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教育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教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教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主要是示範,不想刪之前過短的條目。是用web tool轉成簡體,有不對處請海涵,也請勇於修改。---Djyang 04:45 2004年8月10日 (UTC)

有關修改的具體原因,請見User talk:Petertc


複製自User talk:Petertc

『本人強烈支持維基百科的客觀和中立的原則,反對維基百科中存在任何主觀和偏激的觀點。』我確實是這麼說的,而且也是這麼做的。但對於中學條目的修改,其實與這些並沒有直接關係,並不有違這些原則。而真正的問題是,原文存在錯誤,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理應包括香港和澳門,而不是並列關係(事實上,如果用原文才是有違中立,因為原文意指港澳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不如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這樣地域性的稱法更為合適,這樣將不涉及國家定位的問題,也避免了非NPOV的嫌疑,符合維基一貫作法。同樣,「台灣」也與這些無關,只是像上面一樣表示是在此地域內的情況而已,與國家定位無關,也不涉及獨統。順便說一下,對於與政治或政府有關的條目,尤其是涉及到兩岸爭議的條目,通常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vs 中華民國,例如「台灣當局」、「台灣總統選舉」應改為「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等,這是毫無疑義的,我以前就多次對相關條目做過此類的修正,以使之NPOV。不過,對於非政治性的條目,則一般還是用區域性稱法,而非國家全名,尤其是同時存在香港和澳門的時候,否則反而可能會出現問題(如上所述),也沒有必要。這些其實已是大家的通常做法,而且實際上也已並無不中立的問題,例如維基有「台灣主題」而不是「中華民國主題」、一般用「大陸譯為xx、台灣譯為xx」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譯為xx、中華民國譯為xx」,等等。因此您不必將非政治的內容也當作政治上的問題來處理,即泛政治化了。--Wengier留言) 16:59 2005年11月16日 (UTC)

複製結束


其實我有點訝異這種關於教育的和平條目會因為政治主張的問題而陷入編輯戰,但無論是Petertc還是Wengier兩位,從你們的修改中我看得出來兩位其實都是想避免這條目在政治意識上有過度的暗示,只是每個人對於這類事務的解讀方式有落差,其實,真正掀起政治話題的是另有其人,在此就不多提。如果各位有留意到編輯歷史,就會發現是我把「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改為「不同地區」,原本我以為只要這樣做應就可消彌對於政治立場的過多聯想,卻沒顧慮到香港與澳門出現後的問題。其實,我認為Wengier兄將原本的國家名稱改成地區概稱,這做法很不錯,如此就可以避免澳門、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位階問題,也不需去觸及台灣到底算不算一個國家的定位問題,但我認為太蓄意的把港澳台排在緊鄰中國大陸之後的位置,看在某些人眼中還是有點「暗示性」存在的。因此,我當初故意加入德國的教育制度,就是想打破這條目中只有中港台澳四地資訊,會比較容易陷入政治話題化的傾向,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那時各地區的排列順序其實是根據各地區英文名的字母順序(中國大陸C,德國G,香港H,澳門M,台灣T),因此香港澳門跟中國大陸隔開並不是蓄意要將其「分離」,而是希望大家在思考教育問題時不要太去在意國界,畢竟教育制度向來都是被視為是地方分權的一種實現型式,很多國家也存在的內部各地區教育制度不同的作法,因此如果英格蘭與蘇格蘭的中學教育制度不同,有天我也會把它們分別列在表中的不同位置,說不定美國教育制度不同的各州也會出現在列表的不同位置。就讓話題單純點,就以教育制度本身的異同來當各地區範圍的劃分方式吧!--泅水大象 訐譙☎ 03:13 2005年11月17日 (UTC)

發起關於中学的討論

發起討論
返回 "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