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絲帶行動

黃絲帶行動(英語:Operation Yellow Ribbon,法語:Opération Ruban jaune)是加拿大為響應九一一襲擊事件而啟動的民航改航行動。加拿大的目標是確保將具有潛在威脅的飛機撤出美國領空,並讓飛機備降在加拿大的民用和軍用機場以便更好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的威脅。事後每架航班都被證實是安全的,而加拿大政府和民間也招待了因此而滯留的數千名旅客,直到美國領空再度開放。

位於加拿大紐芬蘭的甘德國際機場在黃絲帶行動中共安置了38架次航班、6,122名旅客和473名機組人員。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史無前例地宣佈關閉美國領空後,加拿大立即開始了行動。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與加拿大交通部通力協作,將計劃飛往美國的國際航班改道至加拿大的機場。[1]

行動過程中,除了軍用、警用及人道援助用機外,準備起飛的航班全部取消,加拿大由此首次關閉領空。共有225-240架次的航班在黃絲帶行動中備降加拿大全國的17座機場。

應急措施部署

針對世界貿易中心的襲擊發生後不久,加拿大交通部和加拿大的民航機構加拿大導航公司英語Nav Canada(Nav Canada)都啟動了應急措施。

加拿大交通部

第一架客機撞擊世貿中心後的35分鐘,加拿大交通部在渥太華啟動了應急指揮中心SitCen。

SitCen是加拿大交通部的應急指揮中心,最初是為了應對卑詩沿岸的地震所設置的。在九一一事件前,為了處理1998年1月的北美冰暴災害、1998年9月2日的瑞士航空111號班機空難等緊急事態,加拿大交通部都曾啟動了SitCen。諸如加拿大導航公司、國防部皇家騎警國家安全情報局公民和移民部海關和稅務局也派員參與到SitCen的運作。SitCen的職責之一是保持與加拿大航空運輸協會和各地機場的運營方在內的加拿大航空業者的聯繫,以及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等各國的民用航空管理部門進行合作。

加拿大導航公司

加拿大導航公司是負責加拿大空中交通管制的獨立非營利機構。加拿大導航公司設有戰略指揮中心和戰術指揮中心。戰略指揮中心設置在加拿大導航公司的渥太華總部,由業務副總裁安迪·瓦薩林斯領導,負責監督危機的事態,並確保和戰術指揮中心和其他相關方有效地共享信息和資源。戰術指揮中心位於安大略省康沃爾市,最初是一家培訓機構,由空中交通服務助理副總裁凱西·福克斯。戰術指揮中心在危機中扮演將情報傳遞給機場和塔台,為此加拿大各地的空管人員都參與其中。九一一的危機過去後,戰術指揮中心遷至總部,並和戰術指揮中心合併。

行動過程

第一天就任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營運管理官的班·史萊尼英語Ben Sliney於2001年9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09:45下令由於遭到襲擊[2],美國領空關閉時,黃絲帶行動正式開始。

加拿大交通部的行動 

襲擊發生時,大約有500架航班在美國的途中。加拿大交通部指示加拿大導航公司允許那些行程已經過半的的跨洋航班繼續飛行(即已經飛越了大西洋或太平洋的最遠折返點),取決於航班的出發地和剩餘油量,[3]要求航班在就近的加拿大機場備降。[4][5]航班以每分鐘1-2架的速度進入加拿大領空。

行動過程中,交通部的應急指揮中心着重於兩個問題:一是航班應在何處降落;二是如何通過海關對成千的旅客進行篩檢和清關。為此,公民和移民部以及海關和稅務局抽調人員對乘客進行疏散。

第一架改航的航班備降在加拿大皇家空軍鵝灣基地英語CFB Goose Bay,行動過程中共有7架航班在此備降。加拿大另有14座機場也準備接收改航的航班。隨着行動的進行,應急指揮中心的國內工作人員時刻保持着與機場管理方和交通部部長的聯繫。

