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語

人类语言

壯語壯語Vahcuengh;老壯文:Vaƅcueŋƅ方塊壯字:話僮),舊稱獞語僮語,是對壯族所說的一系列壯侗語系侗台語族壯傣語支[1]語言的統稱,壯語的使用者大部分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與其毗鄰的雲南省廣東省部分地區。

壯語
Vahcuengh
發音[βa˧ɕuːŋ˧](標準壯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 中國
母語使用人數
2千萬 左右
語系
標準形式標準壯語
文字新壯文
老壯文
方塊壯字
語言代碼
ISO 639-1za
ISO 639-2zha
ISO 639-3分別為:
zha – 標準壯語
zgn – 桂邊壯語
zlj – 柳江壯語
zqe – 邱北壯語
zgb – 桂北壯語
zyj – 右江壯語
zch – 中紅水河壯語
zeh – 東紅水河壯語
zlq – 柳黔壯語
zyb – 邕北壯語
zln – 連山壯語
zhn – 硯廣壯語
zyg – 德靖壯語
zgm – 民講
zyn – 邕南壯語
zzj – 左江壯語
zhd – 文麻壯語
瀕危程度
無危

壯語可以分為北部和南部兩組土語群,這兩組土語群之間溝通存在困難,因而這些壯語的土語都被西方學術界認定為獨立的語言;但在中國,廣西當地壯族學者將所有壯話認定為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方言,而兩個土語群被視為壯語這種語言的方言,之下又分為若干土語。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壯語並非是單一起源的一組語言。北部的各種壯語與貴州省境內包括布依語在內的壯傣語族語言形成方言連續體——北部台語支;而南部的各種壯語,則與越南境內的儂語岱依語高欄語形成方言連續體——中部台語支[2]所有這些語言的總使用人口接近2000萬。

標準壯語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承認為少數民族語言之一,廣西不少機構的牌匾上都寫有新壯文。標準壯語是以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的壯語為標準音,兼收其他方言的一些詞彙而制定的,因而與北部各壯語比較接近。壯語的標準書寫系統為壯文,又稱新壯文、拼音壯文,是以標準壯語為基礎而制定的一種拉丁文字

歷史

現代學者們認為,壯傣語支語言與古代華南地區原住民的語言相關,後來隨着中原政權向華南的擴張,這些語言的使用者逐漸遷居到東南亞。美國語言學家艾傑瑞英語Jerold A. Edmondson(Jerold A. Edmondson)注意到,壯語和泰語中同時擁有來自越南語外來地名kɛɛuA1(A1為聲調標號),而這一地名詞彙來源於歷史上中國中原政權設置的交趾郡;因此他認為壯語和泰語的分裂不會早於前112年,即漢朝南越國、建立交趾郡的年份。艾傑瑞也認為壯傣語支使用者離開華南的時間應該提早到公元5世紀,那時候留在中國的壯傣語支使用者開始使用姓氏。[3]

現狀

壯語在壯族聚居的鄉村地區和部分城鎮仍普遍使用,但壯文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普及,在廣西和周邊的壯族自治縣中,當地的文字傳播仍然只有漢文;現在散居於部分縣城和城市的部分壯族人改以各種漢語方言為日常通用語言,不過城鎮壯族在壯族總人口當中比例不大,總體上以壯語為母語的壯族人仍然占壯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時,越來越多的壯族年輕人學會了熟練使用漢語文,成為壯漢雙語人口。人民幣上印有用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及面額。[來源請求]

壯語從當地漢語族語言(北部主要是漢語西南官話,尤其是西南官話桂柳片;南部主要是平話)中吸收了一些現代漢語借詞。[來源請求]

語法結構

其語法主體跟漢藏語系漢語族語言近似,但修飾成份後置的構詞法與多數漢語族語言都大為不同。壯語的底層詞彙和發音系統與侗台語族其他語言接近。

語音

聲母

壯文有22個聲母。聲母的讀法在後面加元音a或e,以便分辨。一般把聲母編成四組來讀:

唇音 b [p] mb [ɓ] m [m] f [f] v [β]
舌尖音 d [t] nd [ɗ] n [n] s [θ] l [l]
舌根音、喉音 g [k] gv [kʷ] ng [ŋ] h [h] r [ɣ]
舌面音、唇化音顎化音 c [ɕ] y [ˀj] ny [ɲ] ngv [ŋʷ] by [pʲ] gy [kʲ] my [mʲ]

