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南門

39°54′06″N 116°39′47″E / 39.90161803340149°N 116.66307297324799°E / 39.90161803340149; 116.66307297324799

通州舊城南門

通州南門是明清通州舊城的南門,及其瓮城位於南大街南關大街交界處[1],現已拆除。城門題為迎薰[2]

通州南門外有通州下閘[3],曾是木壩,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九月十五日,乾隆皇帝下令「若照舊仍修木壩,恐難經久,應一律改修石壩。」[4]

1900年8月9日凌晨,八國聯軍中的日軍到達了通州南門。凌晨3點20分,日軍工兵第三中隊使用黃色火藥二十千克將緊閉的古城門炸倒(日軍記錄到,有兩道門,其中第一門厚四米多,裏面用沙袋覆蓋)[5],開始搶劫通州城中財物。日軍佔領了大運中倉大運西倉,搶走了全部倉糧和藏在倉場衙門地下室的185萬兩白銀,燒毀倉場衙門、通糧廳、大運西倉等漕運官署和設施[6]。日軍搶完後,俄軍8時才到達通州,繼續搶奪日軍沒搶完的價值較低的財務。通州城中死者六成,逃者三成,只剩一成老弱病殘[7]

周邊

  • 開平王常遇春:在南門內東側,是明太祖時命令修建,燕山侯的後代們舉行祭祀。每年春秋上旬的丁日,官吏前往祭祀。現不存。鄭國公祠碑上寫着「公下通州,嚴戢士卒,民不知有兵,愛公如父母。公薨,喪過通,罷市迎哭,共醵財立廟。」野史說常將軍剽銳嗜殺,所到之處縱士卒殺掠,導致有一段時間兵力特別強,獨霸北方。因為知道天下將要太平了,行事的作風與以前大大不同了[8]

周邊

光緒《通州志》中的「城池圖」

參考資料

  1. ^ 何卓新主編;王玉輝(卷)主編;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北京文史資料精選 通州卷,北京出版社,2006,第50頁
  2.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十五卷. 維基文庫 (中文). 
  3. ^ (明)楊宏,(明)謝純撰;荀德麟,何振華點校,漕運通志,方志出版社,2006.04,第238頁
  4. ^ 王國平主編,大清皇帝在灤平,白山出版社,2015,第382頁
  5. ^ 路遙主編,義和團運動文獻資料匯編 日譯文卷 日本參謀本部文件,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02,第269頁
  6. ^ 王密林. 消失的粮仓:千年漕运的见证. 北京晚報. 2017-10-27 [2020-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7. ^ 朱政等編著,血濺京津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實錄,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01,第74頁
  8.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十九卷. 維基文庫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