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
報紙(或稱報章、新聞紙[註 1])是一種以重量較輕,價值較低的紙張印刷而成的出版品。報紙通常分為多個版別,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專欄等,主題包括政治、經濟、知識、社會事件、體育、意見、天氣、星座運勢等等,也可能包含漫畫、數獨、填字遊戲等娛樂。商業報紙的收入來自讀者訂閱或購買,以及商業廣告的收入。隨着互聯網發展,許多報社也透過網絡發行電子報,有些甚至完全轉型成網絡報並取消紙質報紙的業務。
報紙從17世紀的歐洲開始興起,隨着印刷術的發達逐漸普及,在2007年時,世界上有6,580種日報,每天銷售將近四億份。不過在2008金融危機時,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加上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銷售及廣告的巨幅下滑,因此許多報紙停刊或縮小規模[1]。但也有許多報社將報紙的內容放在網站中,即為電子報。
報紙是傳播媒體的一種。絕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創辦報刊,屬於言論自由中的一部份,但也有例外:像中華民國在戒嚴時期曾有報禁,停止新報紙登記,一直到1988年才解除報禁[2]。
簡介
報紙多半會是每天發行(日報)、或是每週發行(週報)。新聞雜誌一般也是每週發行,不過是用雜誌的方式呈現。大眾型的報紙一般會有針對國內新聞及國際新聞的報導以及特寫報導,也會包括地方性的新聞。新聞會包括政治新聞及財經新聞、治安、氣象及大型災害、 醫療與健康、科學、電腦與技術、運動及娛樂、社會、美食及烹調、時尚及家居、以及藝術。一般報紙會依照其主要分類分為幾個部份(標示A、B、C等,其頁碼前也會加上其分類,例如A1-A20、B1-B20、C1-C20等)。大部份傳統的報紙會有社論頁面,其中有報紙主編所寫,針對公眾事件或議題的社論,有些也會有向其他人邀稿的社論對頁版(一般可能和社論在同一頁),也會有專欄,由專欄作家發表其論點,多半會有一些分析及整理,設法將一些新聞的原始資料轉換為資訊,讓讀者知道較完整的資訊其中的含意,並且遊說讀者接受其論點。報紙中也會有一些沒有byline(撰文者姓名)的報導,這些一般是由報社的工作人員所寫的。
定義
- 公眾可取得:其內容是公眾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取得的,包括傳統的報紙透過報攤、商店販售,或是放在圖書館供大家閱讀,也包括較新型的媒體或是線上報紙,透過互聯網提供內容供大眾閱讀。費用上可以是免費,或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金額。對於有使用網絡的人而言,閱讀線上報紙的比例比閱讀傳統報紙要高,但是線上報紙對於沒有網絡或是不使用電腦的人而言(例如露宿者、貧窮的人或是住在鄉間的人)會產生數位落差,他們無法獲得這些方面的資訊。另外,對於閱讀報紙而言,識字也是重要的因素,要有識字及閱讀的能力,才能從紙本報紙或是線上報紙上取得需要的資訊,並因此而獲益。
- 週期性:報紙需定期發行,可能是每日發行或是每週發行,這可以確保報紙可以提供新興新聞或事件的資訊。
- 及時性:報紙的內容要儘可能提供最新的訊息,不過這會受到發行週期的限制。印刷報紙的即時性除了受到發行週期影響外,也會受到報紙印刷及分送所需的時間所影響。有一些大都市的報紙會有早報版及晚報版,一些在早報版發行後發生的突發新聞就可以放在晚報版中。線上報紙有更快的更新頻率,甚至會在一天中更新很多次,因此線上報紙的及時性會比印刷報紙要好很多。
- 一般性:報紙會包括許多的主題,包括政治性及商業性的新聞,以及科技、藝術、文化及娛樂上的新資訊。
早期的報紙
凱撒時期把元老院決議事項次日全部公開,屋大維時期不在《元老院議事報》公開張貼,改由「公文書庫」保管,同樣也是速記方式記錄;但只有想看的人才會閱讀。
在古羅馬時代就有《每日紀事》(Acta Diurna),是政府發佈的新聞公告,刻在金屬或石頭上,張貼在公眾場所。
中國早期的政府新聞報紙稱為邸報,始於漢朝,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唐朝時期有最早的流通性報紙開元雜報。宋朝除了官方發行的朝報,亦出現了私人撰寫的「小報」,由進奏院中的邸吏「以小紙書之,飛報遠近」,大受歡迎並可從中獲利:「日出一紙,坐獲不貲之利」[5]。1582年,於明朝末年時在北京出現了第一份私人出版的報紙[6]。
