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人物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黃巾軍人物後漢中平年間參與黃巾之亂黃巾軍人物,包含正史《三國志》所記載的史實人物及《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正史人物

領導人物

張角(?-184年),鉅鹿人(今河北平鄉),黃巾軍的領導人,在黃巾之亂中逝世。自稱「天公將軍」。

張寶(?-184年),鉅鹿人(今河北平鄉),黃巾軍的領導人,張角二弟。中平元年(184年)隨張角起事,被太平道徒眾稱為「地公將軍」,率軍據守下曲陽,十一月,皇甫嵩破城,兵敗身死。[1]

張梁[註 1](?-184年,鉅鹿人(今河北平鄉),黃巾軍的領導人,張角與張寶之弟。中平元年(184年)隨兄起事,被太平道徒眾稱為「人公將軍」。遭到朝廷所派左中郎將皇甫嵩進攻時,張梁率三萬大軍在廣宗(今河北威縣)進行反擊。後因疏忽,遭到漢軍夜襲,兵敗身亡,本部士兵皆被坑殺。至此,黃巾起義基本宣告失敗。[2]

關鍵人物

馬元義(?-184年),黃巾軍的組織者之一。光和六年(183年),馬元義奉黃巾軍首領張角之命,籌畫起事的準備工作。馬元義聚集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於鄴城,並收買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準備於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內外同時起事。由於張角弟子濟南人唐周的告密,馬元義於中平元年(184年)正月被捕,車裂於洛陽,[3]同時被殺的還有教眾近千人。由於馬元義的被殺,迫使張角提前於二月起兵發動叛亂。

唐周(?-?),濟南[註 2]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的弟子。光和六年(183年),馬元義奉黃巾軍首領張角之命,籌劃起事的準備工作。馬元義聚集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於鄴城,並收買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準備於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內外同時起事。由於張角弟子濟南人唐周的告密,馬元義於於中平元年(184年)正月被捕,車裂洛陽,同時被殺的還有教眾近千人。由於馬元義的被殺,迫使張角提前於二月起兵發動叛亂。在《三國演義》裏作唐州

兗州黃巾

卜己(?-184年),一作卜巳黃巾軍渠帥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八月,於東郡倉亭(今河南陽穀縣東北,當時在黃河邊)遭遇漢將皇甫嵩,被殲滅,陣亡七千餘人,卜己本人則被傅燮生擒,爾後即遭斬首

張伯梁仲寧:兗州黃巾軍渠帥。八月,皇甫嵩率軍在兗州東郡倉亭擊敗黃巾軍,斬首萬餘級,護軍司馬傅燮率軍生擒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4]

王度,原為兗州東郡東阿縣丞,趁亂加入黃巾軍,後為程昱所敗。

南陽黃巾

張曼成(?-184年),南陽黃巾軍首領,號稱「神上使」[5]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馬元義事敗被捕於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三月庚子日擊斬南陽郡守褚貢後,屯兵宛縣(南陽郡政府所在地)城下百餘日;六月,遭新任南陽郡太守秦頡反攻擊斬。[6][7][8]

趙弘(?-184年),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麾下,張曼成被南陽太守秦頡擊斃後,被擁立為首領。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六月,南陽黃巾軍首領張曼成於宛縣遭東漢帝制政權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戰死。南陽黃巾軍餘眾擁立趙弘當元帥,再振聲勢,擁眾十餘萬,攻拔宛縣作為根據地。時東漢政府鎮賊中郎將朱儁荊州刺史徐璆等率軍聯合包圍宛縣數月,於八月在朱儁軍團攻勢下被擊斬。

韓忠(?-184年),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麾下,張曼成被南陽太守秦頡擊斃後,繼續擁立趙弘為帥,但趙弘隨即被朱儁再次剿滅。韓忠率領餘部佔據宛城(今河南南陽),與朱儁相持,後被朱儁擊敗而投降,但卻被南陽太守秦頡所殺

