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慶
貴慶(滿語:ᡤᡠᡳ᠌ᡴᡳᠩ,穆麟德轉寫:guiking,1775年—1847年),清朝政治人物,字月山、月三、又字雲西、芸西、篔西、雲溪、雲白,號夢萸,室名醉石龕、賜墨樓、知了義齋、鏡心堂,滿洲鑲白旗人,富察氏,從一品太子少保成都將軍觀成子。嘉慶三年(1798年)戊午科舉人,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科三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一生經歷豐富,跌宕起伏,官至一品經筵講官禮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鑲紅旗漢軍都統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
貴慶 | |
---|---|
大清經筵講官禮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鑲紅旗漢軍都統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 | |
爵位 | 正一品光祿大夫 |
籍貫 | 滿洲鑲白旗 |
字號 | 雲西、月山等 |
出生 |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初一日 |
逝世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二十三日 北京 |
配偶 | 和珅次女鈕祜祿氏 |
親屬 | 父頭品頂戴太子少保成都將軍觀成;岳父一等公和珅;妹富察氏嫁盛京兵部侍郎廣敏之子興恆;長子福建巡撫瑞璸;次子府經歷瑞珍;季子吏部郎中兼欽差寶源局監督瑞琇;女富察氏嫁和親王弘晝系第五代貝勒奕亨之子輔國將軍載崇;外孫宗室溥良、溥善、溥興;孫御史端良、刑部衙門陝西司員外郎阿良、賢良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貴慶,鑲白旗滿洲第四參領第十五佐領下人,豐訥春(豐納春)佐領下人,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一日生,道光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病故,官至經筵講官、禮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鑲紅旗漢軍都統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兼崇文門副監督。升任禮部尚書前,曾官熱河都統,漕運總督兼兵部右侍郎,倉場侍郎,右副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禮部右侍郎,理藩院侍郎,工部戶部侍郎,盛京侍郎,幫辦參務管理移居宗室事務,奉天府尹,武殿試閱卷官,會試考官,鑲白旗漢軍都統(署),正黃旗護軍統領,泰陵鎮總兵兼總管內務府大臣,查庫大臣,內閣學士,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宗室教習,教習庶吉士,查覺羅學,國史館清文總校,起居注官等職。正一品光祿大夫。