近代時期歐洲各地區之間的互動增加.因此對於訊息的需求也更迫切,當時有一份簡單手抄的新聞紙,稱為avvisi。在1556年時威尼斯共和國的政府固定每月發行《Notizie scritte》,每份約需一個gazetta(當時的小額硬幣)[7]。這些手寫報紙在1500至1700年間在意大利城市之間快速的傳播政治、軍事及經濟的新聞,有一些報紙的特徵,但一般不將這些手寫報紙視為真正的報紙[8]。
歷史
報紙
歐洲
首個可以大規模生產印刷書籍的機械活字印刷術是由約翰內斯·古騰堡於1450年左右發明的。在古騰堡開始印刷的50年裏,估計有50萬本書在流通,印刷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大約1000台印刷機上。古騰堡的發明是一個簡單的設備,但它引發了一場由技術的反覆進步所標誌的革命,從而普及了自由和信息交流自由的理念。[9]
17世紀新媒體的出現與印刷機的傳播緊密相關,出版出版的術語也是從此而來。[10]德國語言的關於一切顯要和值得紀念的歷史(Relation aller Fürnemmen und gedenckwürdigen Historien)從1605年開始由約翰·卡羅魯斯在斯特拉斯堡發行,通常被認為是第一份報紙。[11][12] 第二份報紙是德國的Avisa,從1609年開始在沃爾芬比特爾發行。這兩份報紙通過定期出版,與其他印刷材料相區別。它們向廣大公眾報告各種時事。幾十年內,歐洲所有主要城市都可以找到報紙,從威尼斯到倫敦。
荷蘭的意大利、德國等國的關聯新聞(Courante uyt Italien, Duytslandt, &c.)於1618年首次以大開本而不是四開本的方式出版。作為全球貿易中心的阿姆斯特丹很快成為許多語言的報紙的發源地,通常在它們自己的國家出版之前就已經在這裏發行。[13] 第一份英語報紙,從意大利、德國等地的新聞(Corrant out of Italy, Germany, etc.)於1620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同年,安特衛普的期刊Nieuwe Tijdinghen[14] 由亞伯拉罕·費爾霍芬(Abraham Verhoeven)出版。[15] 1621年,从意大利、德国等地的新闻,匈牙利、波兰、波西米亚、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新闻(Corante, or weekely newes from Italy, Germany, Hungary, Poland, Bohemia, France and the Low Countreys)在英國由「N.B.」(通常被認為是內森尼爾·巴特(Nathaniel Butter)或尼古拉斯·伯恩(Nicholas Bourne))和托馬斯·阿徹(Thomas Archer)出版。[16] 法國第一份報紙是在1631年發行的La Gazette(最初發行為Gazette de France)。[7] 意大利的第一份報紙,根據仍然保存的最古老的問題,是1639年在熱那亞發行的Di Genova。[17] 葡萄牙的第一份報紙A Gazeta da Restauração於1641年在里斯本發行。[18] 西班牙的第一份報紙,Gaceta de Madrid,於1661年出版。
瑞典的Post- och Inrikes Tidningar(最初名為Ordinari Post Tijdender)於1645年首次發行,是迄今為止存在最久的報紙,儘管現在它只在線上發行。[19] 1656年在哈勒姆發行的Opregte Haarlemsche Courant是最早仍在印刷的報紙。當德國佔領荷蘭時,該報紙於1942年被迫與報紙哈勒姆日報合併。此後,哈勒姆日報一直以子標題Oprechte Haerlemse Courant 1656發行。波蘭的克拉科夫在1661年出版了Merkuriusz Polski Ordynaryjny。第一份成功的英語日報,The Daily Courant,於1702年至1735年出版。[13][20]
美洲
1690年,在波士頓,本傑明·哈里斯出版了Publick Occurrences Both Forreign and Domestick。儘管該報只發行了一期,但被認為是美洲殖民地的第一份報紙,在政府的壓制下,它不再繼續出版。 1704年,總督允許出版了波士頓新聞簡報,它成為殖民地中首份持續出版的報紙。不久之後,紐約和費城開始出版每周報紙。這些早期報紙遵循英國的格式,通常為四頁長。它們主要報道來自英國的新聞,內容取決於編輯的興趣。1783年,賓夕法尼亞晚報成為美國第一份日報。[21]