武鳴雙橋話把by和my讀成[pl]和[ml]。

韻母

壯語有78個韻母。壯文中字母e寫在a, o之後表示元音縮短,寫在i, u, w之後表示元音增長。aei簡寫成ae。

舒聲韻 a [aː] e [eː] i [iː] o [oː] u [uː] w [ɯː]
ai [aːi] ae [ai] ei [ei] oi [oːi] ui [uːi] wi [ɯːi]
au [aːu] aeu [au] eu [eːu] iu [iːu] ou [ou]
aw [aɯ]
am [aːm] aem [am] em [eːm] iem [iːm] im [im] om [oːm] oem [om] uem [uːm] um [um]
an [aːn] aen [an] en [eːn] ien [iːn] in [in] on [oːn] oen [on] uen [uːn] un [un] wen [ɯːn] wn [ɯn]
ang [aːŋ] aeng [aŋ] eng [eːŋ] ieng [iːŋ] ing [iŋ] ong [oːŋ] oeng [oŋ] ueng [uːŋ] ung [uŋ] wng [ɯŋ]
入聲韻 ap [aːp] aep [ap] ep [eːp] iep [iːp] ip [ip] op [oːp] oep [op] uep [uːp] up [up]
at [aːt] aet [at] et [eːt] iet [iːt] it [it] ot [oːt] oet [ot] uet [uːt] ut [ut] wet [ɯːt] wt [ɯt]
ak [aːk] aek [ak] ek [eːk] iek [iːk] ik [ik] ok [oːk] oek [ok] uek [uːk] uk [uk] wk [ɯk]

a的短元音舌位比長元音高,近似[ɐ]。i、u、w的短元音舌位比長元音低,近似[ɪ][ʊ][ɤ];長元音後接韻尾時帶有流音[ə],例如ieng的讀音接近[iəŋ]

壯文中入聲30韻遇到陽入調時把韻尾字母p, t, k改寫成b, d, g,所以壯文共有108個韻母。

武鳴雙橋話實際不區分ae和ei,aeu和ou。

聲調

壯語有九個聲調,其中舒聲調有六個,入聲調有三個。壯文中把聲調標在音節的最後。

編號 名稱 調值 符號
1 陰平 24
2 陽平 31 z
3 陰上 55 j
4 陽上 42 x
5 陰去 35 q
6 陽去 33 h
7 短陰入 55 (p, t, k)
9 長陰入 35 (p, t, k)
8 陽入 33 (b, d, g)

濁塞音聲母mb和nd只出現在陰調的音節裏。

壯語中的漢語借詞一般從西南官話中的桂柳話借入。也有部分壯語方言從漢語的粵方言、客家方言借入了許多詞彙。

西南官話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借詞壯語調類 陽去h 陽平z 陰上j 陰平

語音演變

本段使用國際音標

原始侗台語的濁音聲母清化(*b變成p*d變成t*g變成k),送氣音消失。聲調分裂成陰調和陽調。

原始侗台語聲母 *ˀn*n̥ *ˀd *t *dʱ*d *n
壯語聲母 n ɗ t t  n
陰調 陽調

文字

壯語早先跟越南語一樣,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來創造方塊文字書寫自己的語言,並發展出類似字喃方塊壯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依其民族政策,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並創制基於拉丁字母老壯文拼音文字,於1957年推行。這種拼音文字至今沒有得到有力的推廣,使用的範圍不大。除了政府機構的門口掛上漢、壯雙語的門牌以外,在當地的日常生活甚少。再加上區政府在各級政府大力推動普通話,使壯語可以使用的地方很少,一般致力保存壯語的人只能在家裏與家人用壯語交流。1982年,由於社會開始資訊化,政府為方便壯語文字資訊化,把原來使用特殊字母的拼音文字改為只用拉丁字母的新文字,即新壯文。壯文拼寫的是壯語標準語,以壯語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縣雙橋鎮的壯話為標準音,兼收其他方言的一些詞彙。

方塊壯字

 
方塊壯字書寫《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一千多年前,壯人就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發音、語義,創造了方塊壯字(壯俗字),民間使用的壯俗字據《古壯字字典》(蘇永勤等編)統計大約為4800個,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邊遠俗陋,牒訴券的,專用土俗書,桂林諸郡皆然。 」但由於各地的字形不一,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筆划過繁,書寫不易,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沒有為行政公文和正規教育所採用。

