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 (音樂)

塔拉梵文tāla,又寫作taal、taalam等)是印度音樂的節奏模式,為音樂提供有規律的、重複的節奏型。常見的印度鼓有塔布拉鼓(tabla)和米里丹甘鼓(mridangam),在這些鼓上,可以演奏音高不同的鼓點(bol),由鼓點串連而成一段節奏的模式(theka)。這些重複的節奏模式和西方詩歌用的節奏型,又或者土耳其音樂的烏素(usul)節奏模式類似。

常用的鼓點(bol)有 Dha, Dhin, Ta, Na, Tin 等,每一個擬聲字模仿鼓的不同聲音,以左右手在鼓中心、鼓邊等不同位置以不同手法敲打而得出。而學習鼓點的過程全靠背誦,老師會傳授簡單的拍子,再慢慢傳授更艱難的拍子。而學生在背誦了很多不同的節奏型之後,便開始有能力在重覆的基礎上即興演奏複雜的節奏,學習過程和中國戲曲鑼鼓所用的鑼鼓經類似,即使有樂譜亦只是僅供參考,全靠背誦。

印度斯坦音樂

 
常用的鼓點(bol)

常用節奏

塔拉的一個循環稱為阿凡坦(avartan),常見的阿凡坦從六拍至十六拍不等,例如最常見的十六拍,分為四個單元(4+4+4+4)的Teental。但有時即使拍子相同,重音的位置卻不同,例如十四拍子,有Jhoomra tal,節奏是3+4+3+4;而同樣是十四拍子的Dhamar tal,節奏是5+2+3+4。每一個循環的第一拍(sam)是最重要、最強調的拍子,獨奏者或歌唱者一定要回到第一拍完結樂曲。但樂曲不一定以第一拍開始。印度音樂以移位(talli)來形容從弱拍開始的樂曲。接近樂曲結尾時,會有固定的格式,重覆一個特定的節奏型三次(tihai)來標誌着樂曲的完結。而這個節奏型通常和底下的阿凡坦重拍不一致,形成複合節奏,例如在四拍子的基礎上演奏三拍子的節奏型。

速度

北印度古典音樂通常以自由節奏的散序(alaap)開始,接着主奏樂器開始演奏主題(gat),開始有拍子,但鼓手這時仍未加入。之後鼓手加入,帶動整個樂隊慢起漸快,從慢板(Vilambit)開始,到中板(Madya)和快板(Drut)。南印度古典音樂更加上超快板及特慢板,分別為Chauka(一倍速)、Vilamba(兩倍速)、Madhyama(四倍速)、Dhuridha(八倍速)和Adi-dhurida(十六倍速)。

卡納提克音樂

節奏類型

印度南部卡納提克音樂傳統中,塔拉(寫作talam或thaalam)可分爲幾大類:chapu(四種)、chanda(108種)和melakarta(72種)。

通常使用的suladi體系中有35種塔拉,由以下幾個基本單元組成:

  • laghu(記號:l),每個塔拉必須包括至少一個,長度可爲3、4、5、7或9個音(akshara)。如果一個塔拉中包括超過一個laghu,每個laghu的長度必須相同。拍手時,第一個音正常拍手,從第二個音起依次彎曲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到拇指後從小指重新開始。
  • dhrutam(記號:O),長度爲2個音,拍手時正常拍一次,用右手背拍左手掌一次。
  • anudhrutam(記號:U),長度爲1個音,拍手時正常拍一次。

依laghu的長度可將suladi塔拉分爲五類,每類中包含七種以上基本單元的組合方式,見下表:

塔拉 記號 Tisra (3) Chatusra (4) Khanda (5) Misra (7) Sankeerna (9)
Dhruva lOll 11 14 17 23 29
Matya lOl 8 10 12 16 20
Rupaka Ol 5 6 7 9 11
Jhampa lUO 6 7 8 10 12
Triputa lOO 7 8 9 11 13
Ata llOO 10 12 14 18 22
Eka l 3 4 5 7 9

例如,tisra jati eka是最短的suladi塔拉,其中只有一個laghu元素,每個周期(avartanam)有3個音長。sankeerna jati dhruva是最長的suladi塔拉,依次由一個laghu(9個音長)、一個dhrutam(2個音長)和兩個laghu(18個音長)組成,每個周期總音長是29個音。

儘管卡納提克音樂的塔拉種類繁多,其實大部分曲目使用的塔拉僅有五六種。最常見的塔拉是ādi塔拉,對應suladi分類法中的chatusra jati triputa,每個周期8個音長。其他常用的塔拉有:

  • Rupaka塔拉,對應suladi分類法中的chatusra jati rupaka塔拉,每個周期6個音長。然而,通常拍手時不使用suladi規定的拍六下,而是僅在第一、三、五拍子拍手(第五拍用右手背)。
  • Khanda chapu塔拉,不屬於suladi分類法,每個周期5個音長,在第一、三、四拍子拍手。
  • Misra chapu塔拉,不屬於suladi分類法,每個周期7個音長,在第一、二、四、六拍子拍手(第一、二拍用右手背)。
  • Ata塔拉,對應suladi分類法中的khanda-jati ata塔拉,每個周期14個音長。

復合節奏

在卡納提克音樂中,每個曲目由始至終的塔拉是固定不變的,然而演奏者實際演奏的節奏可能與塔拉形成復節奏,以此達到交錯拍子的效果。

演奏者所依照的節奏叫做nadai,也有3、4、5、7、9個音長的區分。例如,當曲目的塔拉是ādi(8個音長),演奏者演奏tisra nadai(3個音長)時,需要24個音長才能完成一個循環(C代表正常拍手,Cn代表拍手並彎曲第n指,T代表右手背拍手):

C C5 C4 C3 C T C T C C5 C4 C3 C T C T C C5 C4 C3 C T C T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ta ki ṭa

參見

參考資料

  • Nelson, David P. Solkattu Manu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hythmic Language of South Indian Music. Middletown, Connecticu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8195-7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