嘉慶朝初,貴慶為翰林院侍讀、功臣館提調、國史館纂修、詹事府洗馬、贊善等,參與撰寫《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嘉慶四年,貴慶和同年探花王引之等翰林冒險探視洪亮吉。嘉慶七年正月皇上詣陵行禮,貴慶隨駕前往。嘉慶九年為日講起居注官,記錄皇帝每天起居言行。嘉慶十二年,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稽查西四旗覺羅學,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兼)。嘉慶十三年任文淵閣直閣事,帝將湖廣陝西逆犯王袁氏等三起共七名口賞給常喜、貴慶、果勒敏色等為奴。嘉慶十四年會試副考官,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嘉慶五旬萬壽典禮隨帝進膳。嘉慶十五年三月,旨先農壇行禮,命鄭親王烏爾恭阿、慶郡王永璘、和郡王綿循各五推,吏部尚書瑚圖禮、戶部左侍郎英和、禮部左侍郎戴聯奎、兵部左侍郎萬承風、刑部右侍郎宋鎔、工部左侍郎陳希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誠安、通政使司參議文修、大理寺卿貴慶各九推。此時,貴慶已列九卿,隨帝拜祭先農壇。嘉慶十六年武殿試讀卷官、大理寺卿。同年任盛京刑部侍郎,時父好友和瑛任盛京將軍。十七年和盛京將軍和瑛迎接朝鮮宰相李時秀。嘉慶二十年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理藩院右侍郎(署)、刑部侍郎、禮部侍郎,負責盛京宗室移居事務,隨同貝子奕紹、盛京將軍晉昌、侍郎果齊斯歡前往宗室營。至嘉慶朝已官至正二品,但不久因罪被降為正三品奉天府尹。嘉慶二十三年貴慶再獲罪,因擅行御道,被修道防禦海昌攔阻,親自毆打縛拴海昌於馬項,率行二十里,嘉慶帝怒將其流放到齊齊哈爾軍臺效力,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崩,九月道光帝上諭將貴慶等人加恩釋回。道光朝初,相國曹振鏞賞識,留其參與《清實錄嘉慶朝實錄》撰寫,立功開復原職,為道光帝所重用。道光五年任兵部侍郎。道光六年以吏部右侍郎貴慶為翻譯會試知貢舉,大學士托津為滿洲翻譯會試正考官,戶部左侍郎博啟圖為副考官。道光七年任查庫大臣,七月上諭,命吏部右侍郎貴慶同惇親王綿愷、定親王奕紹、協辦大學士盧蔭溥、禮部尚書松筠、工部尚書王引之、戶部左侍郎敬徵、工部右侍郎阿爾邦阿盤查戶部三庫。同年孝穆成皇后梓宮奉移時,帝派貴慶管正黃旗護軍統領事,署步軍統領衙門總兵。道光七年充八旗軍政大臣。道光八年帝派盧蔭溥、那清安、王宗誠、王引之、貴慶、裕恩、白鎔、耆英,興修西直門至圓明園及阜成門、西便門、福園門、西南門、扇子河南岸並佟府柵欄內外石道、橋座、涵洞等項工程。道光九年署鑲白旗漢軍都統。道光十年代奕經署理左翼前鋒統領,同年奉旨勘查修理孝東陵,國史館清文總校,署管理咸安宮官學事。道光十一年刑部左侍郎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任泰陵鎮總兵兼總管內務府大臣,為道光皇帝在龍泉峪吉地開建皇陵,道光十一年二月,道光帝恭謁西陵,先派御前侍衛奕紀、乾清門侍衛倭什訥、刑部左侍郎貴慶先行前往西陵,查看紅椿地方。