壯文羅馬字

1957年以後,壯語有了應用羅馬字的壯文,幾乎不使用方塊壯字,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些地名上還沿用着岜(山的意思)或崬(森林的意思)等方塊壯字,也有不少漢字字典收錄這些字。1981年,由於壯文的特殊字符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來說,對壯文打字、印刷造成了妨害,政府又制定了《壯文方案(修訂案)》,將特殊字符用一個或兩個拉丁字母來表示。這套方案於1982年3月20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佈。這就是現時的壯語文字。

壯語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方言/土語群

 
壯語的分佈(據張均如,《壯語方言研究》,1999年) N, M, I, C, B, F, H, L, P

壯語按照語音特徵可以分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兩大方言。

  • 北部方言,1000餘萬人使用。
    1. 邕北壯語(武鳴、邕寧北部小部、橫縣、賓陽、平果),200萬人使用。
    2. 紅水河壯語:可以進一步分為東紅水河(上林南部、忻城南部、興賓區南部、貴港市北部、桂平西部、武宣南部,120萬人)、中紅水河(都安、馬山、上林北部,110萬人)和柳黔(武宣北部、象州、鹿寨,40萬人)三種。
    3. 柳江壯語(柳江、來賓北部、宜州、柳城、忻城),160萬人使用。
    4. 桂北壯語(河池、南丹、天峨、東蘭、巴馬、融水、羅城、環江、永福、融安、三江、龍勝),150萬人使用。
    5. 右江壯語(田東、田陽、百色),90萬人使用。
    6. 桂邊壯語英語Yei Zhuang language(田林、隆林、西林、凌雲、樂業、鳳山、及雲南省的富寧和廣南自稱布約依[pu4ˀjui4]的那部分壯族的語言),100萬人使用。
    7. 丘北壯語(雲南省丘北縣和硯山縣、師宗縣的自稱布依[pəu4ʔi4]的那部分壯族的語言),20萬人使用
    8. 連山壯語(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懷集縣),3萬3000人使用。
  • 南部方言,500萬人使用。
    1. 邕南壯語(邕寧南部大部、隆安、扶綏、上思、欽州),180萬人使用。
    2. 左江壯語(龍州、寧明、憑祥、崇左、大新和天等兩縣東部大部、越南北部如諒山等省),170萬人使用。
    3. 德靖壯語(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和大新兩縣西部小部、越南北部如高平等省),90萬人使用。
    4. 硯廣壯語(雲南省硯山、廣南、麻栗坡、馬關、文山等縣內自稱布儂[pʰu3noŋ2]的壯族語言,以及越南北部靠近其的某些岱儂語),50萬人使用。
    5. 文麻壯語(雲南省文山、麻栗坡、馬關和開遠等地自稱布岱[pʰu3dai2]的壯族語言),12萬人使用。該方言的語音特徵是聲母保留古台語全濁音,韻母完全失去了入聲。
    6. 民講(Gangj Minz,雲南省富寧縣田蓬鎮一些村落),2600人使用。

不同方言音系有一定對應關係,參見侗台語族語音演變

影響

報紙

目前,壯文紙質媒體僅有《廣西民族報》壯文版和《三月三》(壯語Sam Nyied Sam)雜誌兩種。

廣播

1957年11月1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壯語節目開始播音。「文革」期間大部分民族語廣播中斷,「文革」結束後,蒙、藏、維、哈、朝等少數民族廣播事業獲得國家重視,不斷發展壯大。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已將蒙、藏、維、哈、朝5種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由原來的每天播音2小時,調整為每個語種各辦一套節目,24小時播音。此外,中央還給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區劃撥專項經費,以加強各自的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目前,壯語僅有廣西人民廣播電台有少許廣播時間,與壯語眾多使用人口不相協調。

電視

廣西衛視開設有《壯語新聞》節目[4],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些縣市廣播電視機構也有開設壯語新聞、文藝節目[5]

此外, 雲南省文山廣播電視台綜合頻道《文山壯語新聞節目》則在招聘壯語節目的主持、播音及翻譯時就寫明「限文山州世居壯族,男女各1人」[6],而文山州下轄的廣南縣電視台也有計劃開設壯語節目[7]

與其他語言的關係

壯語與泰語老撾語傣語撣語等語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壯語北部方言和布依語均屬於台語支北部組,壯語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儂語都屬於台語支中部組。另外,泰語、老撾語傣語撣語等組成了台語支西南組。