跨大西洋航班

對加拿大的大西洋地區而言,黃絲帶行動無疑是一個挑戰。 出於安全考量,加拿大交通部要求加拿大導航公司引導從歐洲出發的航班避開渥太華麥克唐納-卡蒂埃國際機場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滿地可多佛爾國際機場這些加拿大中部的主要機場。雖然大部分來自歐洲的航班都備降在大西洋地區,但仍有部分降落在了多佛爾國際機場與皮爾遜國際機場。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甘德甘德國際機場,是歐洲跨大西洋航線上位於北美洲的第一座機場,在行動中共接收了38架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約6,600人,而當時甘德的人口還不到1萬人。

同時哈利法克斯國際機場接收了40架航班,[6]其餘航班由聖約翰斯國際機場大蒙克頓國際機場英語Greater Moncton Roméo LeBlanc International Airport、加拿大皇家空軍鵝灣基地和斯蒂芬維爾國際機場英語Stephenville International Airport負責。

跨太平洋航班

大多數來自亞洲飛往美國西海岸等地的航班只能降落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因為溫哥華國際機場是加拿大西海岸唯一能起降跨太平洋航班的大型飛機的機場。[7]最後有34架次的航班搭載8500名乘客被疏散到溫哥華。[8]

極地航線航班

因飛越北極上空最能節省飛行時間,許多往來北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航班都會選擇極地航線,飛越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北冰洋南部,經加拿大抵達美國的目的地。該航線上共有35架航班被改航至愛民頓卡加利溫尼伯黃刀等地的機場。[9]

軍事介入

黃絲帶行動期間也發生幾起軍機護送客機進入加拿大領空的事件。北美空防司令部派遣加拿大皇家空軍美國空軍的戰鬥機攔截並護送民航備降白馬國際機場[10]

其中一架被攔截的客機是經停安克雷奇飛往紐約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大韓航空85號班機,由於翻譯錯誤,該航班被誤以為遭到劫持。因為擔心恐怖分子使用飛機撞擊阿拉斯加的目標,安克雷奇的政府機構及大型酒店的人員開始撤離,加拿大白馬也疏散了人員。[11]航班降落白馬機場後目擊者稱皇家騎警持槍要求機上所有人撤離。[10]

環球電視和《國家郵報》報道了一起發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的類似事件。[10][12]兩架美軍F-15鷹式戰鬥機升空護送一架中國國際航空由北京飛往三藩市的波音747客機,備降溫哥華國際機場的北跑道。機場方稱整起事件完全因通訊問題所致。[10][12][13]

各方反應

在航班備降前,為了避免恐慌和騷亂的出現,大多數飛行員並沒有告知乘客當時的情況或是恐怖襲擊的發生。一些航班上甚至連飛行員也不了解當前發生了什麼。環球電視援引一位飛行員的話:「當我們在空中時,我們也不了解發生了什麼。我們只是被告知因為安防措施我們被更改了航線。」[12]

飛機備降後飛行員才告訴乘客發生的事,有的飛行員直接向機艙內的乘客廣播。一些乘客在着陸前談論着飛行員的話。《華盛頓郵報》引述一位從法蘭克福飛往達拉斯的乘客,她的航班備降在了皮爾遜國際機場,降落前三個小時,飛行員告訴乘客飛機正駛向湍流。「然後飛行員告訴我們,飛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不得不降落在加拿大加油。降落後飛行員才告訴我們發生了恐怖襲擊。」[3]

由於加拿大交通部處於高度安全戒備狀態,乘客不得不等待數小時才能下飛機。為了對停在跑道上的每架飛機進行安全檢查,皇家騎警向機場增派了人員,同時也在機場航站樓增加了警力。[12][14]

在一些機場,滯留的旅客觀看着電視上的新聞報道,而其他人和機場的牧師溝通。機場也派出危機支援小組來幫助這些乘客。[14][15]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美國政府對加拿大主持了這次行動表示感謝。美國運輸部長諾曼·峰田在白宮的新聞簡報上說:「他們幫助我們在機場安置了航班和乘客,我們欠我們的加拿大鄰居一聲感謝。」[14][15]九一一事件十周年紀念日時,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回憶起加拿大給予的幫助,並表達了他對加拿大的感謝。[16]

