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 (宋朝)

趙雲(?—?),南宋初年太行山抗金將領。

金軍破太原府(治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趙雲與梁興、李進等組織抗金義軍,在河東路抗金。金軍俘虜其父母趙福、張氏,以平陽府路副總管誘降。趙雲不從,金軍殺害趙福,張氏被囚禁在垣曲縣(今山西垣曲縣)。紹興四年(1134年),趙雲投奔岳飛,補敦武郎。趙雲渡黃河,破垣曲縣,救出其母張氏[1]。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顏兀朮撕毀與南宋的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劉錡順昌之戰大敗金軍,岳飛郾城之戰大敗金軍,岳飛派遣梁興黃河,糾合忠義社取河東河北州縣。梁興以趙云為首的會合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包括李進、董榮、牛顯、張峪等在垣曲擊敗金軍,又在沁水告捷,追至孟州的邵原,金朝的張太保、成太保等人以所部降宋,又在濟源擊敗金朝高太尉的軍隊。喬握堅等收復趙州;李興在河南府、永安軍告捷;梁興在河北攻取懷州衛州二州,大破兀朮軍,切斷山東河北金人的交通[2]。趙雲升任左武大夫[3]紹興和議,岳飛下獄而死,趙雲等人的北方義軍得不到支援而失敗,最後被迫撤回鄂州(治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紹興十二年(1142年),左武大夫、忠州剌史、御前同副統制趙雲向朝廷自敘經歷,宋高宗下詔加封其母張氏。

參考文獻

  1.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十二
  2. ^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牛皋傳
  3. ^ 《鄂國金佗稡編》卷八、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