雖然壯語與上述語言關係密切,但中國廣西和泰國地理距離較遠,民間也不了解壯語和泰語同屬壯傣語支。

壯語泰語同源詞彙對比

1988年壯族學者覃聖敏赴泰參訪,竟發現泰語與他所講的南部壯語方言可以互通[8][9]。壯、泰語的元音、輔音基本相同;在1000個較古老的基本詞彙中相同或相近的佔75%以上,在語法結構上,壯、泰語也基本相同[10]

1998年曼谷亞運會,中國的壯族記者前往採訪,再一次注意到壯語和泰語的相似性。

壯語泰語之人稱代詞同源詞

人稱 壯語 泰語 泰文
pwe [phɯa1] 【尊稱、詩】(大新,龍州) [phɯa]【古、詩】 เผือ
gou [kou1] 【一般用法】 [ku]【貶】 กู
koij [khoi3] 【謙稱】 khoi【謙稱、方言】 ค่อย
raz [ra2] 【在下】(靖西,德保) [ra]【古, 在下】 ข้า หรา
我們 raeuz [rau2] 【不包括受話者】 [rau]【不包括受話者】 เรา
我們 du [tu1] 【包括受話者】(北部方言) [tu]【包括受話者】 ตู
我倆 song raeuz [so:ng1 rau2] 【我們二、詩】 [so:ng rau]【我們二】 สองเรา
hwe[hɯa1] 【尊稱、詩】 [khɯa]【古、詩】 เขือ
mwngz/mawz [mɯng2 /maɯ2]【一般用法】 [mɯng]【貶】 มึง
你們 su [su1] 【可指單數】 [su]【可指單數】 สู
他/她/它/ minz [min2] 【一般用法】 [man]【一般用法】 มัน
他/她 ha [kha] ขา
他們 haeu [hau] [khau] เขา

註:詩=山歌

泰語其他人稱代詞

/tshan/ ฉัน我,女性用詞,源自古漢語的「臣」,壯語無

/khun/ คุณ 您,尊稱,源自古漢語的「君」,壯語無

/kan/ 我們,源自/kan/ กัน(名詞,一起),親密朋友中用,壯語對應為/kan/(一起)。

/phom/ 我,男性用詞ผม,源自/phom/(名詞,頭髮),壯語對應為/phlom/(頭髮)

壯語泰語的親屬稱謂同源詞對比

壯語 泰語 漢語
/po//pho/ /pho/ พ่อ 爸爸
/me/ /me/แม่ 媽媽
/pu//pou/ /pu/ปู่ 爺爺
/ja/ /ja/ย่า 奶奶
/ta:i/ /ja:i/ยาย 外婆
/ta/ /ta/ตา 外公
/pa/ /pa/ป้า 伯母
/lung/ /lung/ลุง 伯父
/phi/ /phi/พี่ 兄長
/no:ng/ /no:ng/น้อง 弟妹
/a:u//a/ /a/ อา 叔叔
/na/ /na/น้า 阿姨
/phi ba:u//pei sa:i/ /phi ba:u//hi tsha:i/พี่บ่าว/พี่ชาย 哥哥
/phi sa:u/ /phi sa:u/พี่สาว 姐姐
/no:ng ba:u//no:ng sa:i/ /no:ng ba:u//no:ng tsha:i/น้องบ่าว/น้องชาย 弟弟
/no:ng sa:u/ /no:ng sa:u/น้องสาว 妹妹
/la:n ba:u//la:n sa:i/ /la:n ba:u//la:n tsha:i/หลานบ่าว/หลานชาย 孫子
/la:n sa:u/ /la:n sa:u/หลานสาว 孫女
/luk khəi/ /luk khəi/ลูกเขย 女婿
/la:n khəi/ /la:n khəi/หลานเขย 孫女婿
/me/ /mie/เมีย 妻子
/pho/ /phuoผัว 丈夫