1752年,約翰·布什爾出版了哈利法克斯公報,宣稱是「加拿大第一份報紙」。然而,它的正式後代,皇家公報,是一份發佈法律通告和宣告的政府出版物,而不是正式的報紙。1764年,魁北克紀事報-電信報首次出版,1764年6月21日,至今仍是北美洲持續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名為魁北克紀事報-電信報。它目前作為一份英語周報出版,辦公地址位於加拿大魁北克市1040 Belvédère,218號。在1808年,里約熱內盧公報[22]首次出版,使用從英國帶來的設備印刷,出版有利於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夫聯合王國政府的新聞,因為它是由葡萄牙王室的官方新聞服務製作的。
1821年,在解禁私人報紙流通之後,首次出現了第一份非帝國印刷出版物,即里約熱內盧日報,儘管當時已經存在着Correio Braziliense,由希波利托·約瑟·達·科斯塔與公報同時出版,但是來自倫敦,並且積極提出政治和批判性思想,旨在揭示政府的缺陷。秘魯的第一份報紙是El Peruano,成立於1825年10月,如今仍在出版,但已經多次更名。
中東
中東報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許多編輯不僅是記者,還是作家、哲學家和政治家。這些知識分子通過非官方雜誌在奧斯曼和波斯帝國中鼓勵公眾討論政治。各種文學作品都以連載形式在報紙上發佈。
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批報紙是由住在那裏的外國人擁有的,他們想對西方世界進行宣傳。[23][24] 最早的一份報紙是1795年由法國宮在伯拉印刷的。中東的土著新聞從1828年開始,在這一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埃及 尼赫瓦特)下令在當地建立公報Vekayi-i Misriye(埃及事務)。[25] 它是第一份同時使用奧斯曼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對頁印刷的報紙,後來只用阿拉伯語,在標題為「al-Waqa'i'a al-Masriya」下發行。[26]
第一份非官方的土耳其報紙Ceride-i Havadis(事件登記)於1840年由英國人威廉·丘吉爾(William Churchill)出版。由土耳其記者創辦的第一份私人報紙Tercüman-ı Ahvâl(事件翻譯者)於1860年由伊布拉欣·什納西(İbrahim Şinasi)和阿加·艾菲迪(Agah Efendi)創辦並發行。[27] 伊朗的第一份報紙Kaghaz-e Akhbar(報紙)於1837年由米爾扎·薩萊赫·什拉茲(Mirza Saleh Shirazi)為政府創辦。[28] 在阿拉伯半島上的第一批期刊出現在希賈茲,當該地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擺脫奧斯曼統治時。在阿拉伯媒體上署名的最早的女性之一是女性醫生加麗拉·塔瑪漢(Galila Tamarhan),她在1860年代為一本名為「Ya'asub al-Tib」(醫學領袖)的醫學雜誌撰寫了文章。[29]
工業革命
到19世紀初,歐洲、北美和南美的許多城市都出版了類似報紙的出版物,儘管它們的發展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區和文化偏好的影響。[30] 與工業革命有關的印刷技術進步使報紙成為更廣泛傳播的溝通方式,新的印刷技術使印刷變得更加便宜和高效。1814年,泰晤士報(The Times,倫敦)獲得了一台每小時可製作1100次印刷的印刷機。[31] 不久,這台印刷機被改裝成可以一次在頁面的兩面上印刷。這一創新使報紙變得更加便宜,從而能夠覆蓋更大的人口。
1830年,市場上出現了第一份廉價的「一便士報紙」:林德·M·沃爾特(Lynde M. Walter)的波士頓晚報(Transcript)。[32] 一便士報紙的售價大約是其他報紙的六分之一,吸引了更廣泛的讀者群,包括受教育程度較低和收入較低的人。[33] 在法國,埃米爾·德·吉拉丁(Émile de Girardin)於1836年創辦了La Presse,將廉價、廣告支持的日報引入了法國。1848年,奧地利人奧古斯特·詹格(August Zang)在巴黎認識吉拉丁後,回到維也納,以Die Presse的方式引入了相同的方法(該報紙的名稱是以並直接模仿了吉拉丁的出版物)。[34]
分類
依照出刊期間的不同,報紙可分為:
依照每日出刊時間的不同,則可分為:
依照政治立場的不同,以香港為例則可分為:
依照收費與否,則可分為:
依照媒體形態不同,則可分為:
