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旅館
大和旅館(日語:ヤマトホテル;英語:Yamato Hotel)為1907年至1945年設在當時滿洲境內的南滿鐵路沿線城市、由滿鐵經營管理的高檔連鎖賓館,由滿鐵株式會社運輸部旅館課管轄,多為軍政要人活動場所。共有7座大和旅館[1]。
哈爾濱
- 哈爾濱大和旅館
- 現龍門大廈貴賓樓,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85號[2],位於哈爾濱火車站前,建於1901年,1903年2月落成,建築面積為7198平方米,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屬於新藝術建築風格,由中東鐵路工程局設計建造,時名中東鐵路賓館,是當年紅軍街(當時名為車站街)上的第一座建築,也是哈爾濱市第一家豪華賓館。賓館內安裝有當時發明不久的抽水馬桶和目前全中國唯一保存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木製冰箱(1991年加裝壓縮機),初建時安裝的旋轉門也一直使用至今。日俄戰爭時這裏臨時闢為俄軍野戰醫院,1907年為俄國軍官的俱樂部,哈爾濱人俗稱「戈比旦樂園」,後改為俄國總領事館。1926年5月,賓館進行第一次改造,改造門面,將木質地板改為大理石。九一八事變前,這裏是中東鐵路和哈爾濱市的中樞。1935年3月23日,蘇聯以1.4億日元將中東鐵路出售給滿洲國,次年6月賓館進行第二次改造,建築面積擴至今日規模,建築風格也融入日本特色,樓前增設雨搭。1937年2月1日,賓館改名為「哈爾濱大和旅館」,劃歸滿鐵。溥儀的弟弟溥傑夫婦曾經下榻於215房間。
- 1946年4月,中共軍隊佔領哈爾濱;當年7月,東北鐵路總局在此成立,這裏成為局長陳雲、副局長呂正操的辦公場所和大部分接收東北鐵路的幹部的駐地。1950年5月1日成為中蘇合辦中國長春鐵路管理局的蘇聯專家樓。1952年中長鐵路移交中國後劃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成為其下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專用宿舍。1960年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回後改為哈軍工招待所。1968年,哈爾濱鐵路局將其收回,初期作為鐵路局醫院,後改為鐵路局招待所。1986年成為哈爾濱市首批認定的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9月18日,哈爾濱鐵路局對建築進行第三次大修,在保留原建築風格的前提下安裝現代化服務設施,並改為龍門大廈貴賓樓,1997年10月起對社會全面開放[3] [4] [5] [6]。
旅順
- 旅順大和旅館
- 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某部招待所,地址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文化街30號。建於1903年,建築面積3796平方米[7]。最初上層是沙俄統治時期俄籍中國富商紀鳳台的私宅,下層為商店。1906年,日本人將上層改為「大和旅館」並交給「滿鐵」,名為旅館,實際上帶有濃厚的半情報機關性質。1927年,川島芳子與蒙古王爺之子甘珠爾扎布在二樓舉行了婚禮。1931年,此樓成為溥儀的「行宮」。這裏亦是日本關東軍籌劃滿洲國政權的場所,滿洲國重要人物鄭孝胥曾在籌備建國期間在此下榻。1945年至1955年為蘇軍警備執勤機關[8]。1977年整修後,外部原有建築風格消失殆盡,內部基本未變。
- 旅順大和旅館另有黃金山分館,建於1929年,建築面積207平方米,是一棟融東西方建築風格的二層小樓。1945年8月蘇軍進駐旅大後改為俄羅斯旅館,蘇軍撤離後轉交解放軍海軍某部作療養院和招待所,後來又增建一些附屬建築。2004年8月被公佈為大連市第二批重點保護建築,然而保護狀況不容樂觀[9]。
大連
- 大連大和旅館
- 地址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中山廣場4號,位於中山廣場南側,始建於1909年,1914年竣工,是中山廣場周邊建築群之一,建築風格為歐洲文藝復興風格的巴洛克式。賓館前立有日本將軍大島義昌的雕像,日本戰敗後被拆除。2001年以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築群的名稱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首批重點保護建築。1945年蘇聯紅軍進駐大連時臨時改為蘇聯紅軍警備司令部,10月27日大連市政府在此成立,11月紅軍警備司令部遷出,之後又更名為「全蘇國際旅行社」。1950年,「全蘇國際旅行社」被中方接收,1953年更名為「中國國際旅行社大連分社」。1956年9月,中國國際旅行社大連分社與賓館分拆,啟用「大連賓館」之名。先後接待過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赫魯曉夫、竹下登、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加利等海內外要人[11];其中208室更是保留了歷史原貌,溥儀、孫科等人曾在此房間下榻[12]。大連賓館於2017年10月31日起停業[13],2022年4月正式開始修繕工作。2023年2月,業主大連文旅集團和雅高集團簽約,修繕後將掛靠費爾蒙品牌重新營業[14]。
- 事實上最早的大連大和旅館是建於俄佔時期、位於日本橋(今勝利橋)北的薩哈羅夫公館,日俄戰爭後臨時改為大和旅館,直至中山廣場大和旅館建成為止。
長春(新京)
- 新京大和旅館
- 現春誼賓館,地址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2號,位於人民大街北端長春站站前廣場的東南角,建成於1909年。依據當時日本滿鐵和沙俄中東鐵路雙方協議,需在長春站和寬城子站分別為對方興建貨物站台和辦事處,而大和旅館的建設初衷就是為沙俄中東路局修建的辦事處。設計者是滿鐵的青木菊治郎和平澤儀平。建築面積7746平方米,佔地約1.5萬平方米,平面佈局呈馬蹄形,對稱式立面,新藝術派風格。旅館自開業時即配備電力、自來水、下水道和暖氣,大部分客房有衛生間。資料記載的總工程費用為300萬日元,是同期滿鐵建造的長春站站房的十倍造價。1925年增加煤氣設備,堪稱當時最為先進的旅館。1932年,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由瀋陽遷來長春時,為司令官本庄繁下榻地。1945年日本投降,中共東北委員會書記周保中與蘇軍一起進入長春,並擔任蘇軍長春衛戍司令部司令,期間在此下榻。當年9月,中共長春市委在此召開成立大會,由周保中主持會議。1946年,國民政府收復長春後,這裏成為接待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場所。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東北執行停戰第27小組的美方代表就住在這裏,中共代表伍修權和國民政府代表的談判也常在這裏進行。這裏同時也是中共進行地下活動的地點[15]。1948年3月,解放軍攻克長春前夕,中華民國國軍第60軍的軍部即設在此,曾澤生與解放軍有關投誠的商談也多在這裏進行[16]。
