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同盟會分會
京津同盟會分會,或稱「京津同盟會」、「京津同盟會支部」,保定加入後又稱「京津保同盟會」、「京津保同盟會分會」或「同盟會京津保支部」,是同盟會在北京、天津、直隸一帶的分支組織。
背景
北京、天津、直隸一帶的同盟會會員原來缺乏相互聯繫,雖然在保定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河北支部,但局面並沒有多大改觀。革命黨人在北京辦過如下報紙:《帝國日報》(1909年12月創刊),陸鴻逵創辦,寧調元、白逾桓先後任主編;《國風日報》(1911年2月創刊),程家檉、白逾桓創辦;《國光新聞》(1911年8月創刊),田桐、景定成主編。[1]
1910年4月2日夜,同盟會員汪精衛、黃復生、羅偉章在載灃上下朝必經的銀錠橋(一說甘水橋)下埋放炸彈後被人發現。4月16日,以上三人被捕入獄。1911年11月6日三人被自法部大獄釋放出獄。[1]
成立
1911年12月1日,剛剛出獄不久的汪精衛等人在天津意租界開會成立同盟會分會,與會者有13人,計有汪精衛、黃復生、李煜瀛、趙鐵橋、呂超、黃以鏞、易昌輯、杜黃、黃君頎、黃慎儀、袁羽儀、陳憲民、程克等人,眾人舉汪精衛為會長(支部部長),李煜瀛為副會長,設黨務、總務、參謀、軍事、財政、文牘、交通、婦女、諜查、暗殺十部。[1]
黃以鏞黨務部長,孫炳文任宣傳部長,白逾桓參謀部長、彭家珍(一說呂超)軍事部長、趙鐵橋交通部長(一說羅偉章),暗殺部不設部長而是直屬於會長、副會長。[1]
起義行動
該會和其他革命團體聯合組織了一系列起義。1911年12月18日,耿世昌指揮的任丘起義爆發,佔領任丘縣,後被鎮壓,耿世昌等人死亡。
1912年1月2日,灤州的新軍宣佈獨立(又稱「第二次灤州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王金銘為大都督,張建功為副都督,施從雲為總司令,白毓昆(雅雨)為參謀長,孫諫聲為軍務部長(一說為外交部長)。
暗殺行動
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在北京將宗社黨頭目良弼炸成重傷,三天後死去。彭當場犧牲。良弼事件後,許多滿族權貴紛紛逃離北京,朝廷上也無人再敢言戰,不得不指望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人談和。
參考文獻
- 胡鄂公《北方革命實錄》,見《辛亥革命》叢刊本(六)。
- 李英銓《汪精衛與辛亥革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葛培林《天津與辛亥革命活動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