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地震列表
塔吉克地震列表介紹塔吉克有史以來的顯著地震。塔吉克地處歐亞板塊內部,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北部末端,靠近南天山地震帶,地震活動比較頻繁,是中亞地區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亦是原蘇聯地區地震最頻發的地區之一[1]。自1900年以來,該國共發生震級7級以上地震4次,6級以上地震7次[2]。
塔吉克的地震紀錄始於20世紀初。1949年喀伊特地震是塔吉克有觀測紀錄以來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其面波震級達到7.7級,最大烈度則可能達到麥加利地震烈度10(X)度[3]。塔吉克東部的24個居民點受到了嚴重破壞,亞斯曼河(the Yasman river)受地震影響發生了雪崩,整場地震致使超過3500人死亡[3]。而1907年坎拉托克地震則是該國有史以來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地震,是次地震據信約造成1.5萬人死亡[4]。
塔吉克的國家地震觀測機構是「塔吉克國家科學院地震監測中心」,該國的地震學研究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該機構負責塔吉克全國的地震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並在全國佈設了超過一百個地震台站,以記錄塔吉克及其周邊的地震活動情況[5]。
地質背景
喜馬拉雅山脈沿線地震活動主要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引起,兩個板塊以40-50mm/yr的相對速度匯聚,使這個地區成為地球上最具地震危險性的地區之一[6]。塔吉克位於喜馬拉雅弧北端,緊鄰南天山地震帶[1]。天山地震帶是一個東西走向的逆衝斷層,在中國新疆地區和中亞東部地區擠壓形成了盆地和山地地貌[6]。蘇聯解體前,南天山地震帶被列為蘇聯政府定為一級地震危險性斷裂帶[7]。一般認為,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聚集的區域性應力是造成該地區斷層活動性強的原因[6]。歷史地震研究指出,儘管該地區在過去250年中沒有發生過特大地震,但使這一地區的能量沒有得到釋放[7],有研究者認為塔吉克乃至整個中亞地區是7.0級以上的地震的重要危險區[6]。
自蘇聯時期起,中亞地區就被定為蘇聯地震觀測的重點地區[5]。1950年代前,整個蘇聯中亞地區設有地震觀測台站20餘個[5]。1965年,當時的蘇聯科學院牽頭形成了跨部門、跨加盟共和國的地震觀測台站格局[5]。1966年塔什干地震後,地震預測工作被作為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中亞地區地震觀測網迅速擴大[5]。到80年代初,中亞地區已建成各種地震觀測台站80多個,其中的小部分分佈於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5]。而到了1984年,塔吉克科學院地震研究所計有9個基準地震台和20個區域地震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地震監測網絡[5]。2007年,在瑞士政府、阿迦汗基金會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塔吉克科學院在烏蘇大壩建成了水庫地震和水文監測系統,來自該系統的數據得以通過衛星實時回傳至杜尚別[8]。在2015年塔吉克地震中,該系統得到了檢驗,運行效果較好[8]。
顯着地震
如無特別說明,本表中的地震烈度均採用麥加利地震烈度度量。
日期 | 震央 | 北緯 | 東經 | 死亡 | 受傷 | 地震震級 | 烈度 | 來源 |
---|---|---|---|---|---|---|---|---|
2015年12月7日 | 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 | 38.26 | 72.77 | 2人 | 數十人 | MW 7.2級 | VII | [2] |
2012年5月13日 | 國家直轄區 | 38.61 | 70.35 | 1人 | MW 5.7級 | VI | [9] | |
2011年7月19日 | 費爾干納盆地 | 40.05 | 71.44 | 14人 | 86人 | MW 6.2級 | VIII | [2] |
2006年7月29日 | 哈特隆州 | 37.26 | 68.83 | 3人 | 19人 | MW 5.6級 | [2] | |
1989年1月22日 | 希薩爾 | 38.47 | 68.69 | 274人 | 不明 | mb 5.3級 | VII | [2] |
1985年10月13日 | 凱拉庫姆 | 40.3 | 69.82 | 29人 | 80人 | MS 5.9級 | IX | [2] |
1984年10月26日 | 德吉塔爾 | 39.16 | 71.33 | 0人 | 0人 | MS 6.1級 | VII | [2] |
1977年1月31日 | 40.04 | 70.85 | 0人 | 0人 | MS 5.9級 | [2] | ||
1949年7月10日 | 戈爾姆州 | 39.2 | 70.8 | 7,200人 | 不明 | MS 7.7級 | X | [2] |
1930年9月22日 | 杜尚別 | 38.4 | 68.5 | 175人 | 不明 | M 6.3級 | [2] | |
1911年2月18日 | 拉森區 | 38.2 | 72.8 | 90人 | 不明 | MS 7.4級 | IX | [2] |
1907年10月21日 | 卡拉塔格河 | 38.5 | 67.9 | 12,000–15,000人 | 不明 | MS 7.4級 | IX | [2] |
參考資料
- ^ 1.0 1.1 澤梅里; 張君儀. 中亚地震图上最令人不安的地区. 國際地震動態. 1984, (10): 31 (中文(中國大陸)).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NOAA. The Significant Earthquake Database. 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 銀泉.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1) (美國英語).
- ^ 3.0 3.1 NOAA. Significant Earthquake: TAJIKISTAN. 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 銀泉.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1) (美國英語).
- ^ NOAA. Significant Earthquake: TAJIKISTAN: KARATAG. 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 銀泉.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美國英語).
- ^ 5.0 5.1 5.2 5.3 5.4 5.5 5.6 車用太; 李友博. 苏联中亚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及其监测能力. 內陸地震. 1987, (1): 102–109 (中文(中國大陸)).
- ^ 6.0 6.1 6.2 6.3 NOAA. Seismotectonics of the Himalaya and Vicinity. 美國地質調查局. 里斯頓.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7) (美國英語).
- ^ 7.0 7.1 馬拉穆德; 庫拉金. 塔吉克斯坦大震带强震地点的预报. 國際地震動態. 1984, (1): 29–33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ПЛОТИНА САРЕЗСКОГО ОЗЕРА ПРОЯВЛЯЕТ УСТОЙЧИВОСТЬ К ВОЗНИКШИМ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М. 塔吉克國家科學院. 杜尚別.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9) (俄語).
- ^ USGS. M5.7 - Tajikistan. 美國地質調查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