- 印刷報紙
- 網上版報紙
- 電子報
- 電子手帳版報紙
組織及人員
在美國,報紙的總經理或執行長稱為發行人(publisher)[35]。若在小型報紙,報社的老闆(或是最大的股東)會是發行人。發行人可能很少(甚至於從來沒有)撰寫過報導,但發行人需為報紙中的所有內容負責,並且負責經營業務,包括召募記者、編輯及其他工作人員。在美國以外地區較少看到publisher這個稱呼。大約類似電影及電視新聞的執行製作人。大部份的報社都有四個和報紙發行直接相關的部門:編輯部、製作部/印刷部、發行部及廣告部,不過有時也常會使用其他的名稱,而報社中也有一些和其他公司類似,和報紙不直接相關的部門,例如會計、行銷、人力資源及IT部門等。
英語系的國家中,會將報社中決定報紙內容的人稱為編輯(editor),其他的稱呼有執行編輯(executive editor)、總編輯(editor-in-chief)等。小型報紙會由一名編輯決定所有的內容。大型報紙會由最資深的編輯負責出版發行,其他編輯會針對特定的領域,例如運動或是地方新聞。大部份報紙的編輯會針對報紙中的報導來審稿,也會分擔校對及事實查核的工作。
記者(Reporter)是指收集資訊、報導事件的新聞從業員(Journalist),寫較長,較不新聞導向文章的人會稱為特寫作家(feature writers)。攝影師及圖像製作人員會提供報導中需要的照片及插圖。有些記者會負責一些特殊的領域,像是體育、宗教或是科學等,稱為Beat reporting。專欄作家會定期出稿,表達其個人意見或是經驗。印刷廠或印刷機操作員是實際印製報紙的人。許多報社的印刷已經委外,一方面是因為膠印(目前最常見,用來印刷報紙的作法)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因為小型報紙的印刷量可能不到一小時即可印完,因此若小型報社有自己的印刷廠,印刷廠閒置的時間會相當長。若報紙有網頁版本,會有網站管理員及網頁設計人員來設計相關的網站,或是負責將報導上傳到網站。
報紙發行部門的人員會和出售報紙的零售商聯絡、管理報紙訂閱、也處理報紙透過郵件、透過售報員、零售商或是售報機的發送情形。免費報紙不需販售,不過仍會有報紙發行部門來處理報紙的發行。報紙的廣告部門不止販售報紙中的廣告空間給地區性的廠商,還幫助客戶設計並規劃廣告活動。廣告部門的其他成員也包括了依客戶需求及部門政策設計廣告的平面設計師。若是無廣告報紙,則沒有廣告部門。
發行量及讀者群
報紙發行量是指報紙發行的份數,可能是每天的平均數量,或是特定日期的發行數量(一般會是週日),報紙發行量是設定廣告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報紙發行量不一定等於報紙販售數量,因為有些報紙可能是免費分送。讀者數量也不一定和販售數量一様,多半會比販售數量要多,因為許多報紙可能會被幾個人閱讀過,不過也不排除有些列在發行量中的報紙其實沒有人閱讀過(尤其是免費的報紙)。美國的發行公信會有日報、週報及其他定期刊物的發行量歷史數據以及目前數據。
發達國家(OECD)中的付費報紙讀者正在漸漸下降,不過主要發展中國家(巴西、印度、印尼、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南非)的付費報紙讀者在漸漸上升,在2008年時發展中國家的報紙讀者首次超過發達國家的報紙讀者[36]。《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是印度發行量最大的英語報紙[37],每天發行量314萬份。依照2009年印度的讀者調查,最多人閱讀的地方語言(印地語)報紙是《覺悟日報》,有5570萬名讀者 [38]。依照《經濟學人》的Tom Standage所統計,印度報紙的發行量共有1.1億份[39]。
廣告
通常一份報紙的收入會有70–80%是來自廣告,其他才是來自訂閱或是販售[40]。最早期的商業模式是讓訂戶負擔所有的印刷、分發報紙成告,後來約在1833年開始出現利用廣告來補貼印刷、分發報紙費用(甚至希望有盈餘)的商業模式調整,一開始是在紐約太陽報,從每份6美分降價到1美分,其他的差額則是靠廣告來補貼[41]。
許多萬維網上網普及的國家,上網的普及已經讓傳統廣告的客戶減少,也影響這些國家的報業。百貨公司以及超市以往可以靠購買數頁報紙廣告來行銷,但因為產業整合,已經不太可能再這麼進行[43]。而且報業也注意到傳統廣告的客戶開始轉向新的媒體平台。分類廣告已轉到克雷格列表、求職網站及汽車網站等。國家級的廣告客戶也轉包括網頁、手機及富媒體平台的數位內容平台。
