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麻醉

針刺麻醉,簡稱針麻,指一種實施針刺以達到麻醉的方法[1]。針刺麻醉是一種在中國傳統醫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殊麻醉方法,利用針灸療法的原理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達到麻醉的效果。

歷史

始於1950年代末。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公開發表了針刺替代麻醉的研究成果。1965年始,韓濟生等人開展了系統研究。197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推廣。2000年以來,多以針藥複合麻醉形式臨床應用。

作用原理

針刺麻醉的作用原理基於中國傳統醫學,結合了中醫經絡理論、神經生理學等多個方面的知識。

針刺麻醉主要有兩種類型:手動針刺麻醉電針刺麻醉

  1. 在手動針刺麻醉中,醫生通過手動捻針的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以實現麻醉效果。
  2. 在電針刺麻醉中,利用電針刺激穴位,通過電流的調控來產生麻醉效果。

臨床運用

針刺麻醉主要用於小型手術或對麻醉深度要求不高的手術,例如拔牙、皮膚手術等,也用於緩解慢性疼痛,如關節炎、神經痛等。相較於其它麻醉方式,針刺麻醉不使用傳統的藥物麻醉,減少了對藥物的依賴,降低了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和過敏的風險。而且,由於不使用全身麻醉藥物,避免了麻醉藥物可能引起的意識喪失、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針刺麻醉可以實現局部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手術部位局部麻醉,減輕術後疼痛。相對於傳統全身麻醉,針刺麻醉可能節省麻醉費用,並減少了對麻醉設備的需求。

然而,針刺麻醉的麻醉深度相對較淺,適用於小型手術或對麻醉深度要求不高的手術,對於複雜手術和大手術的麻醉效果有限。針刺麻醉的效果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對患者的體質和耐受性有一定要求。而且,針刺麻醉需要醫生熟練掌握針刺技術,並對患者的病情、手術類型等有深入的了解,要求醫療團隊具備高度的專業水平。由於針刺麻醉的深度和效果有限,適用於一些小型手術,但不適用於複雜的手術或需要深度麻醉的手術。

參考

  1. ^ 石學敏.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 针灸学.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7: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