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蒙古武裝起義
1932年蒙古武裝起義(蒙古語:1932 оны зэвсэгт бослого),是蒙古人民共和國反對蒙古人民革命黨及蘇聯布爾什維克的牧業集體化和階級鬥爭政策引起的起義,在1932年4月-11月於外蒙古西北四個艾馬克發生。起義的領導者主要是喇嘛,參與者主要是平民,後來許多當地幹部和黨員也參與進來。
1924年以來,由於與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分歧,九世班禪一直在青海,達賴喇嘛懷疑中國人意圖利用班禪,意圖不純,不允許他返回西藏。蒙古西部的佛教徒因共產主義政府的反宗教政策而起義,導火索是有傳言稱可以得到九世班禪和日本人的支持。蒙古叛亂分子向班禪喇嘛求援,要求中國軍隊佔領蒙古,讓人民擺脫共產主義,免受蘇聯威脅,並在中國的保護下,讓九世班禪成為統治者[1]。起義最先爆發於庫蘇古爾省,後擴散至後杭愛省、前杭愛省、扎布汗省,初期叛亂分子擊敗了當地的蒙古軍隊,但其孤立無援,中蒙邊界另一端的新疆也由親蘇的盛世才掌權。後來政府得到蘇聯軍隊支援進行鎮壓,大概超過1500人被殺,615名叛亂分子被判處死刑、35個蘇木和45個合作社被摧毀。
事後
鎮壓起義後,莫斯科下令中止左派不受歡迎的倡議,並將起義歸因於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層中的強硬左派,如卓勒賓·希耶、奧勒扎·巴德拉克、總理清格勒泰·吉格吉德扎布,所有這些人都在1932年5月被正式開除黨籍。政府制定了「新路線」政策,在1932年6月之後放寬了反宗教政策,並暫停了集體化。然而,到此為止,蒙古貴族已被有效地摧毀,佛教寺院和喇嘛階層在1930年代後期的大鎮壓中被幾乎完全剷除,牲畜也在1950年代再次被集體化。
參考
- ^ Александр Берзин. Война Шамбалы в Монголии. torchinov. [202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