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源寺
此條目缺少有關滿洲國時期歷史的資訊。 (2022年12月26日) |
興源寺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興源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 |
座標 | 42°43′45.98″N 121°46′17.69″E / 42.7294389°N 121.771580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山時間 | 1649年-1650年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庫倫三大寺 | |
地址 |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494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地圖 | |
歷史
庫倫旗原屬哲里木盟,是清朝漠南蒙古唯一實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即「錫勒圖庫倫喇嘛旗」(蒙古語:ᠱᠢᠷᠡᠭᠡᠲᠦ
ᠬᠦᠷᠢᠶᠡ,中蒙通用轉寫:Siletü Khüree)。該旗藏傳佛教寺廟眾多,地位最高及規模最大者有三大寺,即興源寺、象教寺、福緣寺。其中,興源寺是總掌錫勒圖庫倫旗政教事務的錫勒圖庫倫旗掌印札薩克達喇嘛(錫勒圖喇嘛)的駐紮地,是過去該旗的主廟、政教中心。[1][2]
興源寺位於庫倫旗中街以北。該寺創建於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竣工於順治七年(1650年),獲順治帝賜額「興源寺」。該寺是庫倫旗最早的寺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各增建一座配殿。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該寺大規模擴建,在原來的正殿前方,沿中軸線新建了面闊九間、進深九間、人稱「九九八十一間」的正殿(即大經堂),以及天王殿、山門殿。兩側對稱新建了配殿、鐘鼓樓。此次擴建用時六年方告完工。此後,該寺歷任札薩克達喇嘛多次小規模修繕該寺。[3][2]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該寺又經較大規模的改擴建,重建了正殿(即大經堂),使正殿結合了漢式和藏式建築風格,成為二層建築。此外,還在興源寺以及相鄰的象教寺(建於1670年)周圍建起了高大的圍牆,從而令興源寺、象教寺連為一體,形成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的建築群。此次改擴建工程用時三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完工。[3][2]
興源寺沒有轉世活佛或呼畢勒罕。興源寺為首之喇嘛稱為錫勒圖庫倫旗掌印札薩克達喇嘛。該缺向由清朝理藩院補放。1931年3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佈《錫勒圖庫倫旗政教分治辦法》,規定掌印札薩克達喇嘛一缺改分為二缺,即行政與宗教各一缺,行政職位稱「札薩克」(與其他各旗相同),宗教職位稱「興源寺錫勒圖喇嘛」。自此,該旗與其他各旗一樣,成為札薩克負責行政的旗,結束了政教合一的制度。[3]
興源寺每年舉辦4次大法會,即農曆正月和六月的十四日、十五日兩天為跳鬼會,屆時庫倫旗的喇嘛全體參加。每隔三年即逢農曆牛年、蛇年、雞年,興源寺舉辦一次嘛呢法會,規模盛大。這種法會每次都提前兩個月籌辦,製做「嘛呢丸」。此種法會自農曆七月初五日至初七日整修座位,初八日正式開始法會,一直舉辦7晝夜,至十四日結束。其間,參加誦經的喇嘛須持齋,並被禁止走出寺院外圍用石子擺出的界線。每次嘛呢法會,香客雲集興源寺,寺院周圍的街上都是貨攤。[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源寺為庫倫旗黨政機關的辦公場所。該寺的佛像、經書在土地改革中遭到毀滅。「文化大革命」期間,興源寺的建築遭嚴重破壞,僅存正殿。1986年,庫倫旗人民政府對興源寺進行了修繕。[3]
2008年起,庫倫三大寺即興源寺、象教寺、福緣寺由政府投資開始大規模修繕,寺院原貌逐步恢復。[4]
建築
興源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中路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正殿、嘛呢殿、額克蘇莫。[2][5]
- 山門殿:始建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 天王殿:始建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單檐歇山頂。兩進之間四面帶廊。殿內供奉四大天王。
- 鐘樓、鼓樓:位於天王殿前左右兩側。其中東為鐘樓,西為鼓樓。
- 正殿(大經堂):始建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面闊九間,進深九間。殿內主祀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像左右兩側各有幾尊銅像、泥塑像。釋迦牟尼像前為札薩克達喇嘛寶座。殿內藏有《甘珠爾》120卷、《丹珠爾》200卷。殿內地面中心的石刻「四龍戲火爐」,據考證為元朝所制。
- 護法殿:正殿的西配殿。內祀護法神。
- 十八羅漢殿:正殿的東配殿。內祀十八羅漢。
- 嘛呢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該殿西、東兩壁繪有清代早期漢傳佛教十八羅漢、藏傳佛教十八羅漢及護法韋馱、多聞天王壁畫,是鎮寺之寶。[6]
- 額克蘇莫:始建於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建築面積達152.41平方米,是庫倫三大寺中最古老的建築,俗稱「母寺」。殿內供奉橫三世佛。
札薩克達喇嘛
從清朝時到1931年3月,錫勒圖庫倫旗實行政教合一制度,錫勒圖庫倫旗掌印札薩克達喇嘛負責錫勒圖庫倫旗的政教事務。錫勒圖庫倫旗掌印札薩克達喇嘛大多來自青海省樂都縣碾伯地方的薩木魯家族,屬於藏族。1931年3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佈《錫勒圖庫倫旗政教分治辦法》,規定掌印札薩克達喇嘛一缺改分為二缺,即行政與宗教各一缺,行政稱「札薩克」,宗教稱「興源寺錫勒圖喇嘛」。至1931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頒佈《錫勒圖庫倫旗政教分治辦法》時,札薩克達喇嘛共傳二十三任。其中,只有第三任、第二十二任、第二十三任不屬於薩木魯家族。第二十三任札薩克達喇嘛羅布桑林沁是庫倫旗蒙古族喇嘛,在1931年3月《錫勒圖庫倫旗政教分治辦法》頒佈之後還俗,改任該旗札薩克,負責該旗行政。從1931年3月政教分治起,至1947年土改運動開始為止,興源寺錫勒圖喇嘛僅傳三任。[3]
政教合一時期,札薩克達喇嘛之下設有札薩克、德木齊、格斯貴各四缺,輔佐札薩克達喇嘛管理該旗的政教事務。1931年3月政教分治之後,錫勒圖喇嘛之下僅設德木齊、格斯貴各二缺,輔佐錫勒圖喇嘛管理宗教事務。[3]
參考文獻
- ^ 阿如娜,庫倫旗古老燦爛的宗教文化,網易,2010-05-25[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2.3 陳喆,庫倫旗興源寺,古建園林技術2001年第01期
- ^ 3.0 3.1 3.2 3.3 3.4 3.5 3.6 库伦旗兴源寺,蒙古文化网,2012-4-16.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 ^ 内蒙古库伦旗"三大寺"恢复原貌,中国网,2010-07-21.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以下還參考了興源寺內的說明牌。
- ^ [存档副本.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布仁布和,庫倫三大寺一絕——興源寺清代早期十八羅漢壁畫,佛教文化 2011年第1期,第61-65頁
- ^ 第二节 内蒙古地区各地方官署,内蒙古区情网,2011-4-14.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