道光十二年任倉場侍郎,奏修直隸通惠河二閘,帝從貴慶請也。道光十三年升漕運總督,赴江淮一帶,時陶澍任兩江總督,林則徐任江蘇巡撫。不久遷熱河都統、盛京刑部侍郎兼幫辦參務,管理移居宗室事務,將北京宗室皇族部分移回東北沈陽,並會同禮部尚書奕顥、盛京將軍寶興、工部左侍郎裕誠修繕盛京永陵福陵殿座。道光十五年回京任刑部侍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道光十六年七月壬寅,接替恩銘,擔任清朝禮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八月,奏為皇上萬壽節皇子等應否在正大光明殿階下行禮。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帝命禮部尚書貴慶為正使,內閣學士倭什訥為副使,冊封貴人郭佳氏為佳嬪。道光十七年上元節,貴慶負責皇家廷宴於西苑,道光帝賞其蟒袍、御用緞、白玉香燈、乾隆朝御墨等克什。御墨上有:「內殿輕煤」,貴慶憶起四十年前其師戴均元曾提及此墨乃乾隆朝御用。
道光十七年四月,奉旨前因禮部尚書貴慶包裹祝版顛倒錯誤,降旨交部嚴加議處,姑念其陞任禮部尚書當差未久,著加恩由一品降為二品頂帶,仍帶革職留任,同年五月病免,由宗室奕紀接任。
道光二十年,原任禮部尚書貴慶上書修改禁煙條例,道光命穆彰阿和大臣討論,不予採納。道光二十五年,上書道光請求其曾三次充任查庫大臣應賠銀兩開恩變通減免,道光擲還其奏摺不允,貴慶年老隱居西山,改由其子閒散瑞珍替父監追。後由貴慶子吏部主事瑞琇賠付六成。道光二十七年正月,貴慶病故。同年十一月,好友潘世恩、賽尚阿等上書貴慶家人措集新的賠金,用田地扺押,且扣官俸賠償,請旨將其子瑞珍放出。
貴慶喜硯墨、奇石和戲曲,和藝人石玉昆交好。有皇帝賜墨,故室名「賜墨樓」。道光初,貴慶《醉石龕即事詩》為其好友、門生和國史館同事互相討論贈送古硯奇石而作,提及麟慶(麟見亭)、鍾昌(鍾仰山)、鮑桂星(鮑覺生)、彭邦疇(彭春農)、潘曾沂(潘功甫,潘世恩長子)、吳嵩梁(蘭雪)、惠林(惠心蘭,字吉孚號心蘭,正黃旗烏雅氏,巡撫福崧之子,總督碩色曾孫,和孝恭仁皇后、恩嬪、莊順皇貴妃同族)。書中貴慶所藏墨硯著名者有曝書亭硯(鍾昌贈)、馬湘蘭硯、真珠紅之硯、黃龍硯(惠林贈)、蘇軾月之從星硯(乾隆御賜貴慶家,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彭邦鼎《閒處光陰》雲。舊有勝國名妓馬湘蘭印章一枚....從兄春農(彭邦疇)屬意久。餘之楚,即用之誌別。迨春農聞貴篔西先生(貴慶)藏有馬湘蘭硯。彼此傳玩....鮑覺生先生(鮑桂星)在座。固知兩家皆健鬪。因以一詩解之。而此印章為篔西先生有矣。又貴慶自雲:「愛之斯醉之矣「。貴慶亦曾管理移居宗室事務,和皇室有姻親。貴慶住北京甘雨胡同,附近有公阿桂宅、富察明瑞宅,其父觀成曾跟隨兩人征戰新疆、緬甸、金川。後來左宗棠宅背靠貴慶宅。貴慶晚年隱居北京八大處證果寺秘魔崖,著書《知了義齋詩鈔》自娛。《國學叢刊》: 八旗貴顯、昔多耽山水之人、李鐵君(李鍇)居盤山、多海槎(多歡,正黃旗伊爾根覺羅氏,喀爾吉善曾孫,鄂雲布子)住翠微靈光寺、貴月山(貴慶)住大悲寺秘魔崖、薩湘林(薩迎阿)時住臥佛寺、圖裕軒(圖鞈布)坐逝延寧庵、其人皆高曠肆志、生有自來者、近世殆罕聞矣。