孫夏(?-184年),《三國演義》作孫仲。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麾下,韓忠死後,南陽黃巾餘部心不自安,又擁孫夏為渠帥,據守宛城。十一月二十二日,城破(別部司馬孫堅先登破城事當為此時),孫夏率軍突圍成功,朱儁率軍追至西鄂縣(今河南南陽市東北)精山(今河南南陽市西北),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南陽黃巾平。[9][10]

青州黃巾

張饒,《袁紀》作「張余」[11],青州黃巾軍渠帥,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黃巾軍先在兗州泰山郡為其太守應劭所敗,後於冀州勃海郡東光縣又遭公孫瓚擊破;其後張繞率餘眾二十萬從冀州返回青州,再與北海相孔融交戰,致其大敗退守朱虛縣,其後不知所蹤。

管亥,青州黃巾軍渠帥。約初平三年(192年),管亥率軍侵略北海國,將孔融圍困在都昌縣城,鄭玄之子鄭益恩赴難而死,孔融派東萊人太史慈前往平原國向國相劉備求援;劉備率軍抵達後,管亥退兵。同年,青州黃巾軍(當為分支)攻入兗州任城國,先殺國相鄭遂,後殺刺史劉岱,東郡太守(袁紹置)曹操率軍討伐黃巾,至冬,收服三十萬青州黃巾軍。

徐和司馬俱,樂安黃巾軍渠帥。建安八年(203年),樂進率軍討伐樂安郡黃巾;十二年(207年)十月,徐和、司馬俱起兵作亂,攻殺濟南王劉贇。曹操令典軍校尉夏侯淵督泰山(太守呂虔)、齊、平原三郡、威虜將軍臧霸四路兵馬討平之。

管承[註 3],黃巾軍海賊。由長廣太守何夔給招安;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曹操派樂進、李典、張郃討伐管承,管承逃入海島避難。[12]

白波賊

郭泰[註 4],號「郭大賢」,黃巾餘黨,中平五年(188年)二月起兵於并州西河郡白波谷,攻打太原郡、河東郡,聚眾十餘萬人,號為「白波賊」,漢廷不能討滅。六年(189年)十月,白波黃巾進犯河東郡,董卓派牛輔率軍討伐,不克。按方詩銘所言來推,初平二年(191年),趙謙、李傕破白波,郭泰入黑山,號「大賢」;四年(193年)六月,為袁紹所敗。

楊奉,白波黃巾軍將領。推測與黑山校尉楊鳳為同一人物之誤字名。中平五年(188年)二月,楊奉與郭泰起兵於白波谷,推於初平二年(191年),白波軍敗,楊奉歸降於李傕。興平二年(195年),李郭之亂時,楊奉背叛李傕,積極參與東歸事宜;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皇帝劉協抵達雒陽後,封楊奉為車騎將軍,屯梁縣;九月,兗州牧曹操將劉協遷都於許縣,楊奉與韓暹反叛,被曹操擊敗後,投奔揚州袁術;又被徐州刺史呂布引誘,背叛袁術;又投奔劉備,被劉備詐殺。

韓暹,白波黃巾軍將領。劉協東歸時,楊奉引韓暹等人為援軍,保護劉協抵達河東郡安邑縣。建安元年(196年)初,胡才、李樂放棄參與東歸,後(時間不詳),李樂病死,胡才則被仇家所殺。七月,韓暹抵達雒陽;八月,韓暹封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衛將軍董承引兗州牧曹操進京,罷免韓暹,韓暹投奔屯兵於梁縣的楊奉;被曹操擊敗後,韓暹又與楊奉一同投奔揚州袁術,楊奉死後,韓暹欲北歸併州,被杼秋縣地方將領張宣所截殺。

胡才,白波黃巾軍將領。董卓死後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二年(195年),楊奉領兵叛逃李傕後天子令楊奉眾人護送其回洛陽。郭汜聯合李傕率領追兵追到弘農曹陽。楊奉緊急招喚河東故友白波韓暹、胡才、李樂抵抗李傕等人。後楊奉戰敗,與天子連夜乘船逃走到河東大陽縣。天子為張楊迎接,但仍然為楊奉等人脅持,升胡才為征東將軍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李樂董承等人就漢獻帝是否回洛陽而相互攻擊,為天子所阻。胡才後來與李樂一起留在河東郡,胡才為怨家所害。

