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大字)

高雄(1920年-1925年),是臺灣日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屬於大字層級,轄區包括今高雄市鹽埕區全部、旗津區北端及鼓山區南端。其舊稱為打狗,於1920年改制時改名為高雄。

沿革

高雄的原稱「打狗」於清治時期即已使用,日治時期曾設有「打狗辨務署」,但於明治卅三年(1900年)併入「鳳山辨務署」[1]。而在日治初期,打狗是位在興隆內里鹽埕埔莊底下的一個地名[2]

大正元年(1912年)9月25日,臺灣總督府公佈將臺南廳所管轄的大竹里鹽埕莊旗後街烏松莊,與興隆內里鹽埕埔莊哨船頭街等五個街庄合併為「打狗」(街庄層級),納於大竹里轄下。

大正九年(1920年)全臺行政區改制時,將「打狗」改制為「大字」,並將名稱雅化日語漢字諧音的「高雄」二字,納於高雄街轄下,轄區不變。後於大正14年(1925年)將其拆分為14町。

參考文獻

  1. ^ 劉澤民. 〈臺灣市街町名改正之探討─以臺灣總督府檔案相關資料為範圍〉. 《臺灣地名研究成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8年12月: 127-131頁. ISBN 978-986-01-6942-3. 
  2. ^ 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 中央研究院GIS團隊編製.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