家族關聯
- 父:頭品頂戴太子少保、成都將軍觀成。曾先後隨阿桂、溫福、和珅、和琳、福康安等南征北戰,乾隆末嘉慶初賜宮保銜太子少保。嘉慶五年,西安左翼副都統兼署西安將軍任上病辭。觀成祖上傅鼐乃曹寅妹夫,雍邸舊人,族中有鄂容安之妻,通政使博爾多之女。觀成族兄吉林將軍、吏部尚書秀林(亦秀琳),嘉慶十五年秀琳因吉林參務大案貪腐,嘉慶帝賜其自盡,時任盛京戶部侍郎的貴慶亦涉此案被革以三品京堂補用,觀成族妹顧太清之母。
- 妻:鈕祜祿氏,大學士和珅次女;妾數人
- 弟:太常寺筆帖式後外放雲夢縣知縣恩慶、閒散萬慶。
- 姊妹:姐嫁總督圖思德之子湖北糧道覺羅恆慶為妾,覺羅恆慶長子覺羅桂芳和貴慶為同科進士;一妹為豫親王裕全庶福晉;另一妹嫁給鄭親王家的阿扎蘭之子德俊的兒子盛京兵部侍郎廣敏(亦廣銘)之子興恆為正妻,興恆子宗室常璧,妻鑲白旗碧魯氏,碧魯氏亦必祿氏,其父陜西布政使岳齡安、兄弟伊綿阿、一姐妹嫁大臣松筠之子熙綸。貴慶的姊妹富察氏和宗室興恆的女兒宗室氏, 聘為侍郎李氏基溥之子鍾文妻,疑未過門。貴慶的姊妹富察氏和宗室興恆的兒子宗室常璧之子為晚清大臣宗室寶森、堂弟宗室寶廷,寶森娶瓜爾佳氏,為瓜爾佳桂良子延禧和鄭親王烏爾恭阿之女所生,即福康安外曾孫女。富察氏和宗室興恆的孫女宗室氏,即宗室寶森胞妹,嫁軍機大臣奎照之孫泰階、即索綽絡氏英和曾孫,泰階官織造鈔關熱河總管府員外郎。
- 子侄:長子瑞璸(字仲文),富察氏,官至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即福建巡撫),咸豐朝末代辦閩浙總督事務,從一品,同治初慈禧上諭責其老慵,勒令退休,實際上因為瑞璸為顧命大臣反對慈禧的載垣一派,其侄女瑞琇之女嫁載垣之侄溥新,清代奏摺有慈禧生日,福建巡撫瑞璸遲向慈禧祝壽,被視為輸誠太慢。瑞璸為進士薛崇禧、舉人馬廷棫之師;次子瑞珍,曾任府經歷,道光十六年,因胃病疼痛聽說鴉片能治病,便和宗室常林一起吸食鴉片犯後事,革去府經歷職,發往察哈爾都統下張家口軍臺,效力三年贖回,閑散無出息。道光二十三年戶部銀虧案發後,眾多大員受牽連,貴慶亦曾三次任查庫大臣。道光二十五年,其未能按時賠付虧銀,上書求帝減免,帝不允,由子瑞珍替父監追,弟瑞琇賠付六成後釋出瑞珍;三子瑞琇,富察氏,有出息,曾考取要職軍機章京,後吏部考功司、文選司主事,再升至吏部郎中兼欽差管理寶源局監督,負責鑄錢,京優差,正四品。咸豐八年,京察一等外放浙江嘉興府知府,瑞琇是光緒進士金星桂(金壽松)、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許景澄等嘉興籍學生受知師。瑞琇娶宗室氏,雍正來孫女,疑是奕經或奕紀之女。咸豐朝末,瑞琇因寶源局張仁政案發,前任寶源局監督現任嘉興府知府瑞琇罪論死緩,詔改遣戍新疆,同治朝加恩贖回,住父留下北京甘雨胡同宅;貴慶胞侄瑞璘,曾任鑾儀衛衙門馴馬司治儀正,後京城經商,與瑞琇因寶源局案獲罪;瑞琇族兄文惠,浙江嘉興協副將,文惠胞妹嫁賽尚阿。貴慶之子瑞璸和瑞珍、瑞琇乃異母生。
