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聯盟

部落聯盟是指原始社會晚期部落向國家、民族演化過程中產生的聯合組織。由兩個以上血緣親屬部落結合而成的社會組織。

產生在原始社會末期新石器時代晚期。早期的部落聯盟是以血統親屬關係為基礎的幾個部落結合起來的暫時或永久性的集團。各個部落互不聯繫,部落之間有一個邊界地帶把它們隔離開來,聯盟目的主要是為了戰爭或防衛,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共同從事軍事活動。多是由於血緣關係、相毗鄰、利害一致的部落組合而成。是由起源於同一祖先的若干氏族結合為部落的進一步擴大。

有些地區,母系氏族社會晚期已出現由親屬部落組成的聯盟組織。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私有觀念也在增長。原始社會後期,各部落之間為爭奪土地、牲畜、財富和奴隸,不斷發生戰爭衝突。許多部落為加強自身力量,便普遍同住地相近或語言文化相同的部落組成聯盟,有的則將原有聯盟組織擴大,以求生存發展。最初系臨時性質,後來成為永久組織。其主要職能是保衛共同的領土、人民、財產不受侵掠,政治、軍事上一致對外。各部落之間關係平等,獨立處理自己內部事務。有學者認為部落聯盟有3個階段:一是建立在親緣關係基礎上的聯盟,二為在親緣基礎上加入地緣關係的雙緣聯盟,三是以地緣關係為主結成的軍事聯盟。

最高權力機關為聯盟議事會,由各部落酋長組成,酋長或軍事首領,有些以部落為單位選出,有些由某幾個著名氏族長充當。各酋長和首領權利平等,無最高行政首腦。一切公共法令或決議須經聯盟議事會一致通過,否則無效。人民在出席會議時可以自由發言,而由議事會做出決定。聯盟實行軍事民主制,軍事首領集政治、軍事權力於一身,是王權產生的前奏。聯促進各部落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民族和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中國傳說與史籍記載中黃帝到堯舜禹時期,即處於這一階段。炎黃部落聯盟,曾與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作戰。為首長的部落聯盟,由堯、共工、羲、和、舜等部落組成。為酋長的部落聯盟,則是舜、禹、皋陶等部落的結合。春秋戰國期間,北方的匈奴東胡隋唐之際的靺鞨勿吉、九姓鐵勒、十姓回紇,尚處於部落聯盟階段。歷史上侗族的「款」,壯族的「垌」,哈薩克族的「玉茲」,蒙古族的「蒙兀室韋」,佤族的「班洪部落」等都有部落聯盟性質。

參考文獻

  •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 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