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藍子魚
一种鱼类
銀藍子魚(學名:Siganus argenteus),俗名臭肚魚、象魚,為輻鰭魚綱藍子魚科藍子魚屬的一種魚。1825年,法國博物學家讓·勒內·康斯特·蓋伊和約瑟夫·保羅·蓋馬爾首次正式描述為Amphacanthus argenteus,模式產地在關島和Marian群島。[2]
銀藍子魚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
科: | 藍子魚科 Siganidae |
屬: | 藍子魚屬 Siganus |
種: | 銀藍子魚 S. argenteus
|
二名法 | |
Siganus argenteus | |
異名 | |
|
分佈
本魚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馬達加斯加、毛里裘斯、塞舌爾群島、紅海、波斯灣、科摩羅、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台灣、越南、中國沿海、印尼、新幾內亞、澳洲、密克羅尼西亞、帕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所羅門群島、斐濟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東加、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夏威夷群島、加拉巴哥群島、圖瓦盧、基里巴斯、加利福尼亞灣、巴拿馬、厄瓜多爾等海域。
分度
水深5至40米。
特徵
本魚體呈長橢圓形,標準長度為其深度的2.4至3倍,小頭沒有陡峭的背部輪廓,但有一個尖尖的鼻子,背鰭和臀鰭的鰭棘部和鰭條部的缺刻非常明顯。尾柄細長,尾鰭深分叉。背鰭前部有一個平臥的脊柱,包圍在頸背的皮膚中[3]。其明顯特徵為沿着鰓蓋末緣有一明顯黑帶。眼睛有銀黃色虹膜,胸鰭的腋部是黃色,沿着背鰭的基部通常有一條黃色條紋,魚體的背面呈深藍色,體側則有許多黃色的細斑紋散佈其上。當驚慌或睡覺時會變色,變成淺棕色和深棕色斑點[4],背鰭硬棘13枚、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體長可達46公分。另外各鰭鰭棘上有毒腺,被刺到會引起劇痛,須小心。
生態
屬於暖水性近岸魚類,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區,幼魚和成魚可能會在珊瑚礁附近以2-100隻的魚群出現,通常是在珊瑚礁邊緣的湧浪區,主要以附着在礁石上的藻類為食。
經濟利用
參考文獻
- ^ Carpenter, K.E.; Lawrence, A. & Myers, R. Siganus argente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e.T69689070A115468608 [errata version of 2016 assessment] [23 July 2020].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69689070A69690329.en .
-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银蓝子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D.J. Woodland. Siganidae. Carpenter, K.E.; Niem, V.H. (編). FAO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y purposes.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ume 6. Bony fishes part 4 (Labridae to Latimeriidae), estuarine crocodiles, sea turtles, sea snakes and marine mammal (PDF). Rome: FAO. 2001: 3632 [2024-04-18]. ISBN 92-5-104587-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25).
- ^ Bray, D.J. Siganus argenteus. Fishes of Australia. Museums Victoria. 2017 [22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