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史》,或稱《王彥輔詩話》,是北宋朝王得臣作品。共3卷。

《麈史》記事284則,共分為睿謨、國政、朝制、官制、國用、任人、禮儀、音樂、台議、忠讜、惠政、利疚、賢德、志氣、度量、知人、不遇、治家、場屋、神授、體分、學術、經義、詩話、論文、碑碣、書畫、辨誤、明義、姓氏、古器、風俗、奇異、盛事、戒殺、鑑戒等44門。其自序曰:「平生仕途生涯,故自師友之餘論、賓僚之燕談,與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輒皆記之。」

麈是指鹿類動物的尾巴,意指揮動麈尾,以撢灰塵,引申為「點撥、指點」之意。《麈史》一書頗有見解,例如稱:「《詩》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者也,然花不及杏,果不及梨、橘,草不及蕙,木不及槐。《易》之象近取諸身,《爻辭》說卦,罔不該矣,而獨不言眉與領。以余觀之,若花之桂、楝、鞠,果之菠芰,草之蘅、芷、蔥、蒜、苔,木之楓、楠等,《詩》皆未之見。至《易》所不載者,如須、唇、肩、乳、臍等,亦未可悉數。又《爾雅·釋鳥》不及鶴,《釋蟲》不及蝶。物類至繁,偶有遺焉,無足異也。」[1]此外,《麈史》亦收錄了不少有趣的記載:「七寺閑劇不同。大府為忙卿,司農為走卿,光祿為飽卿,鴻臚為睡卿。蓋忙卿所隸場務,走卿倉庾,飽卿祠祭數頒胙醴,睡卿掌四夷賓貢之事。」[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此書:「凡朝廷掌故、耆舊遺聞,耳目所及,咸登編錄。其間參稽經典,辨別異同,亦深資考證,非他家說部惟載瑣事者比……於當時制度及考究古蹟特為精核。」[3]今輯入《全宋筆記》第一編第十冊。

註釋

  1. ^ 江畬經選編:《歷代小說筆記選》卷三。另見陸以湉:《冷廬雜識》卷六引。
  2. ^ 王得臣:《麈史》卷下〈諧謔〉
  3. ^ 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子部雜家類四〉

參考書目

  • 黃陳秋:《王得臣《麈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