近年來開始出現報紙業務配合的情形,也就是販售非廣告區域的版面給廣告主的情形。業務配合一般會出現在在社論對頁版,第三方可以付費,將其內容置入。業務配合一般會介紹新產品或是新技術,例如新的高爾夫球具技術、新型的雷射手術、或是減肥藥等。其風格會比較類似新聞稿,而不像一般客觀的新聞報導。這類的內容一般會和報紙一般新聞報導的部份區分開來,可能是透過設計及排版來區隔,或者有標籤直接說明這是廣告。不過有關新聞報導內容及業務配合內容日漸混淆的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44]。
新聞
隨着報紙以定期刊物的形式出現時,製作報紙的專業開始稱為新聞學。在19世紀黃色新聞的時代,許多美國的報紙會有許多聳動的新聞,原因是要讓民眾因而生氣或是興奮,而不是要告訴民眾相關的事件及資訊。以事實檢查及精準性為要求,限制較多的報導風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開始盛行。對於新聞的批評相當多樣,有時也相當激烈。質疑新聞可靠度的的原因可能因為不具名消息來源、拼字及字法上的錯誤、事實或是認知上的偏差、有關抄襲及造假的醜聞等。
過去的報紙是由媒體經營者所經營,可以發表其在政治上的觀點。1920年後大部份的主要報紙都成為大型連鎖報業的一部份,例如甘尼特公司、麥克拉奇報業公司、赫斯特國際集團、考克斯企業、地標媒體企業、莫里斯通訊社、論壇公司、霍林格公司、新聞集團、Swift通訊社等。在現今的世界中,報紙對於言論自由有很重要的角色。像吹哨者或是泄露政治圈腐敗的人常會用報紙作為其發聲的管道,而不是其他的媒體,主要是靠着報紙編輯會願意將這些當事人不願其他人知道的秘密或謊言公諸於世。但是近來報紙的政治自主權已經被削弱不少。最近研究在分析報紙的結束對於政府現任者、選民投票率和競選支出的影響[45]。
其他作家或是讀者的意見會放在報紙的社論對頁版以及致編者信版面中。一些報紙提昇自己可信度的方式有:任命申訴專員、開展其倫理政策和培訓、用更嚴格的糾正政策、和讀者溝通其作業程序及理由、要求消息來源在發表後要審視其報導。
電視及網絡造成的衝擊
1990世代末期,許多發達國家的24小時電視頻道會定期播映新聞,再加上數字新聞的出現,都是對報紙的挑戰。付費發行量開始下滑,而以往是報紙主要收入來源的廣告收入也漸漸從報紙轉移到新媒體(社會化媒體網站或是新聞網站),因此報業的收入及盈餘都普遍下滑。許多報紙在2000年代開始出現網絡的版本,希望留住原有的讀者,或是吸引新的讀者。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許多的新聞網站(例如Google新聞)不需付費即可閱讀。有些線上的新聞網站是免費的,以線上廣告為其收入來源,有些則是用付費牆,需付費才能閱讀完整內容。不過在發展中國家,因為印刷及分發報紙的成本較低、識字率的上昇、中產階級的興起等因素,雖然電子媒體出現,不過報紙銷量仍明顯的成長[46]。
The American Reporter在1995年4月10日成立,是第一個每天更新的網絡報紙,在全球有支薪的記者,報紙內容都是原創內容。其主編及創始人是Joe Shea,目前已有400位記者[47]。在網絡高度發達的國家中,報紙的未來受到廣泛的討論,而報業也已要面對新聞紙成本上昇、廣告量下滑、許多廣告轉移到克雷格列表、eBay或其他網站、流通量大幅下滑的情形。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報紙結束或嚴重削減,甚至報社破產的數量已明顯上昇,像美國,自從2001年起,記者的人數已經減少了20%[48]。互聯網媒體的競爭也降低了印刷出版商的收入[48]。
相關爭議近來更加的急迫,因為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使報紙的利潤減少,而且報紙網站收入的爆炸性成長也在消退,因此報社也不能期待網站收入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49]。另一個議題就是報紙產業是否只是面對景氣循環,或是新的技術已經使得傳統印刷型式的報紙變的陳舊過時了。在2017年時,有越來越多的Y世代是從像Facebook之類的社會化媒體取得相關消息。2010年代時,許多傳統的報紙開始提供「電子版本」,可以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上閱讀,也可以在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等流動裝置上閱讀。網絡版報紙會提供新的廣告機會給報社,例如網絡廣告可以進行目標更精準的廣告投送。例如在同一個網絡版報紙中,嬰兒潮及Y世代的讀者可能就會看到不同的廣告。
列表
註釋
參考文獻