後續

改航航班統計 

參與黃絲帶行動的加拿大各機場地理位置

不同的機構對於行動中備降加拿大的航班數和乘客疏散人數都有所出入。加拿大交通部的數據顯示共有224架次的航班和超過33,000名乘客抵達加拿大,然而加拿大導航公司稱239架次的航班備降加拿大。據總理讓·克雷蒂安稱,共有225-250架次航班搭載30,000-45,000名乘客抵達加國。

數據來自加拿大導航公司[13]
機場 機場代碼 航班架次
哈利法克斯國際機場 YHZ 47
甘德國際機場 YQX 38
溫哥華國際機場 YVR 34
聖約翰斯國際機場 YYT 21
溫尼伯國際機場 YWG 15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 YYZ 14
卡加利國際機場 YYC 13
大蒙克頓國際機場英語Greater Moncton Roméo LeBlanc International Airport YQM 10
滿地可-米拉貝勒國際機場 YMX 10
斯蒂芬維爾國際機場英語Stephenville International Airport YJT 8
加拿大皇家空軍鵝灣基地英語CFB Goose Bay YYR 7
滿地可多佛爾機場 YUL 7
愛民頓國際機場 YEG 6
咸美頓國際機場 YHM 4
白馬國際機場 YXY 2
鹿湖地區機場英語Deer Lake Regional Airport YDF 1
黃刀鎮機場英語Yellowknife Airport YZF 1
合計 238

在這次行動中哈利法克斯國際機場接納了最多架次的航班,而溫哥華國際機場接納了最多的旅客。[6]

加拿大交通部和參與行動的機場還報告說,其網站上發佈的新聞、常見問題解答和備降航班信息的訪問量急劇增加。加拿大交通部稱,在襲擊發生的第二天,僅其網站的訪問量就超過了47,000次。哈利法克斯國際機場稱,僅在9月份就有210萬人訪問了他們的網站,而在10月份也有50萬人次,均高於先前每月4萬至5萬的訪問量。[6]

餘波 

 
漢莎航空將註冊號為D-AIFC的一架空中巴士A340客機命名為「甘德-哈利法克斯」以紀念這兩座城市在黃絲帶行動中安置了他們的航班。[17]

黃絲帶行動後,數以千計的滯留旅客和機組人員在危機結束前必須得到安置。在飛機改航過程中,願意提供幫助的公眾和企業紛紛致電包括溫哥華國際機場在內的一些機場。位於渥太華的加拿大交通部應急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被來自機場、航空公司、媒體和公眾的電話淹沒,在行動期間應急指揮中心的員工每天都會接聽約5000通電話。

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在接受CNN採訪時被問及是否有能力向滯留人員提供充足的食物時回應說他們有能力做到,而且「其中許多人已經在旅館、學校、體育館等場所得到安置。加拿大政府和地方政府正努力(讓滯留的旅客)在這些地方儘可能地感到舒適。」

對於那些向滯留旅客伸出援手的公眾,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美國駐加拿大大使、加拿大總督伍冰枝、以及加拿大各省省長省督等官員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參與黃絲帶行動的機場收到了來自旅客、航空公司、安置滯留旅客的當地居民以及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美國海關的感謝信。哈利法克斯和愛民頓等機場也在他們的網站或是年度報告中展示了旅客的感謝信息。[18][19]

一些機場因其在危機中表現而獲得嘉獎。溫哥華國際機場以其專業和富有同情心的處理方式獲得由卑詩航空委員會頒發的2001年機場管理獎。而加拿大公共關係協會英語Canadian Public Relations Society諾華斯高沙分會向哈利法克斯國際機場頒發了危機溝通類的紫水晶獎,以表彰機場管理方的危機溝通和應對能力。

九一一事件發生的第二年,2002年9月11日,約2500人聚集在甘德國際機場舉行加拿大的九一一事件紀念儀式。加國總理克雷蒂安、交通部長、美國駐加拿大大使以及其他省和地方官員主持儀式。[20]克雷蒂安在現場發言說:「9月11日這個恐怖和悲傷的一天會在銘記在我們的記憶里。但甘德和加拿大上下對滯留旅客展現出的友善和同情,也讓這一天成為安慰和治癒的一天被銘記。」[21]在演講的結尾,克雷蒂安稱讚了黃絲帶行動:「女士們,先生們,你們所做的一切讓自己感到自豪,也讓加拿大驕傲。」[20]