瀋陽(奉天)
- 奉天大和旅館
- 現遼寧賓館,位於瀋陽中山廣場,始建於1927年4月,1929年4月竣工,共7層。設計者是後來設計了大連火車站的太田宗太郎。是當時的滿鐵附屬地及周邊的最高建築,也是瀋陽乃至全中國最早的大型豪華賓館之一,當時堪稱全瀋陽最大最豪華的賓館,且只有少佐以上的日本軍官才有資格進入。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分子就經常在這裏聚會;「九一八」事變當天,這裏則成為日軍的指揮部。1932年2月16日,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在今天的第三餐廳召開了「東北政務會議」,確定了「滿洲國」的高層人選。會後不久,「滿洲國」宣佈成立。李香蘭的發跡也無不與此賓館有關[17]。日本投降後更名為「鐵路賓館」。1945年8月,蔣介石等國軍高級將領幾乎全部在此,部署東北戰局。1948年11月,陳雲帶領軍政人員進入瀋陽,次日宣佈將其作為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北軍區主要領導的接待處,更名為「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際處」。1948年11月至1949年2月,先後有三批從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在中共中央安排下在此入住,之後進京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1]。1954年後改為今名[18]。
直營旅館
大和旅館以外的滿鐵直營酒店、和風旅館。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瀋陽中山廣場:見證日偽、國統和文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網,2008年6月6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哈爾濱鐵路局龍門大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黑龍江信息港,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中東鐵路賓館[永久失效連結],中國東省鐵路網,2008年12月4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龍門大廈貴賓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東北網,2005年6月16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龍門大廈:沙俄駐哈總領事館舊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話哈爾濱,2009年5月27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哈軍工的老建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哈軍工-國防科大上海校友網,2009年2月11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旅順太陽溝 滿眼老建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海力網,2009年11月30日,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大和旅館[永久失效連結],旅順外宣網,2009年11月16日,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搶救重點歷史建築刻不容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連文化網,2007年5月21日,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國賊鄭孝胥旅大行事心跡考實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連圖書館網站,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館史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連賓館網站,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客房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連賓館網站,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聚焦】大连宾馆停业近一年,怎么回事?. 大觀新聞 (微信公眾號). 2018-09-20.
- ^ 大连宾馆修缮利用工程预计10月完工百年建筑携手百年品牌续写百年传奇. 大連日報 (大連天健網). 2023-02-17.
- ^ 大和旅館(中共地下活動舊址)[永久失效連結],長春市規劃局網站,2008年12月11日,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當年的大和旅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春之窗,於2010年2月15日查閱。
- ^ 我看李香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人民網,2008年4月18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
- ^ 鐵路賓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政協遼寧省委員會網站,2010年1月8日,於2010年2月17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