1881年,7歲的馬爾托夫遇上了沙俄對猶太人的迫害,從此對沙俄當局非常反感。中學時代,馬爾托夫崇拜別林斯基,熱衷於對文學和社會問題的探討。後來舉家前往普希金城居住,第一次讀了赫爾岑批判帝制的文章的《過去與思索》。馬爾托夫隨後對民粹派的思想產生了共鳴。1889年,馬爾托夫在其就讀的中學裏成立了一個學生俱樂部,熱衷於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研究丹東、羅伯斯庇爾、德聖茹斯特的著作。
投身革命
1890年,馬爾托夫第一次讀了卡爾·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受到極大的影響,轉而支持馬克思主義。1891年進入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理學部學習。翌年在大學裏組建了社會民主主義的俱樂部。不久當局即以傳閱非法文獻的罪名將其逮捕,開除學籍。經過一年半的監獄生活之後,他被流放到立陶宛的維爾紐斯。在立陶宛期間,馬爾托夫參加了猶太人的勞動運動。1895年回到聖彼得堡,與列寧一起參加了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的組建工作,兩人當時的關係十分親密[2]。1896年1月,馬爾托夫再次被捕,次年流放西伯利亞。在流放期間他得了結核。1900年刑滿釋放,流亡西歐。
1900年至1905年期間,馬爾托夫與列寧一起,創辦了第一份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報紙《火星報》,並在巴黎的俄羅斯高級社會科學學園發行講義。
與列寧的爭論和決裂
在1903年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馬爾托夫同列寧就基本原則發生了重大分歧。馬爾托夫主張信任群眾行動的自發性,堅持以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主張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全部吸收進來。這與列寧所主張的民主集中制、黨員高度服從組織的主張格格不入。馬爾托夫批評列寧的主張是搞「雅各賓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則批評馬爾托夫是「機會主義者」。從此以後,這兩位原本親密的戰友分道揚鑣,馬爾托夫成為孟什維克派的領袖,列寧則成為布爾什維克派的領袖。[3]
1905年10月,馬爾托夫回到聖彼得堡,參加1905年俄國革命,但失敗,次年被捕,不久再度逃亡。1907年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和第二國際的大會。此時孟什維克與布爾什維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終於在1912年正式分裂。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時,馬爾托夫與列寧都在蘇黎世。當列寧乘坐密封火車回國時,馬爾托夫拒絕加入他的隊伍。
5月17日馬爾托夫才出發回國。回國後,馬爾托夫嚴厲批評了那些加入臨時政府並支持戰爭的孟什維克,如伊拉克利·策烈鐵里等。
十月革命與俄國內戰
11月十月革命爆發後,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馬爾托夫與孟什維克被邊緣化。
1918年俄國內戰爆發後,馬爾托夫支持紅軍。
1920年10月,馬爾托夫前往德國,參加了在薩勒河畔哈雷召開的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大會,並與讓·龍格、格里戈里·季諾維也夫等人發表了講話。此次大會通過了加入共產國際的決議。
1921年3月,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第十次代表大會取締了孟什維克,這使馬爾托夫放棄了回國的打算。
1923年,得知馬爾托夫患病後,列寧曾希望為他提供一些資金,斯大林拒絕了這一提議。
個性與評價
馬爾托夫通常被描述為「太優秀的知識分子,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因為他經常被他的正直和對政治問題的「哲學方法」所阻礙。
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期間支持列寧與布爾什維克派的一位代表留下了對馬爾托夫的生動描述:
馬爾托夫像一個貧窮的俄羅斯知識分子,他的臉色蒼白,臉頰凹陷,稀少的鬍子凌亂不堪。他的西裝掛在他身上,就像掛在衣架上一樣。手稿和小冊子從他的口袋裏露出。他駝着背,肩膀一高一低。他還有口吃。他的外表並不吸引人,但一旦他開始熱情洋溢地演講,所有這些外在的缺點似乎都消失了,剩下的就是他海量的知識,敏銳的頭腦和他對工人階級事業的狂熱奉獻。
——亞歷山大·肖特曼
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的爭論中支持馬爾托夫的托洛茨基在自傳中談及對馬爾托夫的看法[4]:
孟什維克的領袖馬爾托夫是革命運動中最富有悲劇性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頭腦敏捷、才氣橫溢的作家,機敏的政治家,遠遠地高於他所領導的思想派別。但是,他的思想缺乏勇氣,他的敏銳缺乏意志,這二者是執著所不能取代的。馬爾托夫對事件的最初反應總是流露出革命的意向,但是,他的思想沒有意志的彈簧為支撐,很快就消沉下去。
——列夫·托洛茨基
列寧在1903年分裂很久之後就深情地談到了馬爾托夫。他在與馬克西姆·高爾基的談話中表達出了惋惜[5]:
我很抱歉,非常抱歉,馬爾托夫不和我們在一起。他是一位多麼出色的同志。
參考來源
- ^ Israel Getzler, Martov: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a Russian Social Democrat (2003).
- ^ Service, Robert. Lenin, A Biography. London: Pan Macmillan. 2010: 104. ISBN 978-0-330-51838-3.
- ^ 奧托·鮑威爾. 尤利·马尔托夫.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3-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 ^ 列夫·托洛茨基. 《我的生平》第十二章 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3-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4).
- ^ Gorky, Maxim. Days With Lenin. London: Martin Lawrence. : 54.
外部連結
- 有關尤里·馬爾托夫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20世紀新聞檔案中的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