李樂,白波黃巾軍將領。董卓死後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二年(195年),楊奉領兵叛逃李傕後天子令楊奉眾人護送其回洛陽。郭汜聯合李傕率領追兵追到弘農曹陽。楊奉緊急招喚河東故友白波韓暹胡才、李樂抵抗李傕等人,李樂主要負責護衛天子。後楊奉戰敗,與天子連夜乘船逃走到河東大陽縣。天子為張楊迎接,但仍然為楊奉等人脅持。護衛的董承張楊和漢獻帝想回洛陽,李樂、楊奉、胡才等拒絕,想把漢獻帝留在河東,導致董承李樂等人相互攻擊,在漢獻帝勸和下止戰。李樂等服從漢獻帝的指令護送漢獻帝前往洛陽。途中李樂反悔,詐稱路上會遇到匈奴,漢獻帝不從,但最終並沒有遇到匈奴。李樂害怕漢獻帝責備,於是留在河東,不再護送漢獻帝[13]。李樂後來留在河東郡病死。而在《三國演義》中,李樂後來則轉而與李傕、郭汜勾結,詐稱李傕、郭汜,追上車駕,意圖劫駕,與楊奉部將即後來的曹魏名將徐晃單挑時僅一回合便被劈死。

豫州黃巾

波才(?-184年),豫州潁川郡黃巾軍渠帥,中平元年(184年)在潁川(今河南禹州)起事。據史書記載,波才曾率領黃巾軍大敗右中郎將朱儁,並圍左中郎將皇甫嵩於長社(今河南長葛西),後來被皇甫嵩用火攻所破,擊殺於陽翟(今禹州)。

彭脫(?-184年),豫州汝南郡黃巾軍渠帥。四月,汝南黃巾軍(推測為彭脫軍)擊敗汝南太守趙謙,皇甫嵩擊破波才長社,並與朱儁乘勝追討汝南陳國之黃巾賊,追波才陽翟,擊破彭脫於西華。剩下的黃巾賊皆潰散、投降,三郡悉數平定。

何儀,黃巾軍將領。黃巾之亂後,一直佔據汝南與潁川一帶。據《三國志》記載,何儀與劉辟、黃邵、何曼等人,各擁有數萬軍隊,先回應袁術,後來依靠孫堅。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帶兵攻擊,殺死劉辟與黃邵,何儀率眾投降。

黃邵(?-196年?或197年?),黃巾軍將領。黃巾之亂後,一直佔據汝南與潁川一帶。據《三國志》記載,何儀與劉辟、黃邵、何曼等人,各擁有數萬軍隊,後被曹操帶兵擊殺。

何曼,黃巾軍將領。建安元年,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及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曹操進軍討破之,斬辟、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在《三國演義》裏,何曼自稱「截天夜叉」,被曹洪用拖刀計所殺。

劉辟,黃巾軍將領。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據《三國志》記載,何儀與劉辟、黃邵、何曼等人,各擁有數萬軍隊,後被曹操帶兵擊殺。

龔都,又作共都,黃巾軍將領。其部活動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西南)一帶。建安六年(201)袁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都等合,眾數千人。曹操遣蔡陽來攻,為他所破。後曹操親自南征,劉備投奔劉表,其部散去。

吳霸,汝南黃巾軍渠帥,約在興平元年(194年)左右,為李通所敗,歸降李通。事見陳志《李通傳》。

益州黃巾

馬相趙祗中平五年(188年),馬相與趙袛等人在益州緜竹縣起兵,在兩天內成功號召自稱「黃巾」;擊斬東漢朝廷益州刺史(益州牧)郤儉,進攻巴郡犍為。不足一月連破三郡,擁眾數萬人,遂自稱皇帝。後遭東漢政府益州從事(益州州府參謀官)賈龍所率官民等反擊,堅持數日被逐。[14]

王饒趙播(或作趙蕃[15],此二人為馬相所使,率軍攻克廣漢郡雒縣(州治及郡治),殺益州刺史郤儉。[16][17]

