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棒子
文獻記載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來華的朝鮮使臣洪大容記載:「有乘車少婦,掀簾窺望,頗豔麗。平仲直視不迴避,指點稱奇。其幫子看車者,蹲坐簾前,喃喃誶罵,平仲不知覺也。而已,有群童數十,競呼『高麗幫子』,吆喝而追之。余促平仲疾馳,僅以免焉。」[2]
- 已故史學家羅繼祖在其所著《楓窗脞語》一書中有所論述。全錄如下:
及讀王一元《遼左見聞錄》,中有一則云:
- 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鬢髮蓬鬆,不得裹網巾;徒行萬里,不得乘騎;藉草臥地,不得寢處火炕。蓋國中之賤而勞者。
- 始知其人為私生子,世世相襲,遂自劃為一階層,略如吾浙之墮民。雍正元年曾諭令削除墮民籍而習俗仍相沿未革。
- 清末,商部有摺再請削除,文見楊壽枏《思沖齋文別鈔》謂乃據浙江紳士、江蘇候補同知盧洪昶等呈請,中言浙江墮民散處各郡不下二萬餘人。
- 予婦家蕭山,曾聞墮民男女自為婚配,皆執賤役,是民國初年猶然也。徹底剷除恐在解放後。朝鮮之「棒子」當亦早返為齊民矣。
出處
- 房中奴僕論:南京大學歷史學系黃普基認為,棒子原本應是「幫子」,在漢語裏指的是明清時期朝鮮使行團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從一個特定的稱謂演變為「高麗棒子」這一含有貶義的泛稱的歷史過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時期的使團接待政策所引發的朝鮮使團與沿途的中國百姓之間的矛盾。朝鮮使團內有大量奴僕,這些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盜竊、搶劫、走私、詐騙等違法活動,而明清政府對朝鮮使團又一味優待偏袒,對矛盾糾紛只處罰中國人,甚至要求中國居民出財物迎接朝鮮使團。[3][4]另外,中國人所謂的「幫子」一詞正寫應為「房子(韓語:방자)」,指奴婢[5],為「房子內人」的簡稱。而韓語「房子」與漢語「幫子」、「棒子」音近,故訛為「棒子」。
- 手持棍棒論:據韓國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劉光鐘的說法,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這一情況在九一八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頂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沒有多少人對佔領區進行日常統治和管理。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移民。於是,日本就從先前被佔領的朝鮮半島徵調大量人來華,這些朝鮮人來華後行為相當不端,被當地華人稱為「二鬼子」。同時日本人對朝鮮人並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裏沒有得到日方給予的任何武器,甚至不如中國的警察(警察有一根警棍),這些人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遠比日本人兇惡,所以當地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