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調查

員工調查(Employee surveys)是一種科學的管理工具,屬於人才管理系統中的一部分,它通常以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員工對企業各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對組織氛圍的感受度及對目前工作的敬業情況等。

員工調查是企業滿足生存需要後,產生的安全需要的產物。它能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多方面參考信息,從而達到企業診斷的目。員工調查被形象的譽為是「企業的體檢」。

常用的成型的員工調查包括組織氛圍調查、員工滿意度調查和員工敬業度調查,分別從認知、態度和行為方面對企業和員工進行診斷,從而獲得企業運作情況的全面診斷。

歷史

員工調查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理論階段

員工調查的理念是伴隨着人才管理理念的更新而出現的,隨着人才管理理念的更新,企業意識到人才的可貴,提高工作效率成為管理的一個課題,一些研究人的工作效率的模型被提出。

Herzberg於1959年提出的雙因素理論把影響員工滿意度的因素劃分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Friedlander(1963)認為,社會及技術環境因素(包括上司、人際關係、工作條件等)、自我實現因素(個人能力得到發揮)、被人承認的因素(工作挑戰性責任工資晉升等)構成了員工滿意度。Vroom(1964)提出,員工滿意度主要構成因素包括管理、提升、工作內容、上司待遇、工作條件、工作夥伴等七個方面。

隨着理論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開始依據認可度比較高的結構模型編制用於員工滿意度測量的量表。員工調查在實踐中的運用呼之欲出。

第二階段 初級實踐期

隨着新經濟時代的來臨,管理變革和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提出,人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被重視,員工滿意度調查在實際中的運用逐漸普及開來。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初是在以GE為代表的世界500強大公司中迅速普及,80年代中後期以來則在絕大部分大中型公司中得到普及。

這時的員工調查依然集中於員工滿意度調查,並且誕生了一批經典的調查問卷如蓋洛普Q12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工作描述指純量表等。

第三階段 深入探索期

隨着90年代人才管理理念的提出,員工調查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發現有時員工滿意度很高,但是員工卻不敬業。這時僅僅只通過單一的員工滿意度調查已不能滿足企業診斷的需要,其預測效度也有一定局限性。正是此原因人們發現員工調查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它可從認知、態度和行為三個層面來全方位衡量員工,而傳統的滿意度調查僅僅局限於態度層面,對企業的診斷和發揮的意義都有所限制。於是,員工調查又增加了兩個部分,測量認知的組織氛圍調查和測量行為的員工敬業度調查。通過一個員工調查的系統測量,企業得到的診斷更全面立體,大大增加了員工調查的意義和內涵。

發展趨勢

目前員工調查越來越傾向於對員工的認知態度行為進行一個全面診斷,通常通過組織氛圍調查、員工滿意度調查和員工敬業度調查等系統調查來實現。

模型

現在常用的員工調查包含三個部分:組織氛圍、員工滿意度和員工敬業度。

方式

員工調查的方式主要是紙筆做答和網絡作答。而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作答的方便性等的考慮,網絡作答佔據了主流的地位。

傳統的網絡作答方式需要用戶在客戶端安裝軟件實現,容易占內存且不方便。目前最先進的網絡作答是採用雲計算平台實現的網絡作答。用戶使用這種作答方式,無需在客戶端安裝軟件,只需要一台具備基本計算能力的計算設備以及一個有效的互聯網連接,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