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布王朝
阿格拉布王朝(阿拉伯語:الأغالبة)是北非易弗里基葉地區的一個阿拉伯埃米爾王朝,創立人易卜拉欣一世·伊本·阿格拉布來自內志地區的巴努台米姆部落。[6]該王朝名義上代表阿拔斯哈里發國統治易弗里基葉地區一個世紀,直到被法蒂瑪王朝所滅。
阿格拉布王朝 بنو الأغلب | |||||||||
---|---|---|---|---|---|---|---|---|---|
800年—909年 | |||||||||
地位 | 半獨立的埃米爾國,名義上是阿拔斯王朝的附庸,但事實上自801年以來獨立。[1][2][3] | ||||||||
首都 | 凱魯萬 | ||||||||
常用語言 | 阿拉伯語[4] | ||||||||
宗教 | 伊斯蘭教(哈乃斐派) | ||||||||
政府 | 君主制 | ||||||||
埃米爾 | |||||||||
• 800–812年 | 易卜拉欣一世·伊本·阿格拉布·伊本·薩里木 | ||||||||
• 903–909年 | 阿布·穆德哈·茲亞達特·安拉三世·伊本·阿布達拉 | ||||||||
歷史 | |||||||||
• 建立 | 800年 | ||||||||
• 被法蒂瑪王朝推翻 | 909年 | ||||||||
• 終結 | 909年 | ||||||||
貨幣 | 阿格拉布第納爾[5] | ||||||||
| |||||||||
今屬於 | 阿爾及利亞 突尼斯 利比亞 馬爾他 意大利 |
歷史
王朝的建立
自從穆海萊卜家族垮台後,易弗里基葉地區長期處於無政府統治的狀態。公元800年,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哈倫·拉希德任命巴努台米姆部落的易卜拉欣一世·伊本·阿格拉布作為易弗里基葉的埃米爾,代表阿拔斯王朝統治該地區,易卜拉欣的父親曾是呼羅珊地區的阿拉伯指揮官。[7]雖然當時大約有10萬阿拉伯人居住在易弗里基葉,柏柏爾人仍在該地佔絕大比例。[8]
易卜拉欣控制着包括阿爾及利亞東部,突尼斯和的黎波里塔尼亞在內的地區。[9]雖然他實際上獨立行使行政、軍事、司法和稅收等權力,但易卜拉欣從未否認阿拔斯王朝的宗主定位,他每年向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獻貢4萬第納爾,每周五祈禱時的呼圖白也會提到哈里發的宗主權。[10]
在國家安定後,易卜拉欣·伊本·阿格拉布在新首都阿巴西耶建立了一個寢宮。之所以選擇將寢宮修建於凱魯萬以外的部分原因是為了遠離那些反對自己的馬立克派法學家和神學家。他們譴責阿格拉布王朝奢侈的生活,對同為穆斯林的柏柏爾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感到不滿,且阿格拉布王朝在神學思想中屬於穆爾太齊賴派,在伊斯蘭教法學中是哈乃斐派,與馬立克派存在衝突。此外,易卜拉欣在蘇塞和莫納斯提爾設立了邊防部隊(里巴特)。阿格拉布王朝還在該地區還建立了灌溉系統,並修繕了阿巴西耶的公共建築和清真寺。[9]據記載,有5000名通過跨撒哈拉貿易購買而來的黑人津芝奴隸參與到了這些工程。[11]
征服西西里島
儘管阿格拉布王朝臣屬於阿拔斯哈里發,與倭馬亞家族統治的科爾多瓦酋長國之間存在政治分歧甚至對抗,西班牙的穆斯林仍然派遣了一支艦隊在阿斯巴·伊本·瓦吉爾的領導下,幫助阿格拉布征服西西里島(見穆斯林征服西西里島)。伊本·卡希爾記錄說,這是一支由倭馬亞和阿格拉布組成,規模達300艘軍艦的聯合艦隊。[12]阿格拉布包圍西西里島米內奧的軍隊設法與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倭馬亞取得了聯繫。倭馬亞立即同意聯盟,唯一的條件是阿斯巴擔任總指揮官,並且指揮來自易弗里基葉的援軍一起向米內奧進軍。公元830年7月或8月,西奧多托斯一世突破米內奧的圍困撤退到恩納。[13][14][15]易弗里基葉和安達盧西亞聯軍隨後摧毀了米內奧,並圍攻下一個城鎮,據推測很可能是卡羅尼亞納(現代的巴拉弗蘭卡)。然而這時聯軍的軍營內爆發了一場瘟疫,導致阿斯巴和其他諸多士兵病亡。該鎮在秋季陷落,但阿拉伯人的兵力也已消耗殆盡,不得不放棄繼續進攻,並向西撤退。西奧多托斯發起追擊並重傷阿拉伯軍隊,因此大多數安達盧西亞穆斯林撤離西西里島。然而,西奧多托斯也在這期間的一次小規模戰鬥中戰死。[16][17]
在茲亞達特·安拉一世統治期間(817-838),阿拉伯軍隊於公元824年譁變,直到836年在柏柏爾人的幫助下才勉強被鎮壓。自827年,阿薩德·伊本·弗拉特率軍進攻拜占庭的西西里島,也是為了嘗試在對外征服中逐漸重新去控制不羈的軍隊,但他們直到902年才攻克拜占庭在該島的最後一個軍事據點。接着阿拉伯軍隊不斷襲擊甚至掠奪意大利本土,其中包括846年洗劫羅馬大教堂。[18]直到10世紀,阿格拉布逐漸失去了對西西里島阿拉伯軍隊的控制,該島出現了一個新的王朝卡爾比茲。
鼎盛時期
阿格拉布王朝在艾哈邁德·伊本·穆罕默德·阿格拉比(856-863)的統治下達到了頂峰。得力於羅馬帝國時期遺留灌溉系統的擴建,易弗里基葉以其肥沃的土地和發達的農業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力量。它是伊斯蘭世界與拜占庭和意大利之間貿易的重要焦點,尤其是利潤豐厚的奴隸貿易。這個時期凱魯萬成為馬格里布最重要的學習中心,同時也是詩人的聚集地,並以神學和法學領域而聞名。阿格拉布埃米爾還資助了許多建築,尤其是重建烏克巴清真寺,並發展了一種結合阿拔斯式建築與拜占庭式建築的新建築形式。[19]
王朝的衰敗
在易卜拉欣二世·伊本·艾哈邁德(875-902)的統治下,王朝開始走向衰敗。這段時期,阿格拉布不得不應對來自埃及突倫王朝以及東羅馬馬其頓王朝的進攻,同時又折損大量兵力鎮壓柏柏爾人的起義。此外在893年,庫塔馬的柏柏爾人開始參與到什葉派的法蒂瑪推翻阿格拉布的戰鬥中。阿卜杜拉·馬赫迪·比拉攻陷凱魯萬和拉卡達,並宣誓效忠人民。909年,阿格拉布王朝被滅,並由法蒂瑪王朝所取代。[20]
統治者
- 易卜拉欣一世·伊本·阿格拉布·伊本·薩里木(800–812)
- 阿卜達拉一世·伊本·易卜拉欣(Abdallah I of Ifriqiya,812–817)
- 茲亞達特·安拉一世·伊本·易卜拉欣(817–838)
- 阿格拉布·阿布·伊卡爾·伊本·易卜拉欣(al-Aghlab Abu Iqal ibn Ibrahim,838–841)