- 女:富察氏,至少兩人,一人嫁和親王弘晝系第五代貝勒奕亨五子,侍郎散秩大臣頭等輔國將軍載崇,載崇嫡母乃正紅旗瓜爾佳氏桂良之妹,桂良女婿乃恭親王奕訢。貴慶女兒富察氏和宗室載崇生子溥善、溥良、溥興。溥良為啟功先生曾祖。另一人嫁刑部郎中欽派寶源局監督奎麟。奎麟乃正藍旗鄭佳氏,左副都統御史續齡之子,駐藏大臣松廷之侄。奎麟胞妹鄭佳氏嫁道光孝靜成皇后嫡堂叔葆聯,成山之子。道光十年,民人高興和蘇拉常安鬥毆,民人高興供稱審案司員奎麟恐有賄囑,貴慶時署刑部右侍郎,因與奎麟關系自請迴避。咸豐七年,貴慶學生許乃濟之弟許乃普時任工部尚書,保薦貴慶之子吏部文選司郎中瑞琇為寶源局監督;咸豐九年,許乃普又保薦貴慶婿刑部陜西司郎中奎麟任寶源局監督。直到咸豐九年寶源局張仁政案發,貴慶子瑞琇、貴慶女婿奎麟先後任寶源局監督,皆獲重罪斬監候。因與皇族姻親,加恩免死,追贓後遣戍新疆)。
- 姪女:孝哲毅皇后之祖母富察氏,賽尚阿妻。貴慶弟萬慶之女富察氏嫁鄭親王家的多羅鑾次子宗室瑞壽(瑞壽為雅爾江阿後裔,過繼給雅爾江阿兄弟阿扎蘭之子德俊後裔為嗣)。
- 孫:端良(字簡廷、簡庭或鑑亭,有才,歷任景陵郎中、欽命稽察豐益倉事務山東道監察御史、掌廣東道監察御史、北京五城御史、光緒朝吏科給事中,可直接向皇帝上書,曾參奏大臣數人包括李鴻章女婿張佩綸,在給事中職上和宗室溥松得罪人遭革職,端良撰有《甲午日錄》。八國聯軍入京出任安民公所總辦,為民辦事獲得百姓稱贊。端良和那桐關系好,端良曾贖出歌妓喜鳳,和那桐等友聚會聽其演唱,後萬金轉予道光帝和妃族後裔麒慶之侄淮安關鹽政都慶為妾,端良和宗室溥松即奕紀之孫關係好,兩人祖父關係亦好)、賢良、阿良(同治光緒年間,盛京戶部員外郎、刑部衙門陝西司員外郎)、崇良(光緒年間禮部主事、員外郎,光緒十二年殿試印卷官)等。
- 孫女:據《愛新覺羅宗譜》,貴慶子瑞琇之女富察氏嫁怡親王奕勳之孫溥新或作溥信為正妻、溥新繼妻為貴慶學生完顏麟慶侄崇壽之女完顏氏。溥新,或作溥信,載增子,過繼給載坪。溥新有子毓寶,過繼給載垣子溥斌為嗣,兼祧兩房。溥新住宅在民國經其子金蘊山轉賣,後為人民文學出版社。
- 外孫:溥良、溥善、溥興
- 老師:相國戴均元、曹振鏞、阮元
- 學生:完顏麟慶(愛徒,麟慶《鴻雪因緣圖記》有:友恩楚湘饋鮮枇杷三,餘一持獻貴雲西師)、伊江阿之侄鍾昌(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貴慶著作上有「受業鍾昌校字」)、許乃濟(《許乃濟丙申日記》七次談及貴雲西師,其兄許乃普任尚書時曾保薦師貴慶之子吏部郎中瑞琇為寶源局監督)、廖鴻荃、郭尚先、張岳崧(《運河北行記》:貴慶為漕運總督時師徒曾同舟共飲)、劉鴻翱《綠野齋前後合集》(序賜墨樓紀恩詩者今上御極之十七年翺師貴芸西先生以禮部尙書預庭臣宴得蒙恩賜藏之於樓,見天子嘉君之才訓以有守有爲座主英煦齋(英和)貴芸西(貴慶)兩夫子)、知州陳瀛等
- 好友:大學士英和、刑部尚書恩銘、成都將軍凱音布(富察氏)、成勳(字號蓮樵,富察氏,豐紳濟倫子,傅恆曾孫)禮部尚書昇寅、軍機大臣趙奎盛、斌良(恭親王岳父桂良之兄)、薩迎阿(斌良《抱沖齋詩集》贈薩湘林侍郎,有盛世成三友詩句,謂餘暨雲溪尚書)、侍郎程恩澤、侍郎秀堃(密友)、侍郎鍾昌(鍾昌乃和珅死黨伊江阿侄,貴慶密友。鍾昌繼妻愛新覺羅氏之侄女和侄子分別嫁娶貴慶子女)、貝勒奕亨、宗室晉昌(《戎旃遣興草卷下》和貴月山司寇留別原韻)、奕綸、奕興、奕經、奕紀、奕紹、奕顥、覺羅寶興、蔣祥墀、一等繼勇侯倭什訥(伍彌忒氏,德楞泰孫)、惠林(惠心蘭,字吉孚號心蘭,正黃旗烏雅氏,巡撫福崧之子,總督碩色曾孫,和孝恭仁皇后、恩嬪、莊順皇貴妃同族)、潘世恩和潘曾沂父子。曲藝人石玉昆、謝堃、高塏(字號子高,善金石,亦愛硯台,阮元幕僚,貴慶詩鈔集中尚有《賜墨樓紀恩詩》,其序詳述內府制掌故。錄出寄子高先生。又有記石玉昆說書事,俱藝林之談助也)。同年中進士好友鮑桂星、白鎔、王引之、湯金釗等。