- ^ Plambeck, Joseph. Newspaper Circulation Falls Nearly 9%.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4-26 [201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 ^ 自由與理性的必要─報禁解除20年的省思 向陽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1-16.
- ^ Werner Faulstich: "Grundwissen Medien", 4th ed.,ya UTB, 2000, ISBN 978-3-8252-8169-4, chapter 4
- ^ Margarete Rehm. Margarete Rehm: Information und Kommunikaegenwart. Das 17. Jh. Ib.hu-berlin.de. 2000-04-25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 ^ 張秀民. 中国印刷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208. ISBN 7-2080-0597-4.
- ^ Brook, Timothy. (1998).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22154-3 (Paperback). Page xxi.
- ^ 7.0 7.1 WAN — A Newspaper Timeline. Wan and-press.org.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 ^ Infelise, Mario. "Roman Avvisi: Information and Politic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Court and Politics in Papal Rome, 1492–17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2,214,216–217
- ^ Nelson, Heming. A History of Newspaper: Gutenberg's Press Started a Revolu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1, 1998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 ^ Weber, Johannes. Strassburg, 1605: The Origins of the Newspaper in Europe. German History. 2006, 24 (3): 387–412 (387). doi:10.1191/0266355406gh380oa.:
同時,作為物質技術意義上的印刷機被發明,'報紙'這個詞的擴展意義也進入了歷史舞台。出版的現象就此誕生。
- ^ Weber, Johannes: Straßburg 1605: Die Geburt der Zeitung, in: Jahrbuch für Kommunikationsgeschichte, Vol. 7 (2005), S. 3–27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0 April 2008) (德語).
- ^ WAN – Newspapers: 400 Years Young!. Wan-press.org. [2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rch 2010).
- ^ 13.0 13.1 Stephens, Mitchell. History of Newspapers. Nyu.edu. [2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May 2008).
- ^ Arnold, Th.J. Bibliotheca Belgica. Article Part 129-130. Ghent (荷蘭語).
- ^ De Bom, Emmanuel. Tijdschrift voor Boek- en Bibliotheekwezen. Periodical. Antwerp: Antwerp Library. 1903: 27 (荷蘭語).
