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漢者當塗高

代漢者當塗高,或代漢者,當塗高也,是中國漢魏時期廣泛流傳的讖言

概述

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曾說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1]

《後漢書·公孫述傳》記載,漢光武帝劉秀曾致信公孫述,勸說公孫述放棄帝號:「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承赤者,黃也;姓當塗,其名高也。」可見劉秀認為「當塗高」是姓當塗名高的人。

《三國志》記載,漢末蜀中人士周舒杜瓊都將「代漢者當塗高」中的當塗高解釋為「魏」。[2][3]袁術認為自己的字「公路」應此讖言,於是稱帝。[4]許芝曹丕進言說:「故白馬令李雲上事曰:『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5]

《晉書·王沈傳》記載,王浚擁兵自重,因其父王沈字「處道」與「塗高」相近,再次使用「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企圖稱帝。[6]

煙臺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的丁鼎認為,這則讖言應當是在西漢末年出現的,可能是用來為王莽代漢製造合法性,「當塗高」原意是指掌權者。[7]

參考文獻

  1. ^ 《太平御覽》卷88引《漢武故事》:行幸河汾,中流與群臣飲宴乃自作《秋風》辭,顧謂群臣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群臣進曰:「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過聽於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2. ^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時人有問:『《春秋讖》曰代漢者當塗高,此何謂也?』舒曰:『當塗高者,魏也。』鄉黨學者私傳其語。」
  3. ^ 《三國志·蜀書·杜瓊傳》:雖學業入深,初不視天文有所論說。後進通儒譙周常問其意,瓊答曰:「欲明此術甚難,須當身視,識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劇,然後知之,復憂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復視也。」周因問曰:「昔周徵君以為當塗高者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又問周曰:「寧復有所怪邪?」周曰:「未達也。」瓊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瓊年八十餘,延熙十三年卒。
  4. ^ 《三國志》卷6引《典略》: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云:「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5. ^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6. ^ 《晉書·王沈傳》:浚以父字處道,為「當塗高」應王者之讖,謀將僭號。胡矩諫浚,盛陳其不可。
  7. ^ 丁鼎. 试论“当涂高”之谶的作者与造作时代——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17 (1):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