著作
- 《知了義齋詩鈔》由《閭山紀遊詩》、《醉石龕即事詩》、《鏡心堂七言律詩》(書中有好友秀堃點評)、《綺語舊作》四部分組成。被貶塞上諸作,人們將其與明七子相比。貴慶著作現藏北京國家圖書館,書上有鈐印:翰林供奉、王懿榮、田嵩年題籤、受業陳瀛校字(註:陳瀛乃兩江總督陳鑾堂侄)、受業鍾昌題籤(註:鍾昌,拜都氏,和珅親信伊江阿之侄)、受業鍾昌校字、富察恩豐藏書印,可見曾為晚清富察恩豐所藏書。
- 《東去吟藳》,該詩稿上有壬辰閏重陽日(道光十二年重陽節)陸費瑔謹讀,臣瑔之印。陸費瑔《真息齋詩鈔》卷一奉陪貴月山總戎游源泉寺。陸費瑔和貴慶學生許乃濟是兒女姻親,許乃濟弟、許乃普兄許乃谷《瑞芍軒詩鈔》亦有"題富察貴雲西少宰慶醉石龕東去吟詩稿"。
評價
- 道光:立朝坦直,每疏論時事,無所徇避,雖奏對亦然。
- 溥良:外祖月山宗伯(月山,貴慶字號,宗伯為禮部尚書別稱),早年騰達,中歲蹉跎,以事謫塞外,忳邑無聊,一皆發之於詩。著有《知了義齋古今體》若干卷,蒼莽浩瀚,上追高、岑,下頡七子,蓋由其筆情有以達之爾(貴慶曾因擅行御道被發往黑龍江齊齊哈爾,道光初釋回)。光緒丁酉處暑後三日,外孫溥良謹序。啟功謹案。
- 貴慶孫端良在光緒年間為其詩鈔作序:《知了義齋詩鈔》先大父大宗伯月山公作也(先大父即已故祖父,大宗伯即禮部尚書,月山為貴慶字號),大父以嘉慶己未翰林,洊躋卿貳,服官遼東最久,故關外諸作,尤膾炙人口,晚年築精舍於西山之碧摩岩,著書自娛,此卷早經付梓,洎咸豐戊午,先中丞公及諸叔宦遊閩浙(先中丞公即端良父巡撫瑞璸,咸豐八年,瑞璸和弟瑞琇等在閩浙一帶為官),值庚申多事,家藏書籍大半散失(值庚申多事,指咸豐庚申年,即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同年瑞璸弟瑞琇獲重罪斬監候)。光緒辛卯,表弟玉岑閣學視學江南(玉岑乃宗室溥良字號,即啟功先生曾祖,溥良母富察氏乃瑞璸妹妹,光緒辛卯即光緒十年,溥良以內閣學士任江蘇學政),瀕行以此見寄當年藏版也,三十年來重瞻手澤,感幸奚如,乞製序文,用付剞劂,時乙未冬至日,孫端良瑾志 (乙未乃光緒二十年,時端良由掌廣東道監察御史升任京城吏科給事中)。
- 玄外孫啟功:(吾高祖母之父)月山宗伯諱貴慶,姓富察氏。嘉慶己未翰林,官至禮部尚書,晚年建築精舍於西山碧摩岩,著書自娛,吾家詩學,此其星宿海耶。宗伯(禮部尚書別稱)乃先高祖雋峰公之外舅(即岳父)。先高祖雋峰公(載崇)遺稿中每有和韻之作,且時見宗伯批改,蓋居外甥館(女婿家)而親授業者(啟功《學林漫錄》第十三集)
- 楊鍾羲:《雪橋詩話》卷十一:富察雲西宗伯貴慶.......辯論實事、探本窮源,入對不肯少,袐人有勸之者,曰」吾骨奧,欲媚何其能?" 故宦官多蹉跎.......喜硯墨,歷經乾、嘉、道三朝,忘一自之私,郭佳相國穆彰阿枋政,貴慶不能安之,掌禮部不足一年,乞病隱居山中。
- 朝鮮宰相李時秀:「循循其容頎,侍郎貴慶在,體貌下官非。」 嘉慶十七年李時秀出使中國見到貴慶,時任盛京刑部侍郎的貴慶有禮貌且體貌修長俊美,李時秀自嘲不如。《韓使燕行錄》
- 恭親王岳父桂良胞兄斌良《抱沖齋詩集》: 提及貴慶字號月山或雲溪多首,一首因貴慶喜愛收藏古石,斌良將自家珍藏康熙吳之振用過的蛀蟲硯贈與貴慶月山尚書並作詩。一首《題月山尚書貴慶醫無閭山紀游詩後》裏提到貴慶的另一字號雲溪。《贈薩湘林侍郎》詩中提到自己和雲溪尚書貴慶、薩迎阿侍郎三人盛世成友。
