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根濟(John Kenneth MacKenzie;1850年8月25日—1888年4月1日)是一位英國倫敦會駐華醫學傳教士。1875年,他在漢口開始行醫傳教。他治療的大多數病例是眼疾、鴉片成癮和外科手術。1878年,由於妻子身體狀況不佳,馬根濟搬到天津。在天津,在總督李鴻章的贊助下,馬根濟建造開辦了倫敦會施醫院,還成立了西醫學堂。馬根濟還發起成立中華博醫會,編輯《博醫會報》。他在醫療中結合宣教。1888年因天花而早逝。

早年

1850年8月25日,馬根濟出生於英格蘭大雅茅斯。他的父親亞歷山大•麥肯齊是來自羅斯郡(Ross-shire)的蘇格蘭人,母親瑪格麗特•麥肯齊則來自威爾斯的布雷克諾克郡。兩邊的祖父母都非常虔誠。他還是一個嬰兒時,他們搬到布里斯托,馬根濟的父親開始深受長老會馬修迪基(Matthew Dickie)牧師的影響。因此,馬根濟家擁有非常敬虔的環境。馬根濟年幼時很保守,富於同情心,但容易被激怒。他曾就讀於布里斯托的一所私立學校,但是不喜歡學習,所以十五歲就離開了學校,成為一家商行的職員。馬根濟開始定期參加布里斯托基督教青年會的聚會。後來雖然他不再參加聚會,但基督教在他的生活中仍然有着非常強大的影響力。馬根濟向好友鄧肯(Colonel Duncan)透露他要到海外為基督宣教的心志,鄧肯就推薦馬根濟閱讀《雙重醫治——何謂醫療宣教?》(The Double Cure; or, What is a Medical Mis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一書。看完書後,馬根濟問他的父母是否可以辭掉工作,開始學習醫學,目標是去中國當一名醫學傳教士。馬根濟的父母同意了,他很快就進入了醫學院。

求學

1870年10月,馬根濟進入布里斯托醫學院,四年後獲得倫敦和愛丁堡的MRCS和LRCP學位證書。在愛丁堡時,馬根濟遇到愛丁堡醫療傳道會成員樓醫師(Dr. Lowe),得知中國漢口的倫敦會醫院迫切需要醫療宣教士去掌管,強化了去中國做醫療宣教士的願望。於是,馬根濟決定加入倫敦會,前往漢口從事醫療傳教工作。1875年4月8日,馬根濟受倫敦會差遣,登上格林里昂號(Glenlyon)輪船,啟程前往中國。

中國

漢口

1875年6月8日,在漢口,馬根濟受到同工楊格非(Griffith John)夫婦和富世德先生(Arnold Foster)的歡迎。漢口位於中國中心的湖北省,是一個位於長江漢水交匯處的大城。馬根濟在當地倫敦會的仁濟醫院協助里德醫生(Dr. Reid),此外在醫院下班後還要每天上中文課。他面臨着巨大的偏見,因為漢口許多中國人不相信外國人的醫術。但在在馬根濟成功升為漢口教會的執事長之後,這種不信任感得到了緩解。8月,馬根濟染上嚴重的瘧疾,但一個月後就康復了,不久升為醫院的主任醫生。雖然他在醫院非常繁忙,但仍關注漢口周圍鄉下的需要。他和同事走訪那些眼疾最為普遍的村莊,遭遇了對外國基督徒的敵意和攻擊。幸虧督撫發佈了告示,第二次走訪時便受到歡迎。馬根濟治癒了數百名鴉片癮君子,和數千名其他病人。對洋大夫的好評很快傳遍了湖北全省。他發現許多中國醫生帶着問題來到他身邊,並意識到他們對生理學的解剖學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他開始計劃建造一所醫學院,希望教中國人如何做手術。1876年12月,馬根濟前往上海,迎娶他在布里斯托時就相識的特拉弗斯小姐(Miss Travers)。他們回到漢口,繼續他們每天的日常工作:馬根濟醫生在醫院工作,平均每天治療100名病人,特拉弗斯小姐開始學習中文。這時霍亂疫情爆發,馬根濟更為忙碌,要醫治更多的病人,外科手術也有所增加,表明中國人對西醫的信任度正在上升。

天津

1879年3月,馬根濟一家從漢口搬到天津。這樣做是由於家庭問題,他的妻子的健康惡化,他相信改變環境可以改善病情。天津位於北方,離首都北京很近,當時是北京的外港。他們到天津時,發現那裏只有一個簡陋的小診所,而且缺乏藥品。馬根濟用自己的錢買來西藥。1879年8月,他治癒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側室夫人莫氏,於是在紫竹林天津法租界海大道(Rue de Takou)倫敦會診所旁捐建一所正規西醫院,名為倫敦會施醫院(位於今大沽北路口腔醫院處)。醫院建成後,天津和周邊地區居民大量前來就診。馬根濟治療了許多眼疾,做了許多手術,接種了數千支疫苗。1887年,路博施(Fred Charles Roberts)醫生前來協助他,1888年馬根濟去世後,又接替他的工作[1]

西醫學堂

馬根濟的目標是在中國建立一所醫學院,將西方醫學教授給中國人。他的建議被政府接受,招收了8名學生。1881年12月15日,這個小小的西醫學堂正式開學。這所學校的結構,包括課本、考試和論文,都仿效西方學校。1883年,馬根濟回國休假了五個月,探望因健康不佳回國居住的妻子和女兒。當他於1884年回到天津時,趕上6名學生經過3年學習後,從醫學館畢業。馬根濟退出了醫學堂,因為他不想花時間把學生培養成為政府工作人員。

晚年

1886年秋天,所有在華醫學傳教士決定成立中華博醫會(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 of China)。馬根濟是該組織的發起者之一,協助編輯會刊《博醫會報》(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並參與撰稿。1888年,他被一名病人感染了天花,在復活節去世。年僅37歲。李鴻章的夫人參加了他的葬禮。殷森德合眾會堂(Union Church)主持了馬根濟的追思禮拜。馬根濟的十二個朋友和十二個學生為他抬棺到英國墓地。

參考

  1. ^ Bryson, Mary. Fred C. Roberts of Tientsin. London: H.R. Allenson.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