流行文化

多個文化作品都圍繞黃絲帶行動進行創作。加拿大廣播公司為此推出了迷你劇集《911心靈航程英語Diverted》。2015年,以乘客、機組成員和甘德鎮居民的真實經歷所創作的音樂劇《來自遠方》首演。[22]《來自遠方》在第71屆托尼獎上獲得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7項提名,[23] 最後贏得了最佳音樂劇導演這一獎項。

參考文獻

引用

  1. ^ Chase, Steven. Canada rolls down security shutters. The Globe and Mail. 2001-09-12: A7. 
  2. ^ Williams, Andrew. 60 Seconds: Ben Sliney. Metro online. London: Associated Northcliffe Digital. 2006-10-04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3. ^ 3.0 3.1 Brown, DeNeen. International Flights Diverted to Canada. The Washington Post. 2001-09-12: E6. 
  4. ^ Gorham, Andrew; McArthur, Douglas. All flights from Canada halted. The Globe and Mail. 2001-09-12: A14. 
  5. ^ Baillie, Andrea. Cdn airports, offices close; hospitals prepare for wounded from U.S. attacks. Canadian Press. 2001-09-12. 
  6. ^ 6.0 6.1 6.2 Airport Acknowledges Tenth Anniversary of September 11th. Halifax/Stanfield International Airport Newsroom. September 9, 2011 [September 1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7. ^ Reuters. Scores of U.S.-Bound Planes Are Diverted to Canadian Airports. The New York Times. 2001-09-12: A22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4). 
  8. ^ Bailey, Ian; Dube, Francine. Canadians offer homes to stranded: 400 international jets diverted across country. The National Post. 2001-09-12: A7. 
  9. ^ Bailey, Ian; Dube, Francine. Canadians offer homes to stranded: 400 international jets diverted across country. The National Post. 2001-09-12: A7. 
  10. ^ 10.0 10.1 10.2 10.3 Higgins, Michael; Smyth, Julie. Military escorts jets to airports in Whitehorse, Vancouver after hijacking fears. The National Post. 2001-09-12: A9. 
  11. ^ Tobin, Chuck. Norad suspected plane was hijacked. The Whitehorse Star. 2001-09-12: 2. 
  12. ^ 12.0 12.1 12.2 12.3 Global National (television). Global TV. 2001-09-11. 
  13. ^ 13.0 13.1 NAV CANADA and the 9/11 Crisis. Nav Canada. 2009 [200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8, 2012). 
  14. ^ 14.0 14.1 14.2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CBC. 2001-09-11. 
  15. ^ 15.0 15.1 September 11, 2001. CBC Archives. September 11, 2001 [200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8). 
  16. ^ 9 September 2011: President Obama's Letter to Canada on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9/1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0-15.
  17. ^ Canadian Facts. Lufthansa. [2010-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3). 
  18. ^ Edmonton Airports Annual Report 2001 (PDF). Flyeia.com. Edmonton Airports Authority. [2013-08-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7-14). 
  19. ^ September 11, 2001 Chronology of Events. Halifax International Airport Authority. hiaa.ca. [201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7). 
  20. ^ 20.0 20.1 MacCharles, Tonda. 'Plane people' recall kindness of strangers; Gander opened heart to stranded passengers. Toronto Star. 2002-09-12: A1. 
  21. ^ Martin, Don. A salute to Good Samaritans. The Ottawa Citizen. 2002-09-12: A4. 
  22. ^ Come From Away Official Site. comefromaway.com.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1). 
  23. ^ The Tony Award Nominees - All Categories. TonyAwards.com.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英語). 

來源

書籍
電視節目
  • Attack on the USA (television). CBC News. 2001-09-11. 
  • Global National: America Under Attack (television). Global TV. 2001-09-11. 
報章
  • Higgins, Michael; Smyth, Julie. Military Escorts Jets to Airports After Hijacking Fears. The National Post. September 12, 2001: A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