會稽黃巾

吳桓會稽黃巾渠帥,被郡吏留贊斬殺。

吳郡黃巾

陳敗吳郡黃巾餘黨,建安七年(202年),陳敗和萬秉在吳郡作亂,後被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朱治平定。

萬秉吳郡黃巾餘黨,建安七年(202年),陳敗和萬秉在吳郡作亂,後被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朱治平定。

陳寶吳郡黃巾軍人物,欲強姦許升之妻呂榮,呂榮不從,憤而殺之。[18]

虛構人物

嚴政,《三國演義》人物,張寶手下,漢軍將領朱儁力攻陽城時,嚴政見勢弒張寶首級投降。

程遠志,《三國演義》人物,以黃巾賊將的身份登場。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軍起義,程遠志與副將鄧茂統兵五萬進犯涿郡。劉焉鄒靖劉備兄弟三人,前去迎戰。兩軍在大興山相對。最後副將鄧茂被張飛以丈八蛇矛給刺死,本人也被關羽以青龍偃月刀給劈為兩半。

在正史中,有提及幽州廣陽黃巾軍殺死太守劉衛及刺史郭勳,但未明言統率此黃巾軍的將領是誰。

鄧茂,《三國演義》人物,以黃巾賊將的身份登場。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軍起義,與主將程遠志統兵五萬進犯幽州涿郡。在大興山與劉備等幽州軍相對。與張飛交戰,只一個回合就被張飛殺死,是張飛的得意兵器丈八蛇矛的第一個犧牲者。

高昇,《三國演義》人物,黃巾將領。光和七年(184年)黃巾之亂時,與主將張寶屯兵曲陽朱儁劉備作為先鋒迎擊張寶,張寶派副將高昇迎敵,劉備派張飛迎敵。張飛與高昇交戰數回合,刺死了高昇[19]

杜遠,《三國演義》人物,黃巾軍餘黨,聚眾成為匪首。他將關羽所護送的劉備夫人們綁架到自己的地盤,後被同夥廖化所殺。

卞喜,《三國演義》人物,黃巾餘黨,後投曹操。根據《三國演義》第27回記載,卞喜為曹操部下汜水關守將。關羽護送二嫂投奔劉備,經過第三關汜水關。他知關羽勇猛難敵,假意在鎮國寺內設宴款待,欲借機謀害,但寺廟裏的僧人普淨帶關羽去喝茶,示意關羽有人要殺他,陰謀被關羽識破,將他殺死。卞喜是關羽在過五關斬六將中被斬的第四名將領。

周倉,《三國演義》人物,原黃巾軍之武將,後跟隨關羽,忠心不二;在聽說關羽兵敗被殺後,自刎而死。

裴元紹,《三國演義》人物,原黃巾軍之武將。黃巾起義失敗之後,與周倉一同率領殘部在山中落草當山賊。建安五年(200年),在關羽欲返劉備旗下,在突破曹操的五道關卡後路過其落草之地,與周倉一同向關羽要求能以期成為關羽家臣。但此時僅周倉同行,其他弟兄則於山中等待。不久後,因其欲奪偶然路過的趙雲之馬,反遭討伐戰敗身死。

註釋

  1. ^ 袁紀作「張良」;《九州春秋》作「角弟梁,梁弟寶」,今史書多從范書。
  2. ^ 袁紀作「(兗州)濟陰人唐客」。
  3. ^ 《三國志》中管承為海賊,唯一提及「管承為黃巾賊帥」的史料是《太平御覽》卷七十四引《齊地記》:嶗山東北五里入海有管彥島,是黃巾賊帥管承後也。漢末設長廣郡,何夔出任長廣太守,派人將管承招安;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曹操親自率軍至青州北海國淳于縣,派樂進、李典、張郃討伐管承,在長廣縣激戰,管承逃入海島避難。推測其與青州黃巾軍渠帥管亥亦有所關聯。
  4. ^ 《後漢書》作者范曄父名泰,故改郭泰為郭太。

