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階段睡眠
多階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亦作多相睡眠或達文西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總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這種睡眠方式是由德意志帝國科學家J.S.西曼斯基在1918年研究動物的睡眠行為時發現,並發現人類亦有這種睡眠方式[1]。一般來說,成年人在24小時的日常生活階段可以分為工作和睡眠(包括午睡)兩部份,這種生活方式亦被稱為「雙相睡眠」(Biphasic sleep)。
然而,許多醫學研究者表明對身體健康的憂慮,特別是這種方式沒有機會進入深度睡眠,再到對腦極重要的REM睡眠,或者週期縮短導致生理時鐘被嚴重干擾,而許多親身體驗的網絡人物,以及參與實驗的人員經歷也顯示,這種方式僅僅在短期的急迫前提下有效,只使人以短睡來延續最基本的身體機能,很快又會再度疲勞而精神不濟,造成打瞌睡頻頻或睡過頭等,不可能長期保持最佳狀態下去。[2]
理論
多階段睡眠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方法可以令時間過得更為充實,可以在一星期內節約20-30個小時,並且精力更加充沛。相傳達·文西就是採用多相性睡眠,他每隔4個小時就睡20分鐘。[來源請求][可疑]由於人類在生理學非常適合多相性睡眠,所以也可根據工作的具體狀況,在白天按時分期睡眠[3]。多階段睡眠在開始實行時的一至兩周內是很難接受的,測試結果表明受測者並沒有受到這種將睡眠分散成若干個小睡眠片段方式的影響[來源請求],但是,多睡眠方式需要一個計劃表,這樣才能夠協助完成。
波蘭記憶和睡眠專家派奧・沃茲涅克博士在論文《多相睡眠:事實與誤區》中稱 [查證請求],至今未有確切資料證實達·文西是個多相睡眠者,反而有很多不支持多相睡眠的證據: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時期沒有電燈、電視和豐富的夜生活,人們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達·文西本人說過「正如充實的一天會帶來愉快的睡眠,好好度過的一生也會帶來幸福的死亡」;有達·文西的傳記描述,他在畫《最後的晚餐》時一天到晚連續不停地忘我工作,甚至不吃不喝。
針對多相睡眠法支持者認為許多名人也採用此種方法,沃茲涅克對拿破崙等人進行考證,發現他們似乎都沒有多相睡眠的習慣。但網上宣稱多相睡眠的名人名單越來越長,新人包括愛因斯坦、愛迪生、丘吉爾,甚至還有李小龍;沃茲涅克認為,這些人已過世,普通人很難搞清楚他們的多相睡眠是真是假。
開始實行多相睡眠之後就睡得不好,醒來很困難,常常睡過規定的時間,醒後行動踉蹌,不良反應進一步發展,接着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嗜睡、體溫異常等一系列身體反應;常常因為睡過頭而不斷地自責;醒著的時間多了,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只能靠反覆地進行一些活動來熬時間…… 美國加州大學的睡眠專家莎拉・梅德尼克等人認為,多相睡眠會破壞人體的晝夜節律,導致身心疲倦、焦慮緊張、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4]
定理
此理論支持者認為:
白天工作,晚上睡覺是正常人採用的睡眠,也叫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單次性睡眠是一天一次睡個夠,這只有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才會的。所謂多相睡眠,就是一會兒醒一會兒睡,狗和貓的睡覺就是一些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單相的睡眠包含數個階段。其中可能有一些不符合數量或比例上的階段,都是自然地發生。但人有時也會多相性睡眠,所以才會打盹和午睡。
人從子宮裏出生,無論誰都是多相性睡眠。那時會不分晝夜地睡16個小時左右。長到3~4個月左右時,就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變成晚上睡覺、白天工作的作息習慣。但有些人仍保留着每天午睡的習慣。
75歲以後深度睡眠幾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淺度睡眠和做夢睡眠。人又會再次回到多相性睡眠。[來源請求]
多階段睡眠對於需要輪班工作制的人員來說更為合適。
類型
多階段睡眠的意思是指在24小時內,實踐多次睡眠,通常多於兩次,而且和兩次性的睡眠形成對比。除此之外,它並不建議有特別制定的時間表。
方式比較
根據網站[5]的論據,對幾種較常見的睡眠方式進行了對比。
名稱 | 總睡眠時間 | 方式 | |
---|---|---|---|
單次 | ≈8.0小時 | 8小時睡眠 | |
兩次 | ≈6.333...小時 | 6小時睡眠 + 20分鐘午睡 | |
兩次(90分鐘午睡) | 6小時 | 4.5小時睡眠 + 90分鐘午睡 | |
普通人 (2次短睡) | 5.167...小時 | 4.5小時睡眠 + 2次20分鐘短睡 | |
普通人 (3次短睡) | 4小時 | 3小時睡眠 + 3次20分鐘短睡 | |
普通人 (4至5次短睡) | ≈3小時 | 1.5小時睡眠 + 4至5次20分鐘短睡 | |
Dymaxion | 2小時 | 4次30分鐘短睡(每6小時) | |
超人 (借用德國哲學家尼采的'Übermensch'字眼) | 2小時 | 6次20分鐘短睡(每4小時) |
參考資料
- ^ Danchin, Antoine. Important dates 1900-1919. HKU-Pasteur Research Centre (Paris). [2008-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0-20).
- ^ http://www.guokr.com/article/14278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達文西睡眠法可行嗎?
- ^ The Uberman's Sleep Schedule. supermemo.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4).
- ^ 存档副本. [2013-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 ^ Lejuwaan, Jordan. Alternative Sleep Cycles: You Don’t Really Need 6-8 Hou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延伸閱讀
- Claudio Stampi. Why We Nap, Evolution, Chronobiology, and Functions of Polyphasic and Ultrashort Sleep. (1992) ISBN 0-8176-3462-2
- Jerome M. Siegel. (2001) The REM sleep-memory consolidation hypothesis. Science 294(5544):1058-63.
- "Catching Catnaps" , on season 1, episode 5. 美國科學前沿. 公共廣播電視公司. Chedd-Angier Production Company. 1990–19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
- Dymaxion Slee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IME magazine, Oct. 11, 1943.
- Tietzel, Amber J. & Lack, Leon C. (2002) The recuperative value of brief and ultra-brief naps on alert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1 (3), 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