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葉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傅立葉環形山(Fourier)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八世紀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約瑟夫·傅立葉(1768年-1830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傅立葉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圖中的黑線是後期照片處理時形成)
坐標30°18′S 53°00′W / 30.3°S 53.0°W / -30.3; -53.0
直徑51.57公里
深度2.369公里
余經日出時54°
命名來源約瑟夫·傅立葉

描述

 
傅立葉環形山的周邊,月球正面區域圖[2]

該隕坑西北偏西靠近韋達環形山、東北偏北和東北偏東分別為德·加斯帕里斯隕石坑帕爾米耶里隕石坑,它的北面橫亙了德·加斯帕里斯月溪、東北毗鄰濕海、而秀麗湖則坐落在它的東南[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0°18′S 53°00′W / 30.3°S 53.0°W / -30.3; -53.0,直徑51.57公里[4],深度2.369公里[5]

傅立葉環形山邊緣大體呈圓形,東北側向外突出,除西北偏北側外,大部分外側壁並未受到嚴重的侵蝕。沿東南坑沿及內側壁坐落了衛星坑"傅立葉 B"。隕坑內側壁較寬闊平緩,帶有一圈平坦的階地結構殘跡。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140米,內部容積約2148.89立方千米[1]。平坦的坑底直徑只有隕坑的一半,表面分佈有一些小山丘,在中心點偏西及東北內壁附近分別坐落了一座醒目的小隕坑。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傅立葉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衛星坑"傅立葉 A",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
傅立葉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0.20° S 49.67° W 32.47公里
B 30.54° S 52.21° W 10.96公里
C 28.56° S 52.04° W 13.81公里
D 31.53° S 50.56° W 20.18公里
E 28.70° S 50.23° W 14.13公里
F 28.82° S 52.79° W 14.43公里
G 29.40° S 51.84° W 10.49公里
K 30.04° S 54.35° W 13.14公里
L 30.20° S 52.74° W 4.52 公里
M 30.37° S 53.20° W 3.62 公里
N 33.47° S 56.58° W 9.74 公里
P 31.12° S 55.07° W 9.62 公里
R 34.25° S 51.38° W 7.81 公里
  • 衛星坑"傅立葉 A"約形成於酒海紀[1]
  • 衛星坑"傅立葉 E"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紋的撞擊坑列表》[6]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Map of the visible side of the Moon. (PDF). [2016-1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13). 
  3. ^ Crater Fourier on LAC-92 map. (PDF). [2016-1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2). 
  4.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5.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6. ^ List of craters with dark radial band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ALPO) (PDF). [2016-1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03).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