- ^ Concis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ewspaper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l.uk.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 ^ Farinelli, Giuseppe. Storia del giornalismo italiano : dalle origini a oggi. Torino: UTET libreria. 2004: 15. ISBN 88-7750-891-4. OCLC 58604958 (意大利語).
- ^ Biblioteca Nacional Digital – Gazeta..., Em Lisboa, 1642–1648. Purl.pt. [2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4).
- ^ WAN – Oldest newspapers still in circulation. Wan-press.org. [2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7 January 2004).
- ^ Concis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ewspape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失效連結]
- ^ Teeter, Dwight L. Benjamin Towne: The Precarious Career of a Persistent Printer. Pennsylva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July 1965, 89 (3): 316–330. JSTOR 20089817.
- ^ Novo Milênio: MNDLP - Gazeta do Rio de Janeiro, de 1808,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 ^ Stavrianos, Leften Stavros. The Balkans since 1453. C. Hurst & Co. 2000: 211 [first published 1958]. ISBN 978-0814797662.
- ^ Clifford, Stephanie. what is 11x17 paper called. American Journalism Re. [2016-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 ^ E. 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913–1936, p. 952.
- ^ Tripp (ed.), p. 2; Amin, Fortna & Frierson, p. 99; Hill, p. 172.
- ^ Ágoston & Masters, p. 433.
- ^ Camron Michael Amin. The Press and Public Diplomacy in Iran, 1820–1940. Iranian Studies. 2014, 48 (2): 269–287. S2CID 144328080. doi:10.1080/00210862.2013.871145.
- ^ Sakr, p. 40.
- ^ Newspaper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1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2).
- ^ Philip B. Meggs, 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1998) pp 130–133
- ^ David R. Spencer, The Yellow Journalism (2007) p. 22.
- ^ Bird, S. Elizabeth. For Enquiring Minds: A Cultural Study of Supermarket Tabloids. Knoxvill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92: 12–17.
- ^ Wurzbach, C. (1891). Biographisches Lexikon des Kaiserthums Oesterreich, enthaltend die Lebensskizzen der denkwürdigen Personen, welche seit 1750 in den österreichischen Kronländern geboren wurden oder darin gelebt und gewirkt haben, (162–165); Jim Chevallier, "August Zang and the French Croissant: How Viennoiserie Came to France", p. 3–30; Diepresse.com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7 March 2009. Article in "Die Presse" on its founding.
- ^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Career Guide to Industries, 2010–11 Edition: Publishing, Except Softwar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2009-12-17 [2010-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 ^ OECD Working Party o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The evolution of news and the internet (PDF). 2010-06-11 [2011-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Growth in the BIICS countries by about 35% from 2000 to 2008 very much contributed to this growth, most notably India with a 45% increase in circul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08, South Africa (34%) and China (an estimated 29%). Gains are not only occurring there but also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including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p. 24
- ^ Hindi Newspaper. Dainik Jagran.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5).
- ^ Dailies add 12.6 million readers. NRS Chennai. 200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6).
- ^ Standage, Tom. The Kojo Nnamdi Show. 訪談 with Kojo Nnamdi. Washington, D.C.: WAMU. 2011-07-13.
- ^ Mensing, Donica. Online Revenue Business Model Has Changed Little Since 1996.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Spring 2007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 ^ Reinventing the newspaper. The Economist. 2011-07-07 [2011-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Trends & Numbers.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12-03-14 [201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8).
- ^ wallstreetcosmos.com. wallstreetcosmos.com. [2012-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1).
- ^ Frédéric, Filloux. Dangerous blend: how lines between editorial and advertising are blurring. The Guardian. 2011-05-16 [201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Do Newspapers Matter?, 2011 (PDF).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4-02).
- ^ N. Ram, Newspaper futures: India and the world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5-29., 15 August 2007, The Hindu
- ^ J.D. Lasica, "Net Gain",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Vol. 18, November 1996
- ^ 48.0 48.1 Saba, Jennifer. Specifics on Newspapers from 'State of News Media' Report. Editor & Publisher. 2009-03-16 [2009-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Clifford, Stephanie. Newspapers' Web Revenue is Stall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0-12 [2010-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