參考文獻

  1.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張)寶於下曲陽,又斬之。」
  2. ^ 後漢書(卷七十一):「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張)梁。」
  3. ^ 後漢書(卷七十一):「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
  4. ^ 後漢書(卷五十八)續漢書註:「(傅)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功高為封首。」
  5. ^ 《後漢書》〈朱儁傳〉:「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稱「神上使」,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宛下百餘日。」
  6. ^ s:後漢書/卷8:〔中平元年三月〕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郡守褚貢。……六月,南陽太守秦頡擊張曼成,斬之。
  7. ^ s:後漢書/卷71: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稱「神上使」,衆數萬,殺郡守褚貢,屯宛下百餘日。後太守秦頡擊殺曼成。
  8. ^ s:資治通鑒_(胡三省音注)/卷058:〔中平元年三月〕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太守褚貢。……張曼成屯宛下百餘日;六月,南陽太守秦頡擊曼成,斬之。
  9. ^ 後漢書(卷七十一):「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後太守秦頡擊殺曼成,賊更以趙弘為帥,……(朱)儁因急擊弘,斬之。賊餘帥韓忠復據宛拒儁。……忠等遂降。而秦頡積忿忠,遂殺之。餘眾懼不自安,復以孫夏為帥,……。」
  10. ^ 後漢書(卷八):「朱儁拔宛城,斬黃巾別帥孫夏。」
  11. ^ 《袁紀》卷30。
  12. ^ 《太平御覽》卷74引《齊地記》曰:嶗山東北五里入海有管彥島,是黃巾賊帥管承後也。
  13. ^ 《後漢紀》卷29:時董承、張陽欲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尚書上官洪言還洛之議,李樂輔洪。由是諸將錯亂,更相疑貳。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夏五月丙寅,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洛陽,奉等從詔。六月乙未,車駕幸聞喜。楊奉、胡才悔令乘輿去,乃與李樂議,欲還大駕,詐言「當游澠池東,以避匈奴」,上不從。庚子,車駕從北道出,傍山而東,無匈奴寇。李樂愧其言,懼而辭還。
  14. ^ 後漢書(卷八):「益州黃巾馬相攻殺刺史郗儉,自稱天子,又寇巴郡,殺郡守趙部,益州從事賈龍擊相,斬之。」
  15. ^ 《太平御覽·卷441》引《益部耆舊傳》有「趙蕃」,疑為「趙播」,此「趙蕃」攻佔閬中縣城,後內亂潰敗。
  16. ^ 《華陽國志·卷十下·先賢士女總贊下·漢中士女》:「(郤)儉為黃巾賊王饒、趙播等所殺。」
  17. ^ 《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一·人事部八十二·貞女下》引陳壽《益部耆舊傳》:巴三貞者,閬中馬眇新妻義,西充國王玄憤妻姬,皆閬中人也;閬中趙蔓君妻華,西充國人也。姬早失夫,介然守操。中平五年,黃巾餘類延益州,賊帥趙蕃據閬中城,構迫衣冠,令人婦女為質,義、姬、華等隨北入城。後賊類爭勢,攻破閬中,時人或死或奔,家室相失,義、姬、華隨類出城走。傅聞後賊,或構略婦女,於是三人自度窮迫,恐不免於據逼,乃相與自沉水而死。鄉黨聞之,莫不感傷,號曰「三貞」。
  18. ^ 《太平御覽》卷53引《列女後傳》:呂榮者,吳郡許升之妻也。升爲賊所害,榮貞固自守,黃巾賊陳寶欲幹穢之,榮執節不聽,寶遂殺榮。是日疾風暴雨,雷電晦冥,寶恐懼叩頭謝,葬之而去。糜府君聞榮高行,遣主簿祭之,又出錢助縣爲冢於嘉興郭裏墟北,名曰義婦阪。
  19. ^ 羅, 貫中.   三國演義. 維基文庫 (中文). 是時曹操自跟皇甫嵩討張梁,大戰於曲陽。這裏朱儁進攻張寶。張寶引賊眾八九萬,屯於山後。儁令玄德為其先鋒,與賊對敵。張寶遣副將高昇出馬搦戰。玄德使張飛擊之。飛縱馬挺矛,與昇交戰,不數合,刺昇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