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理奧林匹克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英語: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縮寫iGeo)是一個為來自世界各地的16到19歲學生所舉辦的競賽,由各國國內奧林匹克選出的代表隊參加。競賽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手寫題、多媒體測驗和野外實地考察(製圖和地理分析)。該競賽計劃還包括團隊海報展示、文化交流,以及讓各國學生互相了解和探索主辦城市。國際地理奧林匹克測驗參賽選手空間模式和過程的觀念,包括邊界、中心和環域的概念,對旅遊恐怖份子難民的認知,對食物衣服藥品和數位資訊貿易的瞭解,對人口成長、厄爾尼諾現象海嘯地震的掌握。本競賽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舉辦,第一屆iGeo競賽在1996年舉辦,因比賽越來越受歡迎,所以從2012年開始由每兩年舉辦改為每年舉辦一次。[1]

2015年國際地理奧林匹克全體參賽者

歷史

1994年在布拉格舉辦的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中,波蘭荷蘭提出了為 15 至 19 歲的學生舉辦國際地理競賽 (iGeo)或奧林匹亞競賽的想法。第一屆於1996年在荷蘭海牙舉行,共5國參加。到2008年突尼斯迦太基舉行的比賽,參賽國增至24國。到了2010年台灣台北的第八屆賽事,參賽國和地區再成長,並由29個成員組成,包含:澳大利亞白俄羅斯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中國中國香港克羅地亞捷克丹麥德國愛沙尼亞芬蘭匈牙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墨西哥荷蘭新西蘭尼日利亞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中華台北(主辦地)、突尼斯英國

在2012年之前,曾舉辦過一些區域性的地理奧林匹克。其中包括在2007 年的台灣新竹、2009 年的日本筑波和 2011 年的墨西哥梅里達舉辦的亞太地區地理奧林匹克 (APRGO) 和中歐地區地理奧林匹克 (CERIGEO)。自2013年起,國際地理奧林匹克與其他奧林匹克競賽一樣每年舉行一次。

由於COVID-19大流行,2020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iGeo被推遲,於次年8月11日至15日在伊斯坦堡(線上)舉行,有46國參加。

目標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的目標包括:

  • 推廣地理學。
  • 刺激年輕學子彼此的瞭解。
  • 刺激世界各國更高品質的地理教育。

賽制

每支代表隊包含最多4名參賽者,2名領隊,及若干名觀察員。其中參賽者年齡不可超過19歲(以當年7月1日為準),且必須就讀於中學校(Secondary School)。而領隊必須擁有地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及足夠的英文能力,以將題目翻譯成該國母語。

比賽分為筆試、田野考察測驗及多媒體測驗三部分,分別佔總分的40%、40%及20%。

參賽者會依其個人成績排先後次序,約一半參賽者會獲得獎牌。金牌銀牌銅牌的比例約為1:2:3

英文為比賽的官方語言,故所有參賽者必須以英文作答試題。如參賽者的母語並非英文,他們可使用雙語詞典以助作答。

比賽題目環繞以下12個議題:

  1. 氣候及氣候變化
  2. 危害及危害管理
  3. 資源及資源管理
  4. 環境地理學及可持續發展
  5. 地貌、景觀及土地利用
  6. 農業地理學及糧食問題
  7. 人口及人口變化
  8. 經濟地理學及全球化
  9. 發展地理學及空間不平等
  10. 城市地理學、市區更新及都市規劃
  11. 旅遊業及旅遊管理
  12. 文化地理學及區域認同

成員

2021年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參賽國家和地區:

主辦地

編碼 年份 主辦國和地區 主辦城市 個人冠軍 冠軍代表隊 亞軍代表隊 季軍代表隊 參與成員數量 參與者數量
1 1996   荷蘭 海牙   比利時

Steven Pattheeuws

  波蘭   斯洛文尼亞   比利時 5 20
2 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波蘭

Katarzyna Kwiecińska

  波蘭   斯洛文尼亞   比利時 5 20
3 2000   南韓 首爾   波蘭

Adam Biliski

  波蘭   荷蘭   南韓 13 52
4 2002   南非 德班   羅馬尼亞

Florin Olteanu

  羅馬尼亞   波蘭   白俄羅斯 12 48
5 2004   波蘭 格但斯克   波蘭

Maciej Hermanowicz

  波蘭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16 64
6 2006   澳洲 布里斯班   波蘭

Jacek Próchniak

  波蘭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23 92
7 2008   突尼斯 迦太基   羅馬尼亞

Barbu Ion Alexandru

  羅馬尼亞   愛沙尼亞   澳洲 24 96
8 2010   臺灣 臺北   羅馬尼亞

Barbu Ion Alexandru

  新加坡   澳洲   波蘭 27 108
9 2012   德國 科隆   新加坡

Samuel Chua

  新加坡   羅馬尼亞   波蘭 31 124
10 2013   日本 京都   新加坡

Daniel Wong

  羅馬尼亞   克羅地亞   新加坡 32 128
11 2014   波蘭 克拉科夫   美國

James Mullen

  新加坡   澳洲   羅馬尼亞 36 144
12 2015   俄羅斯 特維爾   中華臺北

Chang-Chin Wang

  波蘭   羅馬尼亞   中華臺北 40 159
13 2016   中國大陸 北京   泰國

Wuttipat Kiratipaisarl

  澳洲   新加坡   泰國 45 173
14 2017   塞爾維亞 貝爾格萊德   羅馬尼亞

Victor Vescu

  波蘭   羅馬尼亞   美國 41 160
15 2018   加拿大 魁北克市   俄羅斯

Alen Kospanov

  羅馬尼亞   新加坡   美國 43 165
16 2019   香港 香港   美國

Albert Zhang

  印度尼西亞   美國   英國 43 166
2020 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大流行,延遲到 2021 年舉行
17 2021   土耳其 伊斯坦堡(線上)   俄羅斯

Rustam Bigildin

  俄羅斯   新加坡   日本 46 180
18 2022   法國 巴黎(線上)   哈薩克

Sanzhar Khamitov

  新加坡   立陶宛   臺灣 54 216
19 2023   印度尼西亞 萬隆
20 2024   愛爾蘭 都柏林
21 2025   泰國 曼谷

參考文獻

  1. ^ iGeO的官方網站.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