- 索綽羅氏寶鋆 《文靖公遺集》裏有「僧房有梅谷二兄楹帖、貴雲溪太夫子七律」"臥佛寺壁有貴雲溪大宗伯遊西山寶珠洞詩即步元韻"(梅谷即寶鋆族兄陝甘總督麟魁字號、雲溪即貴慶的字號)。
- 宗室寶廷 (堂兄宗室寶森為貴慶侄孫)《偶齋詩草》有龍泉庵用貴月山先生元韻等數首。
- 張丙煐 《觀兩齋詩鈔》禮部尚書貴月山先生慶,與先君(張運煦)同年友善,喜為詩。在塞外數年,詩益蒼涼悲壯,秀楚翹(即貴慶好友秀堃)先生評之謂「如聽霜天曉角」
- 吳嵩梁 《香蘇山館詩集》鍾仰山(鍾昌)學士邀同貴雲西(貴慶)侍郎、鮑覺生(鮑桂星)詹事觀荷
- 蔣祥墀 《自紀年譜》 旨派刑部侍郎貴慶與祥墀主試在禮部........簡無事與和泰庵將軍(即和瑛)、貴雲西(即貴慶)少寇詠
- 張祥河 和托渾布《小重山房詩詞全集》、 《瑞榴堂詩集》皆有《江山萬里石屏藏貴篔西(貴慶)侍郎家題詩鐫其上》、《阿城水次題篔西(貴慶)漕帥風雨歸舟圖》
- 葉名琛兄葉名澧 《孰夙好齋詩集》有《東丹王故宮歌和富察篔西侍郎貴慶》
- 陳用光《太乙舟詩集》有《題貴篔西前輩詩冊》
- 麟慶:《鴻雪因緣圖記》記載:道光年間,皇史宬啟匱時,相國曹振鏞派其和沈鼎甫前往,當時同在的有國史館充提調的老師貴慶(即貴雲溪師),編修三人許乃濟、吳振棫、胡達源、總纂三人周系英、白鎔、姚元之,三學士德興、蔣立鏞、祁寯藻,兩編修許乃普、鄒植行。又有:老友恩楚湘(恩齡)贈我鮮枇杷三。我在京城只吃過鮮荔枝,此果從未見過。以其一推薦給寢廟,其一持獻給老師貴慶,其一分給孫女吃。
- 楊鍾羲 《雪橋詩話三集》貴芸西(貴慶)宗伯所居齋名不改此度,黃霽青(即黃安濤,貴慶嘉慶十四年學生)懷人詩:半生宦境閱窮通,世事都如馬耳風。此度由來終不改,有常人說似徐公。近世鶴齡尙書松壽,雅有此風。京邸門屛几案,數十年不易故處。居官廉靜寡慾,不徇時尙。辛亥,與仁山將軍樸壽殉節八閩,非偶然也。(貴慶)宗伯向藏馬湘蘭硯,聞彭春農(彭邦疇)有湘蘭名印,欲兼得之,春農不可,用坡公仇池石詩韻,賦誇詰難,亦見風雅。
- 程恩澤 程春海(即程恩澤)侍郎和貴慶《賜墨樓》詩有「鏈形已歷三朝久,守黑渾忘一己私」之句。雲西(貴慶)甚喜之,以為知己。覺羅桂芳,謚文敏,其廉謹自勵,蓋秉自家訓。貴雲西(貴慶)宗伯慶立朝坦直,亦有覺羅桂芳文敏之風。
- 王家相《藝齋府君行述》:嘉慶十四年, 王家相中進士,其師有協辦大學士英煦齋(英和)相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官尚書貴雲溪(貴慶)先生。
- 鄂恆伊爾根覺羅氏,在其《求是山房文集》有《貴芸西先生七十壽序》。記載鄂恆的四名老師那峨、唐鑑、魏茂林、戚人鏡是貴慶在嘉慶十四年取進士時的學生。鄂恆這四位老師詩詞厲害,平時教導說這來自我們老師貴慶的傳授,所以鄂恆稱貴慶為祖師。公貴慶,富察氏,為吾家鄉望族,其父觀成將軍,乾隆大小金川立功,曾和我的祖父烏什哈達同將軍阿桂獨騎入敵營,叱咤一聲,群賊潰敗,但未曾枉殺一人,人們稱以」天地之大德曰生「陳贊其明義。眾人都不停地稱讚貴慶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他讀書萬卷,一目數十行,詩詞造詣超過明七子,弱冠就入翰林,嘉慶仁宗召對,表揚其學問經術,足以為國家棟樑,不過幾年便官至卿二,道光登基後,又超升至任漕運總督、尚書、都統,所到之處皆有聲望,處理刑事訴訟,不厭其詳,必要得以公平,並告訴下屬官吏自己父親觀成將軍未曾枉殺一人,自己當然也不敢。