壯語泰語的【人類和動物身體部位名詞】

壯語 泰語 漢語
/ham/ หำ /ham/ 男根
/hai ham/ ไข่หำ /khai ham/ 睾丸
/hi/ หี /hi/ 女陰
/khon/ ขน /khon/
/da:ng/ ร่าง /ra:ng/ 身體
/khɯang/ เครื่อง /khɯang/ 軀幹
/nang/ หนัง /nang/
/phieu/ ผิว /phiu 皮膚
/lɯat/ เลือด /lɯat/
/nɯa/ เนื้อ /nɯa/
/phlom//phjom/ ผม /phom
/vuo/ หัว /huo/
/mo:m/ หม่อม /mo:m/ 頭中
/na/ หน้า /na/
/na phla:k/(phja:k) หน้าผาก /na pha:k/ 額頭
/kem/ แก้ม /kem/ 臉頰
/hu/ หู /hu/ 耳朵
/tha//ha//ta/ ตา /ta/
/khon tha/ ขนตา /khon ta/ 眼毛
/dang/ ดัง /dang/
/san dang/ สันดัง /san dang/ 鼻樑
/kha:ng/ คาง /kha:ng/ 下巴
/hɯak เหงือก /ngɯa/
/nieng/ เหนียง /nieng/ 喉結
/ho/ คอ /kho/
/pa:k/ บาก /pa:k
/phieu pa:k/ ผิวปาก /phiu pa:k/ 嘴唇
/lin/ ลิ้น lin/
/kheu/ เคี้ยว /khieu/ 牙齒
/fan/ ฟัน /fan/ 門牙
/na ok/ หน้าอก /na ok/ 胸部
/nom/ นม /nom/
/tho:ng/ ท้อง /tho:ng
/rak re/ หรักแร่ /rak re/ 腋下
/ha:ng/ ข้าง / เอว /kha:ng//eu/
/ba/ บ่า /ba/
/khen/ แขน /khen/ 手臂
/so:k/ ศอก /so:k/ 手肘
/mɯ//fɯng/ มือ /mɯ/
/lang mɯ/ หลังมือ /lang mɯ/ 手背
/pha mɯ/ ฝามือ /fa mɯ/ 手掌
/niu mɯ/ นิ้วมือ /niu mɯ/ 手指
/ho mɯ/ ค่อมือ /kho mɯ/ 指關節
/lep mɯ/ เล็บมือ /lep mɯ/ 指甲
/kun//kon/ ก้น /kon/ 屁股
/kha/ ขา /kha/
/no:ng/ หน่อง /no:ng/ 小腿
/vuo khau/ หัวเข่า /huo khau/ 膝蓋
/tin/ ติน /tin/
/pha tin ฝาติน /fa tin/ 腳掌
/lep kha/ เล็บขา /lep kha/ 腳甲
/sɯn/ ส้น /son/ 腳後跟
/duk/ ดูก /duk/
/san/ สัน /san/ 脊背
/sai/ ไส้ /sai/
/tap/ ตับ /tap/
/pɯt ปอด /po:t/
/ma:m/ ม้าม /ma:m/
/daɯ/ ใต /tai/
/tsaɯ/ ใจ /tsai/
/di/ ดี /di/
/muk/ มูก /muk/ 鼻涕
/la:i//mla:i/ ลาย /la:i/ 口水
/khi ขี้ /khi/
/tod//tɯd/ ตด /tod/
/hɯa/ เหงื่อ /ngɯa/ 汗液
/khi tha/ ขี้ตา /khi ta/ 眼屎
/nam tha/ น้ำตา /nam ta/ 眼淚
/khi hu/ ขี้หู /khi hu/ 耳屎
/khi dang/ ขี้ดัง /khi dang/ 鼻屎

參見

註釋

  1. ^ 一些學者將壯侗語族歸類於漢藏語系
  2. ^ Bradley, Davi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Moseley, Christopher (編). Encyclopedia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Languages. Routledge. 2007: 349–422. ISBN 978-1-135-79640-2.  p. 370.
  3. ^ Edmondson, Jerold A. Jimmy G. Harris, Somsonge Burusphat and James E. Harris , 編. Studies in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Bangkok, Thailand: Ek Phim Thai Co. Ltd. 2007. (原始內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2007-08-21).  |chapter=被忽略 (幫助); (see page 15)
  4. ^ 广西电视台. 央視網. [202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4). 
  5. ^ 覃龍娟. 关于壮语视听类节目强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文化學刊》. 2021, (09): 108–110. CNKI WHXU202109029 . 
  6. ^ 政府官方招聘網址[永久失效連結]
  7. ^ 政府官方答复. [2011-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8. ^ 覃圣敏结缘壮泰民族文化比较研究,始于16年前的一次泰国之旅. [201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覃聖敏.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 中國: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9787219049150 (中文(簡體)). 
  10. ^ 中泰专家认为,泰国泰族与中国壮族“同源异流”. [201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