- 阿布·阿拔斯·穆罕默德一世·伊本·阿格拉比·阿比·阿凡(841–856)
- 艾哈邁德·伊本·穆罕默德·阿赫拉布 (Ahmad ibn Muhammad al-Aghlabi,856–863)
- 茲亞達特·安拉二世·伊本·阿比爾-阿拔斯(Ziyadat Allah II of Ifriqiya,863)
- 阿布·加拉尼克·穆罕默德二世·伊本·艾哈邁德(863–875)
- 阿布·伊沙克·易卜拉欣二世·伊本·艾哈邁德(875–902)
- 阿布·阿拔斯·阿卜達拉二世·伊本·易卜拉欣(902–903)
- 阿布·穆德哈·茲亞達特·安拉三世·伊本·阿卜達拉(903–909)
參見
參考文獻
- ^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lgeria - Phillip C. Naylor. [2018-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8).
- ^ Libya. Ediz. Inglese - Anthony Ham. [2018-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 ^ Islam: An Illustrated History - Greville Stewart Parker Freeman-Grenville, Stuart Christopher Munro-Hay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Versteegh 1997,第209頁.
- ^ Logistics of Warfare in the Age of the Crusades: Proceedings of a Workshop - John H. Pryor, p187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C.E. Bosworth, 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31.
- ^ C.E. Bosworth, 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 31.
- ^ Julien, Histoire de L'Afrique du Nord (Paris: Payor 1931; revised by de Tourneau 1952), translated as History of North Africa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0; New York: Praeger 1970) at 42.. [2018-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9.0 9.1 Goldschmidt, Arthur.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2: 79. ISBN 0-8133-3885-9.
- ^ Laroui, The History of the Maghrib (1970, 1977) at 116.
- ^ Lev, Yaacov. State and Society in Fatimid Egypt Volume 1 dari Arab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Studies and texts: 0925-2908. BRILL. 1991: 5 [2018-10-17]. ISBN 90040934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El Hareir, Mbaye, Idris, Ravane. The Spread of Islam Throughout the World.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2011: 441 [2018-10-17]. ISBN 92310415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Bury (1912), p. 304
- ^ Treadgold (1988), pp. 273–274
- ^ Vasiliev (1935), pp. 127–128
- ^ Treadgold (1988), p. 274
- ^ Vasiliev (1935), pp. 128–129
- ^ Barbara M. Kreutz, Before the Normans: Southern Italy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1), 57.
- ^ Aghlabids. Dictionary of Islamic Architecture. Archnet. [201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Najeebabadi, Akbar. The History of Islam V.3. Riyadh: Darussalam. 2001: 235. ISBN 978-9960-89293-1.
相關書籍
- Georges Marçais, "Aghlabids," Encyclopedia of Islam, 2nd ed., Vol. I, pp. 699–700.
- Mohamed Talbi, Emirat Aghlabide, Paris: Adrien Maisonneuve, 1967.
- Maurice Vonderheyden, La Berbérie orientale sous la dynastie des Benoû l-Aṛlab, 800-909, Paris: Geuthner, 1927.
- Versteegh, Kees. The Arabic Langua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