貴慶辯論時事,無不探本求源,就是在大廷當着皇帝也一樣,宮中秘人勸他,他說我是傲骨,哪裏能有諂媚的德行?由此他仕途的跌宕起伏,他洞明禪學,有世外隱居成仙的想法,有小病便請假,罷官隱居在秘摩崖之陽,室名佳處留庵,我入山拜見時,見其坐古松下,持瓣香,誦讀法華經,遠望去,似一位高僧,人們說平民要是能做上一品高官,豈止難於登天?貴慶居然棄之如敝履,隱居山野,和閒雲野鶴作伴,迷戀於王公卿相的人很多,像他這樣淡泊名利的有幾人?夏曆四月朔,他的學生欲跟隨其孩子為其祝壽,觥籌交錯,但卻被嚴厲拒絕,公住谷中,不願回城。我曾聽聞佛壽無量,公學佛者,對於壽自不待言。我一介愚庸,幸得函丈推教,何況我的四位老師出自其門下,哪能飲水不思源?以山之長久為其祝壽。
- 大學士英和 英和以承辦寶華峪地宮浸水案,於道光八年戊子之冬遺戍,倉卒東行,十一年辛卯釋歸,而賦則成於九年己丑,刊於十年庚寅,猶屬流人之手筆。以言遭遇,未免淒楚,以言著述,有功邊裔。此本半頁九行,行十九字。前有貴慶序,後有英和短識及徐松跋語。按:英和少有俊才,和珅青睞,欲召之為婿,其父德保不允,後貴慶妻和珅次女。嘉慶朝初,英和貴慶共事翰林。己巳恩科會試,二人同為副考,關系密切。次年貴慶犯事,英和查辦說情,稟奏貴慶並無索需,僅家人收受水禮,實乃協領紮布紮那訐告,貴慶免大獄。英和子奎照妻佟佳氏,與鍾昌,乃連襟。鍾昌,和珅同黨伊江阿侄,後官至侍郎,受業於貴慶,亦有姻親。徐松,大興籍翰林,曾受業於英和,座師英和《恩福堂詩鈔》有其題序。
- 《國學叢刊》: 八旗貴顯、昔多耽山水之人、李鐵君(李鍇)居盤山、多海槎(多歡,正黃旗伊爾根覺羅氏,喀爾吉善曾孫,鄂雲布子)住翠微靈光寺、貴月山(貴慶)住大悲寺秘魔崖、薩湘林(薩迎阿)時住臥佛寺、圖裕軒(圖鞈布)坐逝延寧庵、其人皆高曠肆志、生有自來者、近世殆罕聞矣。
- 清末汪榮寶題詩歌一首提到貴慶(篔西)和彭邦鼎(春農)當初各持馬湘蘭硯台和印章趣事。汪榮寶初春病起為彤士(譚學衡父進士譚國恩字號)題馬湘蘭畫觀音其四。篔西藏硯春農印,合迸無緣兩寂寥。 乞取慈雲多護惜,傳家墨妙讓君驕。
貴慶宅
《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貴月山尚書慶,住東城甘雨胡同。其孫端良(瑞璸子),字儉庭,光緒中曾官御史,且巡城矣。聲名甚劣,而有才氣,後以言事革職,潦倒以終。庚子之變,出辦安民公所,頗得人民贊許,蓋晚年思改過耳。經考證,貴慶宅在甘雨胡同和柏樹胡同(原叫椿樹胡同)之間,清末租賣給英美教會,英國立德夫人曾租住並將此花園撰寫為《我的北京花園》,附近曾先後有基督教盲校、英國使館人員葛開樂(Edward Lawrence Cockell)、法國出版商那世寶、日本人報社。書中描述位置由此確定為甘雨胡同,且其它描述如花園主人曾經犯過重罪,和皇室有關聯,且附近刑部官員。符合貴慶在道光被革職。子瑞珍被監追,子瑞璸在同治初被革,子瑞琇在咸豐末因張仁政自縊案獲斬監侯重罪。瑞琇妻愛新覺羅氏和趙氏,子女亦和皇室結婚。瑞琇之子名阿良,《縉紳錄》顯示同治五年至光緒元年,先後任盛京戶部員外郎、京師刑部員外郎,官職止於光緒元年。侄端良在光緒二十二年亦被革職。
參考
外部連結
官銜 | ||
---|---|---|
前任: 恩銘 |
清朝禮部滿尚書 道光十六年七月壬寅 - 道光十七年五月戊寅 1836年9月1日 - 1837年6月4日 |
繼任: 宗室奕紀 |