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曾於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新聞動態」欄位。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不過陳水扁則慶祝當選,他本人沒有公開回應連戰的說法」這句是有問題的。--Mingwangx 15:16 2004年3月30日 (UTC)
- 既然有問題,改成「不過陳水扁仍慶祝當選」(省略之後字句),還有沒有問題?--Jusjih 02:45 2004年9月23日 (UTC)
3.20幾點幾分,見分曉?
- 早上8點開始投票,下午4點結束,開票,大概到晚上8點可以公佈結果。--Formulax 02:28 2004年3月19日 (UTC)
「選舉的結果表明,台灣社會已經高度分裂,」及「台灣的民眾經過這次的大選,已經發生嚴重分裂。」兩句話都太強烈了,有危言聳聽之嫌,改以「選舉的結果表明,台灣社會對兩組候選人有相同的支持度,」及「台灣的民眾經過這次的大選,已經清楚看到了立場不同的對方的主張。」來表達,當較中肯。
又,「由於319事件,軍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藍軍質疑有至少20萬軍人因而無法投票」中之「軍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亦與事實不符,爰予刪除。--210.69.132.4 07:57 2004年5月17日 (UTC)Arthur
以上爭議目前已解決,但以後如有新爭議,歡迎討論並再標註有新爭議。以下模版已去除:{{Controversial}}{{台灣專題 |class=C}} {{WikiProject Politics |class=C}} --Jusjih 05:48 2004年10月11日 (UTC)
爭議好像已經告一段落了, 連宋上訴兩次(好像)都已經失敗, 不曉得要不要第三次上訴, 作票爭議也是被證明沒有的事情, 也沒有10萬軍人不能投票, 可以把這個條目告一段落了. --Kerry7374 01:49 2004年12月31日 (UTC)
作票是被判定沒有, 不是被證明沒有. 軍人被抓去緊急動員不能投票也是真的. 不要在這種地方吃別人豆腐. Bobbybuilder 03:29 2005年7月10日 (UTC)
各項排序
重新排定各項順序,以時間軸為順向排例,比較容易理解。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政治--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15 2006年12月6日 (UTC)
- (-)反對,所列參考資料只有一項,能查證的來源實在太少。--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3:32 2006年12月6日 (UTC)
(=)中立,辛苦了。但形容詞不少,語氣不甚統一,很多地方像「故事」。太「故事化」了,人們就要質疑公正性與資料來源了。我寧願這條短一點。洛卡其 04:38 2006年12月6日 (UTC)- (+)支持,很豐富的文章;但亦請參考以上的(!)意見。--dbslikacheung 06:46 2006年12月7日 (UTC)
- (-)反對,同長夜無風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38 2006年12月7日 (UTC)
- (+)支持--蜜蜂 (Talk) 17:41 2006年12月7日 (UTC)
- (+)支持--洛卡其 08:39 2006年12月8日 (UTC)
- (+)支持--Iflwlou 12:27 2006年12月8日 (UTC)
主觀臆測的句子
如『在2000年的選舉中,民進黨的許多支持者,特別是在教育程度較高的支持者中,大多數都是為了「終結黑金」,才投票給民進黨的。』這話恐怕缺乏證據,特別是「大多數」三字。改成「終結黑金」是民進黨當時的主要選舉訴求之一會較客觀。
又如『但若進一步抽絲剝繭分析後,卻可以明顯發現國民黨執政時的黑金問題在先總統蔣中正先生以及蔣總統經國先生時期並不存在,黑金問題始於前總統李登輝時期。』這也不客觀。 1. 黑金問題在兩蔣時期也存在的,但是主要被限制在地方層次,黑道、金牛大幅入主國會在李登輝時期。說黑金問題在兩蔣時期也有,但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大幅度惡化應該比較客觀。 2.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以及蔣總統經國先生』?會不會太像小學課本的用語了?一定要這麼用也可以,但是李、陳、嚴三位前總統也該比照辦理。維基畢竟不是在歌功頌德的地方。
『林濁水曾經撰文表示泛藍的行為跟希特拉等法西斯很像』
我把這句話暫且移到討論區。這句話是非常強烈的指控,在德國甚至美國都可能會被抓去坐牢的。我在網上搜索,沒有看到本頁面和引用本頁面者之外的網頁有這段話。在有人補上確切出處前實在不適合出現在百科正文上。 Donquixotean (留言) 2010年11月9日 (二) 06: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